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转导进行的关键信号酶,在生长因子调控细胞生长、发育与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分类、结构与功能及其部分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TAM (Tyro3/Axl/Mer)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成员,是免疫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节因子。TAM信号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的参与,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参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TAM受体酪氨酸激酶作为炎症负调控因子,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在不断探索。文章聚焦于固有免疫细胞中的TAM受体,对其在炎症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TAM受体酪氨酸激酶 炎症 负调控 固有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 2,TREM2)在不同月龄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sine kinase binding protein,TYROBP)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不同脑区的表达差异,探讨TREM2、TYROBP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arly 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的关系。方法健康TYROBP基因敲除的小鼠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分成3组:纯合型(TYROBP-/-)组、杂合型(TYROBP-/+)组和野生型(wild type,WT)组,3组小鼠分别在2、4、6月龄各选10只,运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TREM2在前额叶、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前额叶中:Western blot和RT-qPCR共同显示,与各月龄WT组[2月龄:(0.993±0.048),(1.654±0.033);4月龄:(0.503±0.019),(2.169±0.023);6月龄:(0.600±0.036),(1.468±0.057)]相比,TREM2蛋白和mRNA在2月龄TYROBP-/+组[(0.746±0.062),(1.137±0.067)]和TYROBP-/-组[(0.661±0.028),(0.644±0.012)]的表达均降低,而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组[4月龄:(1.140±0.006),(5.483±0.088);6月龄:(0.827±0.043),(3.020±0.082)]和TYROBP-/-组[4月龄:(1.071±0.010),(3.012±0.150);6月龄:(0.627±0.026),(1.633±0.027)]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46,134.445;725.318,289.202;12.172,202.791;均P<0.05),且4月龄小鼠升高更明显。(2)在海马中:Western blot显示,与各月龄WT组[2月龄:(1.268±0.036);4月龄:(0.813±0.010);6月龄:(0.312±0.021)]相比,TREM2蛋白在2月龄TYROBP-/+组[(0.804±0.034)]和TYROBP-/-组[(0.534±0.020)]的表达降低,而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组[(0.932±0.011);(0.769±0.031)]和TYROBP-/-组[(0.910±0.014);(0.609±0.018)]的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807,27.884,94.067;均P<0.05),且4月龄小鼠升高更明显。结论TREM2在2月龄TYROBP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表达降低,在4月龄和6月龄TYROBP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表达升高,推测TREM2/TYROBP信号通路参与EOAD的病理过程并且在EOAD的不同病理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标签: 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 简介:目的酪氨酸激酶B(TrkB)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珐前列腺肿瘤标本6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14例,前列腺癌标本46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表达。结果TrkB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14.29%,在前列腺癌组织为80.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1)。TrkB表达水平在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72,P〈0.001),在不同临床TNM分期组间,在血清PSA浓度≤20ng/mL与〉20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B很可能是前列腺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靶基因。

  • 标签: TrkB基因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因子10(PDCD10)通过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3(Mob3)增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的内吞过程调控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胶质瘤U373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中心),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与沉默PDCD10的胶质瘤细胞。提取胞膜蛋白、胞质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CD10、EphB4、Mob3的改变。将12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shPDCD10组,oxPDCD10组和对照组。行动物实验探究在干预PDCD10表达后,胶质瘤成瘤能力的改变。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下调PDCD10显著增加Mob3的表达(1.05±0.08比2.34±0.34,t=3.787,P<0.01),而过表达PDCD10降低Mob3的表达(1.05±0.08比0.79±0.15,t=3.420,P<0.01)。下调Mob3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对照组(0.94±0.07比1.83±0.25,t=5.938,P<0.01),而胞质表达低于对照组(0.94±0.07比0.35±0.02,t=14.040,P<0.01)。同时下调Mob3与PDCD10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单独下调PDCD10组(0.53±0.06比1.26±0.13,t=8.831,P<0.01)。体内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41.7±4.3)血管数/mm2,t=7.208,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78.3±6.4) mm3,t=10.430,P<0.01)均高于对照组,而下调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3.3±0.2)血管数/mm2,t=14.850,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19.9±2.6) mm3,t=6.330,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PDCD10通过靶向调控Mob3减少EphB4的内吞过程,进而促进胶质瘤生长。

