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兵团有58个边境农场,如何使边境农场脱贫致富,是屯垦戍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应结合兵团边境农场实际,运用贫困战略.

  • 标签: 兵团 边境农场 反贫困战略 选择
  • 简介:贫困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贫困问题的重重压力。剖析中国贫困的成因,其中,西部的落后应该说是最要害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西部。因此,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一条关键思路是如何尽快抓好西部的开发与脱贫工作,在加快东部发展的同时,使东西部发展协调起来。中央适时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是英明之举。

  • 标签: 西部地区 反贫困 西部开发
  • 简介: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犹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处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治贫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贫困理解为一种自然生态的伴生物,认为是由于能源、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恶劣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贫困。这种生态贫困观反映在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是只重视物质上的贫困,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等,而很少人文生态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和贫困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落后状况得以延续至今且久治不愈的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在贫困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 标签: 民族地区 贫困文化 反贫困文化 对策 发展战略
  • 简介:西海固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恶劣、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镇化水平低是造成西海固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西海固地区 贫困 反贫困策略
  • 简介: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现象的总称。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人民为消灭贫困与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浴血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依靠农业的高强度积累建立起工业化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9年底的34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7%。湖南省由1978年1260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150万人左右。扶贫开发实现了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多年来吃饱穿暖的愿望,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贫困战略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政府为帮助最落后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作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努力要成功得多。”

  • 标签: 中国 农业经济 扶贫工作 政府职能 农民收入
  • 简介:借助于经济上行的驱动力与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在治理和遏制贫困的长路上如今终于看到了光明。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不久前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人口贫困率从往年的12.6%下降到了12.3%,成为最近10来美国人口贫困率降幅最大的年份,也是布什总统入主白宫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的年份。不过,由于贫富差距依然保持着扩大的趋势,美国未来治贫的道路肯定不会平坦。

  • 标签: 反贫困 美国 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普查 布什总统 贫富差距
  • 简介:南亚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独立后南亚国家政府在外国援助机构的帮助下颁布了一系列农村发展计划,包括农村社区发展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农村公共工程发展计划和微型贷款计划等,旨在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体制机构,实现扶贫和脱贫的目的。南亚国家农村贫困战略选择包括开发落后地区,向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加大妇女技能培训以促进社会转型,提高原住民和边远人群的知识技能,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 标签: 南亚 农村发展计划 反贫困 战略选择
  • 简介:【摘要】贫困问题在我国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解决贫困问题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安定和平和长远发展,也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解决贫困问题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藏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贫困的实践工作和贫困治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藏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可行措施。

  • 标签: 反贫困研究 地区贫困 藏族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妇女贫困”为中心,以深入把握目前国内外妇女贫困研究的现状为目的,从国外妇女贫困研究、国内妇女贫困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 标签: 妇女 反贫困
  • 简介:中国政府十分关注贫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贫困战略措施,并一直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效果显著.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农村贫困战略措施在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缺失,亟待实现最优化.

  • 标签: 中国农村 贫困状况 反贫困战略
  • 简介:法律路径对于贫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揭示贫困本质、分析贫困原因入手,探索贫困的法律途径。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利用财政扶贫、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资金积累等。

  • 标签: 贫困本质 社会保障 法律途径
  • 简介:城市贫困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从英国圈地运动开始,伴随着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贫困问题无时不在困扰着各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国际上研究贫困问题也始终未停顿过,特别是比较系统的研究,至今也已有一个多世纪(如从英国的布什(Booth.1989)和郎特里(Rowmtree.1901)的早期著作算起)。虽然,贫困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的特点,也就是它的内涵往往会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不断被充实和调整。

  • 标签: 反贫困 城市贫困问题 工业化进程 圈地运动 比较系统 早期著作
  • 简介: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这种特征要求西南民族地区的贫困策略必须以“文化一教育一经济共生”为根本向度。在“文化一教育一经济”共生系统中,教育通过培养能将自然与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恰切”人才,盘活文化与经济关系,从而促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在“人”这个教育对象上实现“共生”,达到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目标。

  • 标签: 文化 教育 经济 共生 反贫困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农村贫困都在显著下降。贫困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均显示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农村贫困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