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月经失调女性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hormone,AMH)与卵泡刺激(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本院就诊的106例月经失调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5组:A组(21-25岁,17例)、B组(26-30岁,23例)、C组(31-35岁,27例)、D组(36-40岁,21例)、E组(〉41岁,18例)。检测并观察五组血清AMH、FSH水平及其两者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血清AMH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r=-0.560,P〈0.0001)。五组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SH水平则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r=0.086,P=0.391)。A组血清FSH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血清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H与FSH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26,P=0.256)。结论:年龄是影响月经失调女性AMH水平重要因素,其与年龄相关性优于FSH,而AMH与FSH相关性不强,在月经失调患者中用AMH水平预测FSH不可取。

  • 标签: 抗缪勒氏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月经失调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目前认为卵泡刺激受体(F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遗传方面,关于PCOS易感基因的报道很多,其中FSHR与PCOS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FSHR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关系,可以明确PCOS致病的遗传基础,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预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防治。因此本文就PCOS患者FSHR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刺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克罗米芬诱导卵泡生长,并且根据卵泡生长情况将生长正常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出现生长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0),然后在患者的排卵周期测定不同时间卵泡的大小以及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并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卵泡开始生长以及生长第5d、第10d,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卵泡大小、T3、T4以及TSH水平之间无差异,P>0.05;卵泡生长第15d卵泡大小、T3、T4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卵泡生长存在障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对卵泡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生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体外受精(IVF)患者温和刺激方案中生长激素预处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接受IVF助孕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促排卵开始的前1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即排卵后6~7d)开始皮下注射生长激素4.5U,1次/日,对照组整个过程不注射生长激素。比较两组的周期取消率、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试验组的取卵周期取消率(2.50%vs.20.00%)、移植周期取消率(5.00%vs.2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率(41.09%vs.22.80%)与临床妊娠率(47.36%vs.23.3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高龄IVF患者预处理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 标签: 生长激素 体外受精 妊娠结局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与卵泡液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预测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果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卵巢反应正常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将35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纳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着床率、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以及血与卵泡液AMH水平(取卵日)。结果在优质胚胎率、基础性激素水平、着床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基础窦状卵泡数、Gn用量、卵泡液与血清中AMH水平方面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血清与卵泡液中的AMH水平可以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外受精周期的卵巢反应性进行预测,但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 标签: 体外受精 多囊卵巢综合症 胚胎移植 卵泡液 血清 抗苗勒试管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卵泡发育情况,总结成熟卵泡特点,指导受孕。方法本组5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超声记录卵泡总数、大小、卵泡壁厚薄、子宫内膜情况。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每个疗程在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动态记录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破裂过程及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变化,并分组对照。结果56例病例中,有排卵患者50例,排卵率89.28%(50/56),无排卵患者6例。有排卵组优势卵泡发育良好者40例,发育不良者10例,其中发育良好组成功受孕29例,占总组病例的51.78%(29/56)。无排卵组中2例原有卵巢多囊表现没有明显改善,3例有优势卵泡,发育不良,1例优势卵泡黄素化。同时观察到受孕组病例中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有较好的同步性。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对指导受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 超声
  • 简介:今天是星期二,我们又可以上好玩的"科学实验秀"了!老师带着微笑说:"我们今天要做的实验很刺激,你们期待吗?""期待——"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说:"那我们马上开始!"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只见老师将一个大罐子提上了讲台,说道:"这个是今天实验的主角——液氮。它是一种特殊的液体,温度在常温常压下是-196℃,是用氮气压缩制成的。好了,现在开始第一个实验——液氮爆气球。"老师拿出了一个小瓶子,把液氮倒进去,把气球套在瓶口上,只见液氮因遇热变成气体,慢慢地,慢慢地。

