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些人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心脏病发作。究竟这类型的心脏病发作是如何被发现的?确实是在全部的心脏病发作中有一半的情况是被称为无症状心脏病发作,这意味着它们没有任何关联的症状。事实上,患者可能会有出现过一些不显著的症状,如胸部不适和头晕。但是这些症状可能是轻微及短暂的,所以才未被发现或忽略。无症状心脏病发作通常是做心电图(ECG)的时候发现,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无症状性 胸部不适 胸痛 肌肉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由于在临床工作中,发作睡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所以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发作睡病精神症状的鉴别诊断,以发作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关键点,分别与相关精神疾病进行鉴别。本文一方面从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另一方面从治疗角度进行鉴别,并于文末附表说明。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精神症状 鉴别
  • 简介:虽然男性和女性生理上有很多不同,但是男女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比我们原来以为的要多得多,尤其是和心脏相关的方面。全世界范围内,心脏病对男女来说都是头号致命性疾病。一组让人瞠目结舌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分之一女会患上心血管疾病,十七分之一美国女性60岁之前,每17人当中会有1人因为心脏病发或其他心脏疾病而入院治疗。男性的情况也不乐观,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男性都患有某种心脏疾病。

  • 标签: 异同 症状 发作 心病 女性生理 心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睡眠中发作症状的脑电图特征以及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58例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为57.14%,而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的痫样波检出率分别0%,16.67%,10.52%与0%,其中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P<0.05)。结论不同的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睡眠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可按照脑电图特征诊断睡眠中发作症状的不同疾病类型,由此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

  • 标签: 睡眠中发作症状 脑电图特征 睡眠分期
  • 简介:摘要探讨1例动脉瘤伴症状癫痫患者的护理,通过对该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最后原发病得以及时治疗和癫痫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

  • 标签: 动脉瘤 癫痫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在癫痫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癫痫患者50例,非癫痫发作患者30例,分析发作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结果:38例癫痫患者和4例非癫痫患者发作后头痛、疲劳、嗜睡;脑电图(EEG)第一次检查异常38例,第二次异常44例,非癫痫发作后EEG异常8例。结论:癫痫患者有发作症状,对癫痫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癫痫 发作后症状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躁狂发作 精神病性症状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方法结合1例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发作患者情绪欠稳定,人际关系不良,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症状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首发为精神症状的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首发为精神症状TIA的患者均发展为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TIA或脑梗死.结论精神症状较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更能反映早期的脑缺血,故应重视脑血管病患者中突起的发作的精神症状.

  • 标签: 精神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抑郁焦虑症状 心理护理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良性发作位置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于1921年由Barmy首次提出,Dix和Hallpike随后详细描述了其特征。BPPV虽为最常见的前庭周围眩晕,年发病率为64/10万,但由于对其认识相对滞后,而眩晕者常常根据自己对本病的认识而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和急诊科等不同科室,一直未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处理。在我国,BPPV常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eniere病、颈椎病或其他眩晕。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采用Dix.Hallpike等诱发试验来诊断,Epley、Semont或Barbecue等手法复位技术治疗并常常获得戏剧的治疗效果,人们对BPPV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使整个眩晕群体诊疗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MENIERE病 前庭周围性眩晕 BPPV 临床医生
  • 简介:摘要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肿瘤死因第一位。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有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本例患者半年前有胸闷、憋喘症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治疗半年效果不理想,后诊断为肺癌。因此对于无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咳嗽、憋喘持续三周以上,应警惕肺癌可能,建议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标签: 哮喘 肺癌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额叶癫痫发作临床症状特点及视频脑电图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额叶癫痫发作患者90例作为对象,均符合额叶癫痫发作诊断标准,对患临床表现、具体发作类型、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对入组患者给予视频脑电图监测、头颅MRI监测,给予常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测定;绘制ROC曲线,分析视频脑电图在额叶癫痫发作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90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症状前三位的分别为:原发或快速继发全面发作、偏转强直发作发作前或发作时伴有发声;视频脑电图中84例监测异常(占93.33%),其中双侧放电47例,单侧放电28例,全导棘慢波6例,非额区放电3例;异常部位位于额叶60例(54.0%),异常患者主要以脑外伤、额叶异常信号及额叶软化灶为主;MMSE测定8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9例中度认知功能障碍;ROC曲线结果表明:视频脑电图联合头颅MRI用于额叶癫痫发作患者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视频脑电图和头颅MRI(P<0.05)。结论  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是具有特征发作期加强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提高定位阳性率,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额叶癫痫 临床症状 视频脑电图 简易智能精神量表 头颅MRI ROC曲线 诊断效能
  • 简介:发作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EDS)、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于10—20岁发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无性别差异,是继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为一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症状 睡眠呼吸障碍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