  • 标签: 胶质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0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 简介:摘要:医疗领域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临床方面对肿瘤疾病的生物学特征产生了更加明确的认知,蛋白酪氨酸激酶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肿瘤疾病诊治过程中,以其作为靶点诊治肿瘤疾病,肿瘤的临床干预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已经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该药物在肿瘤疾病干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将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现状做出进一步综述,旨在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干预质量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网络生物数据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应用Gepia2数据库对进行TCGA肿瘤数据和GTEx正常数据联合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RIPK3基因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0例胶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IPK3 mRNA、FGD5-AS1、微小RNA(miR)-223-3p的表达,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Gepia2分析显示,胶质瘤和正常组织中存在7 659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RIPK3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1.862±1.62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693±0.801,Z=9.067,P<0.01)。应用STRING数据库分析RIPK3的PPI网络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RIPK3互相作用的蛋白参与半胱氨酸型内肽酶(cysteine-type endopeptidase)活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的调控。长非编码RNA FGD5-AS1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6.401±0.683)高于正常组织(5.406±0.796,t=12.697,P<0.01),并与RIPK3呈正相关(rs=0.402,P<0.01);数据库分析显示RIPK3与FGD5-AS1互为内源性竞争RNA(ceRNA),通过miR-223-3p发挥作用。对FGD5-AS1、miR-223-3p、RIPK3 mRNA在胶质瘤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检测的RT-qPCR结果显示,FGD5-AS1、RIPK3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1.942±0.695、1.392±0.360)均高于正常组织(0.533±0.208、0.293±0.144,t=8.686、12.676,P<0.01),而miR-223-3p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0.843±0.213)低于正常组织(2.334±0.758,t=-8.469,P<0.01)。在胶质瘤组织中RIPK3 mRNA与FGD5-AS1表达呈正相关(rs=0.840,P<0.01),RIPK3 mRNA、FGD5-AS1与miR-223-3p表达呈负相关(rs=-0.914、-0.872,P<0.01)。结论RIPK3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胶质瘤进展有关。FGD5-AS1可能通过内源性竞争机制通过抑制miR-223-3p而调控RIPK3的表达。

  • 标签: 胶质瘤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基因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Yes相关蛋白1(YAP1)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98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YAP1和EphA2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YAP1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35%(66/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5.71%(3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1,P<0.01)。EphA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45%(71/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4.69%(3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82,P<0.01)。YAP1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10.382、6.753、5.315,P<0.05);EphA2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t=5.017、6.607,P<0.05)。结论YAP1和EphA2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NSCLC高侵袭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Yes相关蛋白1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ROR1表达与患者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209例,其中典型免疫表型CLL 70例,不典型免疫表型CLL 16例,MCL 14例,其他类型B-CLPD 109例。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9例患者肿瘤细胞中ROR1表达水平,采用χ²检验、四格表诊断性试验分析ROR1在CLL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患者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的相关性。结果CLL患者中ROR1阳性表达率高于非CLL(78%>11%,P<0.001);典型免疫表型CLL与不典型免疫表型CLL中ROR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3%,P>0.05);不典型免疫表型CLL中ROR1阳性表达率高于MCL(63%>21%,P<0.05)。ROR1+CLL组与ROR1-CLL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R1+CLL组复杂核型的检出率高于ROR1-CLL组(34%>14%,P<0.05)。60岁以上CLL患者ROR1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ROR1可以作为CLL的辅助诊断标记物,尤其对不典型免疫表型CLL、MCL及其他类型B-CL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ROR1阳性患者年龄偏高,更易检出染色体复杂核型。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淋巴瘤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 诊断 核型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SRPK2)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探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和SRPK2的相关基因集,并进一步将SRPK2相关基因集导入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网站,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提取与SRPK2相关联蛋白子网络;将上述分析所得基因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集分析出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富集分析探索SRPK2所激活和抑制的相关通路;构建SRPK2敲低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分为空白载体组(DU145-KO-NC)和敲低组(DU145-KO-SRPK2),通过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有2 158个基因在表达量上与SRPK2呈正相关,779个基因与SRPK2呈负相关;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SRPK2与SF3B1、SRSF10、PRPF40A、PRPF4B、DDX46、BCLAF1、NUDT21、CLASRP等基因除了在表达量上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在蛋白层面上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2 937个与SRPK2相关的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SRPK2与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相关,如有丝分裂纺锤(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Myc-V1靶点(Myc-V1 Targets)通路。KEGG数据集表明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有细胞周期(Cell Cycle)、核糖体(Ribosome)、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凋亡(Apoptosis)等。通过进一步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RPK2同样在前列腺癌中激活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如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NES>0)。为了进一步验证SRPK2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成功构建SRPK2敲低的DU145细胞株,结果提示敲低SRPK2基因后,敲低组的S期高于空白载体组(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27.053±0.860比33.297±0.883,t=-7.166,P<0.01),而敲低组的增殖(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085±0.002比0.344±0.042,t=10.655; P<0.01)、迁移(30 h: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929±0.066比0.690±0.057,t=6.101,P<0.01)、侵袭能力(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81.667±4.163比42.333±7.572,t=5.750,P<0.05)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PK2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从而影响前列腺癌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 生物信息分析 肿瘤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下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系统,对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加力:频率0.5Hz,加力板变形量4000ustrain牵张应力作用成骨样细胞(MG-63)5min时。使细胞发生单轴牵张和压缩应变。运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方向应力应变下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TPK抑制剂预处理后,牵张应力激活ERK的作用被明显阻断,与单纯张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压缩应力的诱导作用未受影响(P〉0.05):低剂量的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压应力的诱导作用被明显阻断,ERK的磷酸化水平甚至低于基态,与单纯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牵张应力对ERK的激活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单纯张应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信号可同时激活细胞内的细胞骨架、TPK转导通道.但各自主要激活的部分存在差别.无论是牵张还是压缩,成骨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知和转导都与微丝细胞骨架密切相关.TPK的活化可能是牵张应力引起黏附斑复合物形成后的主要后续反应.压缩应力的主要后续反应与之关系不大。

