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儿的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对60例新住院患儿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和操作,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入院后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入院第三天观察患儿对环境的适应和对操作的配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适应率和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实验组患儿一开始都很紧张,实验组经心理护理好转率为83.6%。结论对危重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紧张心理,可以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利于更好地治疗和照顾患儿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话题,其中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措施,可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等。而营养支持治疗并非盲目进行,需要遵循一般原则,选择合适的时机,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探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该领域的发展是有利的。

  • 标签: 危重症 营养支持 重要性
  • 简介:目的探究呼吸科危重肺栓塞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收治的8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出肺栓塞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结果80例患者大多数是在入院后的一周内得到确诊。80例患者的死亡率为22.8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46%。结论肺栓塞由于的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应加大临床诊断的诊断性。尽可能使用溶血联合抗凝治疗,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

  • 标签: 呼吸科危重症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产妇的麻醉处理措施,观察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危重产妇41例作为样本。41例产妇均接受科学的麻醉处理。观察41例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41例危重产妇早产率2.44%、引产率4.88%、死亡率为0。新生儿各项体征均正常,无新生儿窒息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危重产妇麻醉处理问题的重视,根据产妇病情,对麻醉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术中应加强体征监测,为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性的保证奠定基础。

  • 标签: 危重症产妇 麻醉 新生儿
  • 简介:摘要针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本身就具备更高的难度,相应的出现职业暴露的可能性也更大。当前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对于职业暴露危害认识的不足,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导致出现感染或者其他损伤。本研究具体分析针对危重护理工作的职业暴露类型,同时针对性的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危重症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是监护治疗急危重患者的场所,在监护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而准确的掌握病情,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急危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危重症 ICU 监护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中对儿童危重病行以血浆置换疗法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儿童危重病资料,其均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与生命体征。结果患儿血浆置换治疗后生化指标与生命体征显著优于治疗前,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临床中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可广泛应用于救助儿童危重,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血浆置换 儿童危重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运转在高危重患者的实施运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60例高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车常规护送,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运转。结果对照组患者转运并发症率23.33%明显高于观察组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转运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科间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63.33,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重患者院内运转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运转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以降低患者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 高危重症 安全运转 高位转运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一般会出现肠道功能异常,菌群失调,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等症状,进而很容易发生腹泻,大便失禁,这样又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因此,研究危重患者肛周皮肤护理是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本文对局部应用单一药物、局部应用联合药物以及联合应用皮肤护理用品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肛周皮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进行CT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CT监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进行CT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外伤性危重症 CT监测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急危重孕产妇的致病因素,探讨其临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5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8例正常孕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前检查结果,分析其高危因素,并探讨抢救措施.结果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症以及分娩期并发症为急危重孕产妇的主要疾病,其中以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7.93%,其次为妊高征,占27.58%.产科出血原因主要为异位妊娠、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异常,其中异位妊娠为主要发生因素,高达72.73%.研究组孕产妇产前检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危因素存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高危筛查,能有效降低急危重的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另外应高度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预防不良预后.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致病因素 抢救成功率 高危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用描述性统计来回顾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09年至2011年中2500例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情况。结果总共派出长途转运救护车2500次,其中顺利完成长途转运的有2478例,有2例患者再转送的途中突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家属能够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救护车空返回院的20例患者因为病情极其危重暂时不适合进行转运,研究期间,本院长途转运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医疗纠纷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结论危重患者再转运的获益大大高于风险的时候长途转运才是必须的。在转运期间应该把握转运指征,并且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的人员,配置好优良的设备,器材和急救的药品才能安全的转运危重的患者。

  • 标签: 危重症 长途转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ICU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观察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ICU为重症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危重症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心率过快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危重患者,分析心率过快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观察。结果发热导致心率过快82例;血容量不足导致心率过快32例;缺氧导致心率过快45例;心功能不全导致心率过快32例,电解质紊乱导致心率过快45例;药物因素导致心率过快35例;非药物性因素导致心率过快85例。结论及时鉴别危重患者心率过快的原因,及时纠正与之相关的病理生理异常,有助于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心率过快 原因分析 护理观察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谈急危重病人在床旁行胃镜检查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方法将胃镜检查仪器设备、治疗配件搬运至病人床旁。结果经口胃镜下直视钳夹置入鼻-空肠营养57例,置管成功率是96.49%,2例因消化道狭窄、幽门梗阻、胃潴留无法进镜置管失败,55例均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病人为中心,及时有效的救治病人,内镜治疗可做到精准定位,多元化止血,危重患者进行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营养效果显著,也受到家属及患者的接受与好评。

  • 标签: 急危重症 床旁胃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方法,初步总结李道昌教授诊治中医脑病外科神经危重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中医跟师学习中门诊临证及科室查房方式,通过病案书写、每月学习心得记录,跟师笔记等方式归纳总结名老中医李道昌教授诊治中医脑病外科疾病的辩证思路,理法方药及用药特点;结果李道昌教授治疗中医脑病外科危急重症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要1、“天人合一”,“衷中通西”,治疗方法多元化。2、详审病机,辩证论证,善用药对,“剂根”。3、寻找疾病相同的致病机理,研制专病专方。4、“氧针疗法”中医昏迷催醒。5、探索创新西医框架下的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结论对李道昌教授治疗中医脑病外科危急重症疾病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当前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跟师法继承模式得以肯定;

  • 标签: 李道昌 名老中医 中医继承 学术经验 中医脑病外科 危急重症 辨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