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使用抗高血压用药情况,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方法在辖区内选择4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情况。结果450例高血压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670次,主要使用六类药物,使用频率最多的是钙离子拮抗剂(24.92%)。单项降压药物使用的患者有117例;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的患者有173例;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的降压药的患者有160例,这三种不同用药方式抗高血压的有效率分别是26.00%、38.44%、35.55%。社区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咳嗽、心悸、水肿、低血钾症等。结论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该加强抗高血压用药规范性,能帮助患者更准确的认识高血压并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同时合理的用药方式能提高药物的有效率,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 标签: 原发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预防、并发症、饮食结构、运动的临床效果及科学规范化管理 ; 方法:按照高血压病分级及并发症及其合并症,将社区随机抽选的高血压病历分成接受家庭医生管理与自我管理两组,并对其进行追尊管理与动态评估,讨论两组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 结果 :未经家庭医师指导、管理患者高血压控制水平不理想且伴随并发症较多,使心、脑血管病风险几率明显增加。严格按照家庭家医及社区公卫人员的指导合理用药按时定期随诊和复诊患者血压控制理想,且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风险明显自我随机用药病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程度、以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和吲哒帕胺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6周,诊所血压(CBP)、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对血压水平与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氯沙坦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内皮素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吲哒帕胺组上述参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氯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 标签: 氯沙坦 原发高血压 降压药 内皮功能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氨氯地平药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显著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等下降情况,两组患者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使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其药物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 标签: 缬沙坦氢氯噻嗪 原发高血压 糖尿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院外护理中采用互联网+延伸护理干预并观察该种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号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采用基础院外护理干预)和延伸护理组(采用互联网+延伸护理)。结果:基础护理组和延伸护理组六个月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对照中,基础护理组评分明显低于延伸护理组,(t=15.948,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院外护理中采用互联网+延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原发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院外护理 互联网+延伸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继高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650例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42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过程。42例均经肝动脉注入化疗药并碘油化疗药乳剂(10-35ml)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化疗药物为吡柔比星10-30mg、奈达铂40-60mg、5FU-尿嘧啶500-1000mg。结果42例患者在介入术后1日到2周内出现高血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标准,1级(轻度)28例;2级(中度)9例;3级(重度)5例,中重度高血压适当口服降压药物,轻度高血压予以观察,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明显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肝癌介入后继高血压病实际上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虽然环节过程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结果以及危害。所以术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术后监测血压应作为肝癌TACE术常规流程,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并必要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出院。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TACE 高血压
  • 简介:摘要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脑梗死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致残率、复发率以及致死率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也导致患者生存危险系数升高,治愈难度以及恢复难度加大,且病情复发率随之升高。在正确有效地开展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充分认识并深入理解循证护理理念,强化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对改善医疗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就此综述了脑梗死伴高血压的循证护理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脑梗死 高血压 合并症 循证护理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等。

  • 标签:
  • 简介: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尽管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有多种,仍有部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当使用兰3种不同机制的足量降压药物,且其中至少有一种为利尿剂,血压控制仍不达标。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能是此类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关键因素。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焦虑、抑郁与高血压的关系已引起广泛关注,高血压可诱发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也会促并加重高血压,使原有的降压药物疗效欠佳,形成难治性高血压。本文主要对高血压伴焦虑和抑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超声波诊断在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另选取3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均不同程度患有继发性心脏血管疾病,与对照组超声图像对比鲜明,经过2-8个月的治疗后,随访复查,患者头晕、心悸、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晕厥、头痛、四肢酸痛症状减轻,心脏损坏有所好转。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心、脑、’肾以及全身血管的病理变化,对诊断心脏血管疾病和判断其病情与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心脏血管疾病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抑郁、焦虑情绪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抑郁、焦虑评定,将抑郁、焦虑患者归入试验组,无抑郁、焦虑归入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24hSBP、nSBP、dSBP、24hSSD、dSSD和加权24hSS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DBP、nDBP、dDBP、24hDSD、nSSD、nDSD、dDSD和加权24hD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相比,伴抑郁、焦虑情绪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均较高,其中收缩压的增高尤为明显。

  • 标签: 高血压 抑郁 焦虑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