  • 标签: 机械应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松弛素
  • 简介:背景:在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时,发现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可针对黑色素瘤增生的信号传导途径起作用。Gleevec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可能对黑色素瘤有潜在治疗作用,黑色素瘤常涉及abl、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方法:肿瘤标本来自1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治疗前及Gleevec400mg每132次治疗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筛查PKT[c-kit,C-abl,abl相关基因(ARG),PDGF受体α(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同时评价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染色强度。结果:作者在治疗后的随访活检标本中发现PKT表达出现选择性缺失,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均有最大水平的降低。其中1例患者临床反应持久,随访活检显示4个PTKs(即c-abl、ARG、PDGFR-α和PDGFR-β)均为阴性表达。结论:作者的研究报道首次证实,在抗酪氨酸激酶治疗中,Gleevec在体内可引起显著的PTKs表达选择性降低,提示了抗酪氨酸激酶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转移性黑色素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 治疗方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 表达研究 患者
  • 简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专业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估。结果及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其进展迅速,上市和临床应用广泛,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可使肿瘤细胞分裂阻滞。成为研发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的重要方向。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进展 评价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喉癌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Takai蛋白浓度梯度,通过同位素放射活性测定PKC活性。结果癌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6.63±0.64pmol/mg.min)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胞浆中PKC比活性(4.73±0.54pmol/mg.min)。结论提示癌组织中PKC活性升高很可能是被癌基因激活。

  • 标签: 喉肿瘤 蛋白激酶C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外被体蛋白复合物亚基β’(COPB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COPB2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COPB2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OPB2表达的临床意义。通过慢病毒为载体构建COPB2基因敲减稳定转染的胆管癌RBE细胞株(shCOPB2),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OPB2的敲减率,利用PathScan® RTK Signaling Antibody Array Kit试剂盒筛选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差异分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OPB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胆管癌组织中COPB2表达的高低与与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shCOPB2组RBE细胞中,COPB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其敲减效率为85.0%;RTK信号分子表达有差异的共有13个,7个磷酸化水平上调,其中上调最显著的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分子,上调了约39.4%;6个磷酸化水平下调,其中下调最明显的为Src,下调了约为25.5%(P<0.05)。结论COPB2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可能是胆管癌预后的危险性指标,COPB2敲减后抑制胆管癌增殖,可能通过激活ERK1/2并抑制Src途径实现的。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受体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7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phA2蛋白和XIAP蛋白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EphA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0%(45/7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6.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3,P<0.01)。XIAP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9%(55/7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2.50%(9/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3,P<0.01)。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6.301、5.217、4.307、4.267,P<0.05)XIAP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256、5.840、4.659,P<0.05)。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phA2蛋白和XIAP蛋白呈高表达,EphA2蛋白和XIAP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Tyro3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3TK)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家族中的一员,其可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并且主要通过配体介导的方式激活,活化后的Tyro3 TK能够启动下游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影响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Tyro3 TK可通过参与凋亡细胞吞噬和调节炎症反应等方式在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还发现Tyro3 TK能够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骨质的降解和滑膜的增生等参与RA的发病过程。该文首先从结构和配体、激活方式、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和免疫调控作用等方面对Tyro3 TK进行概括,然后对目前有关Tyro3 TK参与RA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免疫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精准医疗概念的发展与推广,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得以飞速发展,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EGFR-TKI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在一些非肿瘤性疾病中也存在一定应用前景。本文现对EGFR-TKI在常见肝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肝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