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座位学,就是指关于会议、合影之类公开场合的人员座位排序的学问。说它是一门学问,是因为这些原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却成了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有时确实值得研究一番。

  • 标签: 传统文化 座位 公开场合 学问
  • 简介:<正>《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万历罗懋登所作。其书直到清末,因俞樾为之誉扬后,才开始被人注意。继又经向达和赵景深两教授考订,阐明书中既收罗了里巷传闻;也征引了历史记载,是一部“真人与神人杂陈,史实与幻想并列”(季羡标语)的小说。

  • 标签: 下西洋 赵景深 小说 明万历 人与神 明代
  • 简介:义理史学是一种以理学为研究史学指导思想,将天道、人事、大统、伦理、史学功能包举一端,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特色的史学流派。义理史学萌芽于宋初,发展于神哲至徽宗时期,南宋乾道八年,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序》,标志着义理史学理论完全形成。义理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经御史、以理阐史、重义轻利三个方面。义理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逐渐从“个人行为”转变为官方尊崇的学问,成为科举制度下学者们的学问准则。义理史学历史功过应该予以客观地评价:其一,宋代理学家由经入史,建立起一整套义理史学的理论体系,组成了中国史学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历史功绩不容忽视。其二,宋代义理史学没能揭示历史运动的真正规律。其三,义理史学在元明清三代成为阻碍历史研究发展的官方史学思想体系。

  • 标签: 义理史学 概念 基本走向 评价
  • 简介:赵盾是春秋时期重要政治家,也是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太史董狐之笔“赵盾弑其君”在微言大义上似乎有理,然与历史事实不符。睽诸史籍,历史真相实是赵穿弑君,赵盾对此并不知情,赵盾弑君同谋或主谋说难以成立。赵穿袭杀灵公,赵盾承受恶名,这既是历史的悲剧,又属历史的无奈。“赵盾良大夫”说不仅符合历史事实,也是大思想家孔子的一种卓识。

  • 标签: 赵盾 弑君 赵穿 董狐
  • 简介:宋交熙宁之战是宋神宗熙宁年闻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交趾)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时任广西兵马都监的张守节出师不利,战死沙场,但传世文献众口一词,说其畏敌怯战,1984年张守节墓志在西安出土,其志文所披露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对探讨熙宁之战前的北宋广西防御体系很有帮助。

  • 标签: 北宋 张守节 墓志 交趾 熙宁之战
  • 简介:朱熹在其复杂的一生中,不仅与皇族,而且与诸多士族及民间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次应邀为谱牒撰写序跋。本文首先对朱熹何以重视昭穆制度略加索隐,并试析昭穆习俗根源于官制;其次,从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对自身籍贯的认定,以及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互证,辨析朱熹籍贯为福建建阳;第三,阐发史事四则以佐证,初步认定《林氏世系总纪》为朱熹所作。

  • 标签: 谱牒 籍贯 世系 朱熹 文献资料 皇族
  • 简介:北宋文学家苏辙有许多论述教育思想的作品,其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思想为辅。他重视道德修养,论证道与学与读书之关系,他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学是致“道”之途径,读书是致“道”之方法。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传授以勤学苦读、贵在自得的读书方法,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习古代典籍而又反对模拟古人。他重视提掖后学,为北宋后期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标签: 苏辙 教育思想 道与学 读书 教学内容
  • 简介:冯友兰不仅是近代以来少有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冯友兰哲学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理学体系就是他的教育哲学。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张新学代替旧学、系统地提出自己的大学理念并试图创办成功的大学、倡导教育应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人民服务”、重实践行、提出“无形教育”的重要思想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既有时序上的展开性,又有时间上的重叠性,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影响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过其自述的“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的社会原因外,还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和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探讨冯友兰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冯友兰思想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 标签: 冯友兰 教育哲学 学生 大学 学术 实践
  • 简介:后人对于《后汉书》中的"江夏山中"和《三国志》中的"城江夏山",常常出现误读,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淆.查阅历代舆地方志,均指称明确:"江夏山"即今武汉东南龙泉山.探讨龙泉山冠以此名的原由、起始年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厘清从"江夏山"、"灵泉山"到"龙泉山"的演迁过程,旨在引证历代记述,清源辨误,去疑.

  • 标签: 江夏山 历史沿革 地理古籍
  • 简介: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 标签: 孔子 孟子 《春秋》 天子之事 史记旧闻
  • 简介:在文学史上,江淹、鲍照因作品风格近似而被并称"江鲍"或"江鲍体"。"江鲍体"是逐渐形成的一个历时性概念,有着特定的题材及风格指向,必须回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方能得出合乎文学史事实的审美判断。以山水、赠别为主体,以五言为体制,因景而见性情,具有繁丽自然的风格,是"江鲍体"的内涵所在。

  • 标签: 江鲍体 因景见情 繁丽自然
  • 简介:“忠恕”在孔子儒学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朱熹解释其意义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就准确地指出了它在词性上既有形容词性又有动词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含义不会局限于道德一域,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它同时具有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政治实践和知识论三个层次的含义。当然,这三者在“忠恕”中是一个以一贯之的混融整体,我们这样区分,纯粹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 标签: 孔子 忠恕 道德修养 政治实践 知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术界对"庄子"的研究,建树颇多,却鲜有从汉字的语义分析角度去考察。"化"字在《庄子》中出现的比较频繁,细析字义发现其中概括了庄子的变化论和政治论。政治论和变化论这两大重要思想之下各有相互平行的思想分支,却都能以"顺自然而无为"之线一以贯之,此中有彼,彼中有此,而统一于庄子之道中。

  • 标签: 《庄子》 语义分析法 政治理想 变化论
  • 简介:《诗经》写到“狐”的有九篇,《诗经》中的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方面。原生态的狐意象是先民们狩猎生活的反映,以狐裘为物质载体的象征性狐意象其成因可以追溯到图腾崇拜,艺术化的狐意象指向离家在外、漂泊无依者。《诗经》狐意象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意蕴。

  • 标签: 《诗经》 狐裘 狐意象
  • 简介:撰于宋仁宗嘉祐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以史事佐证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 简介:孙盛史学乔治忠东晋著名史家孙盛(302-373),字安国,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祖、父皆在西晋为官。西晋灭亡时,孙盛未满十岁,渡江避难。成年后,以博学善辩闻名,初仕佐著作郎,不久外任,辗转迁职,官至秘书监。他"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标签: 《三国志》 编年史 异同 世谱 世说新语 史学方法
  • 简介:心性论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庄子认为人之性本原于道,道的本性是自然,人的本性也是自然;自然即是自由而自在,自由而自在不仅是性之本然、本真,同时也是人性、人生之理想状态;庄子所倡导的是一种自由而恬淡的精神生活,庄子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自在与自主.

  • 标签: 自在 心性论 庄子 自由 自然 本原
  • 简介: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传承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秉承儒家领导思想之大旨,并揉合其他学派之精华,从"发展经济,富国安民"、"德礼为本,政刑为辅"、"正心修身,完善自我"、"擢举贤才,任贤使能"等方面,提出并阐发了自己的领导思想体系.探讨朱熹治国思想必将为我们当今为政施治提供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的思想材料.

  • 标签: 朱熹 治国思想 义利 德治 修身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