  • 标签: 液氮 科学实验 常温常压 老师 期待 气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0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盆底生物刺激仪加雌孕激素治疗)和对照组(仅使用盆底生物刺激仪),测定患者的盆底功能指标。结果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后盆底肌力等级提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下降,SUI疗效提升,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疗法对于改善绝经期妇女的PFD程度有较好疗效,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盆底肌力,但使用中需注意激素的用量控制。

  • 标签: 盆底生物刺激仪 雌孕激素 围绝经期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泡输出率(FORT)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同一时间在本院行IVF-ET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4例,按FORT大小分低、中、高三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资料。由此评估FORT在IVF-ET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FORT与血AMH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2)FORT低、中、高3组的受精率、优胚率分别为61.3%、63.8%、68.2%和26%、31.6%、37.4%,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泡监测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卵泡监测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并给予其受孕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受孕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促排卵期受孕率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数据对比P<0.05。结论卵泡监测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升患者的受孕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卵泡监测 不孕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卵泡排卵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厚度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不孕症妇女进行回顾分析,利用B超监测扫查卵泡发育、受孕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正常卵泡排卵45例,子宫内膜厚度(8±2.32)mm,卵泡排出时大小(22±4.0)mm,占总数的54.9%;小卵泡排卵21例,子宫内膜厚度(6±1.82)mm,卵泡排出时大小(15.0±2.4)mm,占总数的25.6%;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8例,子宫内膜厚度(6±2.32)mm,占总数的9.8%;无排卵月经8例,子宫内膜厚度(5±1.62)mm,占总数的9.8%。结论B超能直接观察卵泡生长发育,确定生长发育的卵泡的位置、形态、数目,较准确判断排卵日期,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在指导临床用药与指导性生活时间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测 卵泡发育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析促卵泡汤辨证加减治疗联合经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在不孕症妇女助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症妇女,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均采用促卵汤泡辨证加减治疗,接受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为观察组,未接受阴道彩超监测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结果观察组受孕率为72.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卵泡汤辨证加减治疗联合经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有助于提高不孕症妇女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卵泡汤 经阴道彩超 卵泡发育 子宫内膜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盆底康复治疗对改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50例接受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75)仅采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治疗,研究组(n=75)则采用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盆底肌力正常率(82.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67%);其总疗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67%);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生物刺激 雌孕激素 盆底康复治疗法 围绝经期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基础体温测定法和传统排卵试纸法对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进行推算,而观察组则采用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根据排卵情况指导两组性生活,并采用相应药物加以治疗。比较两组卵泡成熟率及受孕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监测,观察组卵泡发育成熟率、成功怀孕率分别为64.0%、42.0%,均高于对照组的44.0%、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对患者盆腔以及卵泡发育情况予以准确监测,以利于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患者受孕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不孕不育 经阴道超声 卵泡监测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结果及准确率。结果:超声检出肿块34例,检出率为94.44%;漏诊2例,漏诊率为5.56%;正确诊断28例,准确率为77.78%;误诊6例,误诊率为16.67%。其中超声鉴别诊断为实性肿瘤29例,占85.29%;鉴别诊断为囊实性肿瘤者5例,占14.71%。手术及病理检查形态与超声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实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为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未见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容易诊断。囊实性超声诊断较难,需与其他肿瘤如卵巢囊肿、畸胎瘤、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因此,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检出率 囊实性肿瘤 畸胎瘤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基础体温测定法和传统排卵试纸法对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进行推算,而观察组则采用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根据排卵情况指导两组性生活,并采用相应药物加以治疗。比较两组卵泡成熟率及受孕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监测,观察组卵泡发育成熟率、成功怀孕率分别为64.0%、42.0%,均高于对照组的44.0%、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对患者盆腔以及卵泡发育情况予以准确监测,以利于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患者受孕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不孕不育 经阴道超声 卵泡监测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卵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经腹、经阴道超声监测。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成熟卵泡、小卵泡、卵丘等指标的准确率显著好于经腹超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的图像分辨率更高,更有助于准确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适于在不孕症患者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孕症 卵泡监测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