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定量研究关节切除对颈椎椎间盘置换(TDR)后颈椎运动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颈椎标本(C3-7)(年龄为63.4±6.9岁),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然后C5/C6问隙植入金属/聚乙烯球臼型限制型假,然后按下面的顺序逐渐增加切除关节范围:

  • 标签: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 钩椎关节 颈椎标本 生物力学 聚乙烯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关节摄影方法。方法颈椎基础上,使颈椎冠状与探测器成70°~75°进行摄影。结果经此方法摄影200照片中,可显示清晰颈椎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为颈椎关节关节投照。结论颈椎关节关节投照法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关节

  • 标签: 颈椎 椎小关节 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对颈椎退变形原因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颈椎退变形86,对其X线CT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椎退变形好发于C37,以C4~6发病率最高,多为关节关节关节退行。X线能直观地显示颈椎形态,是诊断本病最简单而有效方法,而CT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关节椎管内外结构变化。X线及CT结合可清楚地显示关节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对颈椎变形原因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颈椎 退变 椎间孔 变形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关节退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异位骨化严重程度相关。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患者70,其中男35,女35;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正位X线用于评价关节退情况,X线用于评价椎间隙退情况。术后5年随访时过伸过X线,评价异位骨化情况。采用我们提出分级方法评价术前关节退情况,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McAfee分级评价椎间隙退情况异位骨化情况。统计不同患者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根据假不同类型术后异位骨化发生部位,明确二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70患者随访时间为52~74(62.7±4.8)个月,手术方式均为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关节退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5(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557(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分级术前关节退分级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27(P<0.01)。结论术前关节退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钩椎关节退变 椎间隙退变 异位骨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5关节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及基底部左右径,为镜治疗腰45椎管狭窄术中采用偏心环锯技术行成形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B组)各30,常规摄腰椎正及腰椎CT断层扫描图像。采SESAN-RIS软件X上测量腰5关节上下径;CT上测量腰5关节前后径、左右径及上关节基底部左右径。对A、B组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腰5关节基底部左右径较A组明显增宽,骨质增生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组不同性别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腰5关节相关数据,可以指导环锯磨除关节基底部骨质范围,为偏心环锯技术及安全置管提供保障。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测量 椎间孔镜 腰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关节部分切除效果。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限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关节部分切除治疗。统计组患者术后Cobb、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组患者术后Cobb相比,数值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钩椎关节部分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对山东地区50套成人椎骨3颈椎到1胸椎进行观察测量,主要结果为:颈椎与脊柱水平面角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横下倾角C3为10.82±2.18°,C7为134.12±12.43°。中垂直轴线与脊柱正中矢状之间角度较小,而上下位角度较大,本文结合临床及颈椎X线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颈椎 横突 椎间孔 测量 临床意义
  • 简介:腰椎小关节退又称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由此导致滑脱退行滑脱即假性滑脱(本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真性”二字时,是指假性滑脱),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危害在于导致椎管狭窄而引发腰腿痛。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脊柱外科学都偏重于椎弓峡部裂所致真性滑脱研究,而对假性滑脱讨论相对较少。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假性滑脱 CT征象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颈椎间盘切除术,研究组进行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术。对比治疗效果、VAS评分以及ND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73.3%)比较,研究组(95.6%)较高;与对照组VAS评分以及NDI评分比较,研究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患者病情可见显著好转,肌力明显提升,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切除 椎间孔减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骨折颈椎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骨折颈椎关节脱位伴不同程度颈髓损伤患者,其中单关节脱位7,关节脱位27。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5,B级8,C级12,D级7,E级2。行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及融合,其中前路手术9,后路手术14,前后联合手术11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2月,植于术后3~4月均获得融合。前路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等级均提高1或2级,不同入路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没有差别。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无骨折颈椎关节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选择适合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关键。

  • 标签: 颈椎 关节 脱位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诊治190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经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经融合术治疗获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平均手术时间(138.93±11.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83±19.34)ml,本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出现(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随访发现,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1内固定失败、植不融合等现象。结论经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寰枢内固定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脱位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6手术病人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寰枢内固定治疗齿状骨折并寰枢脱位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6手术病人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2002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友灵(秦皇岛燕山制药厂生产搽剂),骨质增生治疗仪(长沙天任产ST-9604型),药物导入治疗A型颈椎病112,痊愈显效率73%,总有效率94%,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离子导入 椎A型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