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宋学者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提出:“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不能十年,身为人禽。石勒尝盛矣,子夺于虎。虎尽有秦、魏、燕、齐、韩、赵之地,死不一年,而后嗣屠戳,无一遗种。慕容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垂乘苻氏之乱,尽复燕柞,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北宋亡于金

  • 标签: 少数民族政权 民族矛盾 十六国时期 黄河流域 北方 五胡乱华
  • 简介:北方民族统治者与宗教董国尧北方民族的社会发展,或南或东进,或以战争手段或以和平手段,都是在与中原汉族历史文化相联系的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发展的物质过程与精神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其表现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然而,北方民族在其发展成长道路上,还没有形...

  • 标签: 北方民族统治者 宗教意识 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文化
  • 简介: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是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中,充分地体现出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和民族特性.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创作的月琴组曲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经月琴大师冯少先的精湛演奏,它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大花园中一朵艳丽的花朵.……

  • 标签: 北方民族 月琴组曲 民族生活
  • 简介:<正>我的这篇论文是根据1987年我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复合所进行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在呼伦贝尔盟地区,满——通古斯族群和蒙古族群在人类学和民族学方面紧密地相互交错。例如,该地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从人类学方面看,它具有通古斯种的基本特征,然而它却不使用通古斯语,而是参与了蒙古族体的复合。很多通古斯部落共同尊奉同一位祖先,然而由于后来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际遇的

  • 标签: 达斡尔 鄂温克人 鄂伦春 满族人 通古斯人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从布尔什维克党民族政策的纲领出发等,远东共和国制定并执行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它宣布各民族一律平等,赋予土著民族,包括北方民族以自治权,建立了民族事务部.民族事务部和地方政权机关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拯救濒临绝境的北方民族,并在一些地区通过选举成立了北方民族自治机构--土著人管理局.

  • 标签: 旧匕方 J、民族 民族政策 远东共和国
  • 简介:<正>清代是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阐明这一阶段的民族关系,对促进中国民族和清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近读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杨学琛教授所著《清代民族关系》,获益匪浅,现对这第一部论述清代民族关系的学术专著,从三个方面予以评介。首先,全局明朗,主流突出。自顺治元年(1644)入关到宣统三年(1911)幼帝退位需清朝历经十帝共268年,若再加上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清崇德八年(1643),又,往前延伸六十一年,即明朝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之时。在这前后三百来年里,各族之间,边疆少数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以及他们与满族、汉族之间,真是恩恩怨怨,时战时和,喜怒

  • 标签: 中国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史 清代 中国民族史 努尔哈赤 重大变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萨满绘画的分析,认为萨满画在整个萨满文化体系中起着审美、装饰、符号以及认为功能等多种,其中审美功能和认为功能尤为重要。萨满画在通过人的社员觉使神灵的形象具体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通过萨满画可以认为和了解萨满教的基本思想和观念。

  • 标签: 萨满教 萨满画 中国北方民族 审美功能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北方渔猎民族采集业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及其他民族学资料来论证人类酿酒的起源.认为人类最初是以野生果实及野生植物为原料来酿制果酒.酿酒的起源与人类采集经济密切相关,是采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酿酒起源于人类的采集渔猎时代,是采集渔猎民族的发明和创造,是采集渔猎民族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物质财富之一.

  • 标签: 渔猎民族 采集业 野生类果酒 酿酒 起源
  • 简介:中国民族一直是史学界和民族学界长期为之奋斗不息的重要课题。2004年5月此领域的一部新成果:《中国民族概要》,(以下简称《概要》)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由王钟翰主编,汇集了刘小萌、达力扎布、萧之兴、陈楠、胡绍华、胡起望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为撰稿人。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论高远,史料丰富,线索清晰,言简意赅。纵观全书,具有如下特色。

  • 标签: 中国民族史 概要 评介 教育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千余年,洛阳是夏、商、周、东汉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碰撞、融合、壮大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因此,对洛阳民族和宗教的研究不仅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也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台湾同胞到洛阳寻根问祖,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笔者仅就有关洛阳古代民族的一些史料进行爬梳整理,综合归纳,撰成此文。

  • 标签: 洛阳 中原 古代民族 华夏族 国人 建都
  • 简介:<正>有清以来,贡赏活动绵绵不绝。在祖国辽阔的北方疆域,贡赏活动反映了清代统治者与汉、蒙及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政治内涵。这是一个比轸复杂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不揣谫陋,依据清代有关的满文档案及官方文献,对贡赏活动试作探索,以求对清代前期北方民族政策认识之深化。一、清朝贡赏活动的源起

  • 标签: 努尔哈赤 科尔沁 皇太极 清前期 边疆少数民族 蒙古王公
  • 简介:蒙古地区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从匈奴以来,大大小小的民族和部落出没在这个广阔的高原地带,兴衰频繁。十三世纪以后,在蒙古地区形成了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的共同性,以及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蒙古族。蒙古族继承了我国北方民族长期的分化和溶合的历史,把各式各样的部落和居民溶成一个民族。蒙古族族源问题同我国北方民族的历史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多年来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争论题目。中外学者提出过种种说法,其中每一次科学的严肃的探讨都推动了研究的前进。不断综合前人研究的积极成果,提高研究的水平,会使这一问题愈来愈接近于最后的解决。

  • 标签: 北方民族 蒙古地区 契丹人 蒙古人 匈奴人 族源
  • 简介:一、引言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尽管地处祖国边陲,且孤悬海外,与祖国大陆遥隔万顷鲸波,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华土产.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对内地入乃至外国人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莫可言状的吸引力。他们一方面因其地处僻远而产生畏惧感,故而有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优是半年程”之叹,一方面又因其物华土产而神往不已,故而苏轼在遇赦北归之时,犹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九

  • 标签: 临高 黎语 祖国边陲 边缘地区 畏惧感 陵水
  • 简介: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标签: 中国北方 经济重心转移 《中国北方经济史》 经济史 评介 民生
  •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族的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认为民族深入研究中还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应该是继续深入细致地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因此,我们想就这一关键问题谈一点看法。启示中国民族史学会1983年4月成立以后,民族的研究和学术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老一辈民族史学者精神焕发,中青年民族工作者奋力向上,民族史研究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表现在:无论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还是各地区的民族,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研究都有了新的突破。

  • 标签: 民族史 民族史研究 民族关系史 文化史 少数民族社会 史学
  • 简介:读《中华民族源流》丛书有感许顺湛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的概念,是现在中国56个民族的综合体。从古到今中国诸多民族的形成,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合、分裂、交流千变万化,其血缘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文化因素形成了举...

  • 标签: 中华民 族源 源流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因素 何光岳
  • 简介: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许多作品我们耳熟能详:和林格尔墓壁画、娄睿墓壁画、胡襄、胡瑰的《回猎图》、《番马图》、《卓歌图》、张王禹的《文姬归汉图》以及无量寺壁画、美岱召壁画等等。通观这些具有草原游牧文化特质的艺术作品,其绘画品格同欧陆艺术传统之殊异较为明显,而同中国中原农耕民族的绘画品格的表象相近似。

  • 标签: 中国 古代 北方民族 绘画品格 形成原因 创作题材
  • 简介:从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来看,大量存在着文化整合现象,蒙古族音乐自然也不例外.依笔者之见,所谓整合是指这样一种音乐现象: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等途径,产生碰撞、冲突乃至对抗,打破原有体系的相对平衡状态,形成一种整合.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既有传承交流,又有扬弃、重组,从而"整合"出一个全新的音乐文化体系,重新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现象 传承 对抗 蒙古族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