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西安地区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减弱.基于西安湿地历史及现状的论述分析,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城市拓展中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据此,提出保护西安湿地要从搞好国土规划、制定湿地保护法、加快湿地资源研究、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 标签: 西安市 湿地资源 退化现象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 简介:在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居民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历史街区内居民的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状况及居民对保护政策的知晓度对居民保护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文化、收入、居住时长、工作状况、房屋性质对居民的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实践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历史街区居民 三坊七巷 更新模式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 简介:澳大利亚悉尼附近广泛分布着三叠纪陆相冲洪积砂岩层。该砂岩颜色以黄色为主,此外还有红色和褐色等。在南郊的皇家国家公园内,有一处岩层水平的白色砂岩被当地人称为婚礼蛋糕石(WeddingCakeRock)。白色蛋糕石耸立在海边悬崖,与周围不同程度褐黄色砂岩层形成鲜明对比。野外观察和室内磁性矿物研究认为,白色的蛋糕石是普通黄色砂岩历经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得铁质不断流失而形成的。该蛋糕石地形平坦略显低洼,雨季能够局部汇水。在此环境中,岩层长期经历了雨季的湿润和旱季水分不足的交替过程,导致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当旱季水分不足时,铁矿物为针铁矿和赤铁矿,是不溶于水的三价铁。而当雨季水分充足时,岩层充水,空气被隔绝,处于还原环境,铁质在此条件下可以变成可溶的氢氧化物被溶解并能够随流水迁移。如此长期干湿交替的过程就使得岩层中的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最后形成局部白色层。这种过程可能是导致岩层次生白化和退色的重要原因。此外,悉尼的砂岩普遍发育有高角度的交错层,而且常见倾斜的交错层是由褐黄色/褐红色纹理交互而成(或者由不同深浅的褐红/褐黄色纹理交互而成),表明褐黄色与褐红色是与层理,交错层层理近于同期形成的,是砂岩的原生颜色。磁性矿物研究表明,褐黄色为针铁矿所致,褐红色为赤铁矿所致,2种矿物分别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指示着原生氧化环境,因此可能暗示着悉尼广泛分布的褐黄色/褐红色砂岩是其长期处于空气中干旱氧化环境而不是水下还原环境的陆相冲洪积物。

  • 标签: 悉尼砂岩 砂岩白色化 婚礼蛋糕石 白色成因 环境分析
  • 简介:克隆植物在湿地中普遍存在,其在有性和克隆两种繁殖方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热点议题,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扁秆蔗草(Scirpus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数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扁秆蔗草种子数量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垂直方向上,扁秆蔗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深度)和中层(5-10cm深度)内,在下层土壤(深度〉10cm)中明显减少;表层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动;这种垂直分布规律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扁秆蔗草种子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pH和群落辛普森指数与扁秆蔗草种子数量显著相关,植被中扁秆蔗草的多度则与种子数量不相关。分析发现,因环境因素引发的扁秆蔗草繁殖方式的权衡是存在的,并可以在小的局域范围内实现;扁秆蔗草被重新定义为兼性盐碱植物,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弱碱性,在强碱性条件下则会通过大量产生种子而实现对当前生境的逃离;两种繁殖方式的意义不同,有性繁殖主要服务于宏观尺度上种群的扩散与维系,而克隆繁殖的则实现了小尺度内克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竞争优势的保持。

  • 标签: 克隆植物 扁秆藨草 种子 分布规律 繁殖对策
  • 简介: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特征主要受沉积物沉积时的动力条件和搬运特征控制,从而可以记录湖面水文信息的变化。基于对东南沿海高海拔湖泊斗湖表层和流域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的测试,利用沉积物粒度多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组分特征,探讨了斗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斗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为黏土质粉砂,沉积形式主要以悬浮沉积为主。其次,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特征,利用多组分分析方法从湖泊样品中解析出5个组分,其粒径分别为0.64~0.74μm,2.2~4.0μm,10.5~16.4μm,61~110μm和265~436μm,而流域沉积物样品仅存在前4个组分。再次,通过与汇水盆地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对比,推断出斗湖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受湖泊南北方向水动力变化控制,揭示出斗湖沉积物是重建东南沿海地区古环境演化的潜在载体。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多组分分析 福建斗湖
  • 简介:历史文献与古地名研究(续)──古地名求索之一陈龙(福建省博物馆)7.晋江地区,现有府志二种:(1)明万历黄凤翔先进纂《泉州府志》二十四卷;(2)清乾隆黄任纂《泉州府志》七十六卷。晋江县志六种:(1)清道光周学曾纂《晋江县志》七十八卷;(2)民国庄为巩...

  • 标签: 古地名 泉州府志 福建省博物馆 周学曾 明万历 晋江县志
  • 简介:西宁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一套新生代(约55-17Ma)地层,盆地内的水湾村附近出露的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沉积序列,是研究晚始新世气候演变的理想地质记录。关于这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存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其中泥岩地层成因的争论颇多,主要有洪积扇远端沉积、咸水深湖沉积和风积成因3种观点,差别甚大,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沉积物的粒度可以用来反演其形成时的沉积动力及沉积环境,为了明确该段地层中泥岩的沉积环境,本研究选取水湾剖面代表性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泥岩沉积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类似,应为风积地层,而不是洪积扇远端或咸水深湖沉积。西宁盆地晚始新世风积地层的发现为盆地区域构造和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西宁盆地 晚始新世 泥岩-石膏旋回 粒度特征 风积地层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现,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学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景现 气候 环境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和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的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的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和白垩系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的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的环境意义和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的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和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的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的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的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的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的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的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和白垩系红层发育泥裂所在的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泥炭沼泽中的有壳阿米巴(testateamoebae)组合主要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由于环境指示意义明确常在泥炭古环境研究中作为古水文状况的代用指标。介绍了一种发现于哈尼泥炭地表层样品的有壳阿米巴虫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arcula)壳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利用有壳阿米巴进行本区泥炭地古环境重建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小匣三角嘴虫 有壳阿米巴 哈尼泥炭地 古环境重建
  • 简介:距今4—3千年正值中华文明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资料有利于深入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辽宁本溪庙洞石笋MD11,通过^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09—2.84kaBP东北地区南部夏季风降水变化历史。4.09—3.8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较为稳定,期间在约3.95kaBP前后出现短暂的夏季风小幅度减弱,与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类似,推测4.2ka事件应早于4.1kaBP,支持早前南方石笋记录的结论;3.85—2.84kaBP时段,庙洞石笋沉积速率显著降低,氧同位素整体偏正,说明这段时间内东亚季风总体偏弱,辽宁东部地区夏季风降水偏少,期间只在3.05kaBP先后出现持续时间约为数十年的夏季风增强过程。

  • 标签: 东亚夏季风 石笋 氧同位素 4—3 KA 辽宁本溪
  • 简介: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海区派出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以下简称“国务院24号文”),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海洋资源严格保护、有效修复和集约利用,现就围填海历史遗留处理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 标签: 历史遗留问题 自然资源部 遗留问题处理 湿地保护 主管部门 派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