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生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以污染传播细菌而造成引起院内感染的例子,让我们医务工作者无论是为了保护患者还是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都必须认真洗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认真正确的洗手,做好手卫生对预防院内感染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六步洗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陪护人员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护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入我科患者的陪护人员60人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洗手时机、洗手对预防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培训、监督等可以使每一名陪护人员都能掌握好、实施好手卫生,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陪护人员 手卫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样本对象,采用信封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注意手部清洁,均洗手戴手套,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关注护理人员手部卫生,采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部卫生 院内感染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院内感染控制进行研究,并探讨护理人员卫生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两组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的工作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与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各1000例,均来自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价值。结果 研究组出现院内感染情况较低,而参照组感染率较高,同时对组间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结膜炎、皮肤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护理方式更令患者满意,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强化实施卫生管理措施,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从而减少患者在院感染的风险,增强住院安全性,其影响力非常大,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控制院内感染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人员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查我院2021年1-3月份和2021年4-6月份的院内感染情况,其中,2021年1-3月份为开展卫生干预前,2021年4-6月份为开展卫生干预后,比较卫生干预前、干预后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干预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建议推广。

  • 标签: 手卫生 院内感染 感染率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中应用手卫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儿科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手卫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病菌的感染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区医院护理中应用手卫生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患儿感染的发生率,还能促进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手卫生护理干预 儿科病区 医院感染
  • 作者: 徐立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5-02在综艺节目中,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广告词‘洗手洗澡护全家,长效保护舒肤佳’这个一个关于洗手液的广告词。通过这段广告词我们能了解到,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常洗手,能够实现对细菌的抑制,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实际上手卫生不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和医院的感染控制有较大联系。医院里接触的人群较多,比较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手卫生的管理是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式。手卫生主要是指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以及洗手,而实施手卫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会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因此注意手卫生十分必要[1]。但是有一些医院的手卫生仍然没有达到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且流程不够健全,医护人员的相关意识比较缺乏,同时医院领导对手卫生也不够重视,以致于手卫生的实施一直难以获得理想效果,而医院感染在此背景下,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在医院中,手卫生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一般情况下来讲,医院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感染,而医护工作者和患者携带的病原体和手感染是主要原因,其中手感染导致的医院感染了能达到三分之一[2]。由此可见,手感染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注重手卫生十分必要。但是在过去医院工作中,对于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执行率也比较低,达不到五分之二。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卫生的辅助措施越来越多,手卫生执行率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近几年的手卫生指南中,原有的洗手术语已经发生了改变,手的清洗、消毒以及外科洗手等方式都包含在了其中。那么在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怎样的手卫生措施实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呢?1确定手卫生的正确评价指标了解和手卫生相关的术语和标准,是达到手卫生指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或者是文献了解更多与此相关的术语,这有利于实现对手卫生内涵与概念的正确把握,也是制定正确评价指标的基础。从当前情况来讲,对于手卫生,并没有统一评价标准,因此手卫生在实现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在评价手卫生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其中包括手上的佩饰及珠宝和正常菌群之间的检测方法,手卫生制剂成分中的活性浓度、使用方法、间隔时间以及研究方法等,这些都是在评价时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3]。同时在对医疗机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卫生行为对医院感染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本研究发现卫生行为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手卫生行为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性。

  • 标签: 手卫生行为 医院感染传播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院内感染加强控制,重点分析护理人员卫生情况的保持效果,分析临床护理应用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后对比前半年和后半年护理人员的卫生情况,其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为 37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增强手部卫生干预,并对比医护人员的卫生保持情况。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前的卫生依从性为 95.0%( 35/37),对照组为 85.0%( 31/37),在护理操作后的卫生依从性为 97.5%( 36/37),对照组为 87.5%( 32/3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后,在手卫生知识得分中各个项目得分均以观察组为优,在总分对比中,观察组为( 90.5±1.9)分,对照组则为( 78.2±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手部卫生干预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通过提升洗手依从性,细菌检测合格率上更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2022年1—3月取本科室护理人员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6月开始护理人员卫生护理干预开始强化,2022年6月—9月取本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对比其卫生依从性、吸收行为和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加强干预之后,研究组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洗手行为强化存在积极影响,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干预 控制 医院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在控制医院感染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2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20名护理人员根据工作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观察,实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卫生干预强化管理。结果 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七步洗手评分为(85.2±2.2)分、接触患者后洗手评分为(86.2±2.1)分,正确的洗手时间评分为(84.1±2.2)分,均要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卫生执行率与卫生的合格率分别为90.0%(9/10)、80.0%(8/10),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 在控制医院感染过程当中,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度,增强手卫生执行度与合格度。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控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将10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主要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6月-2023年6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卫生合格率92.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卫生干预,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手卫生干预 医院 感染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感染,医护人员的为病原菌重要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树立医务人员卫生理念,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卫生管理,注重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交叉感染。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教育与培养,可以提高医务人员主观上对洗手的依从性,促进医务人员洗手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预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分析卫生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卫生执行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卫生执行情况的实地观察。结果护理人员卫生执行情况操作后的依从性均高于操作前;要求无菌的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基础护理操作。结论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医院内科 护士 洗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各类环境下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样1560份,结合同期我院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这3年来,卫生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4.8%、96.2%、98.8%,合格率呈每年上升趋势;3年来,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5%、4.7%、2.6%,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每年下降趋势。结论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有直接关系,卫生合格率越高,院内感染发生率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提升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院内感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