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某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甲方)与某乡镇企业(简称乙方)于1986年9月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双方发生纠纷由省专利管理局调解,如有一方不服可到仲裁委员会仲裁”。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发生争议,甲方于1990年2月依据合同仲裁条款向某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后,乙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复议,却向甲方所在地的基层法院起诉。在诉讼过程

  • 标签: 技术合同法 仲裁委员会 仲裁条款 科学技术研究 技术转让合同 基层法院
  • 简介:民事诉讼受理是纠纷进入司法程序的初始必经阶段,对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意义重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民众的诉求越来越多,而我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民法院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专门机构,应当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历史任务,最大程度地吸纳化解矛盾纠纷。然而,现行民事诉讼受理制度所规定的起诉条件,既包括实体内容又包括程序要求,确定性有余而灵活性、包容性不足,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起到过滤纠纷,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其对于新型权利诉求进入诉讼渠道的阻隔作用日益显现,甚至为个别地方限制当事人正当诉权的行使提供了借口。在改造方案的设计方面,应当理性审视现有司法资源和司法环境,更宜采渐进式而非跃进式的方案,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司法不堪重负,制约正常功能的发挥。

  • 标签: 诉讼受理制度 案件登记制度 滥用诉讼权利
  • 简介:<正>行政诉讼程序的引发,须以原告的起诉为必要前提。但起诉这一诉讼行为不能逻辑地产生法院受理的法律效果,人民法院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可以拒绝接受,因而,行政诉讼程序的发生,尚需以法院的立案受理为其充分条件,即它缘起于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受理这两个方面诉讼行为的结合。本文拟就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制度,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略作阐析。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程序 其他组织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也加快进行,城市中一些房屋需要被征用拆除。房屋作为人们重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遇到拆迁就会涉及到对房屋所有者的权益如何处理问题。因此,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常常在拆迁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而导致发生纠纷。那么,这些纠纷经过双方协商以后

  • 标签: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被拆迁人 最高人民法院 城市建设 解决纠纷 当事人
  • 简介:从行政合同的特点谈行政合同案件的受理宋梁凤行政合同制度是我国合同制度的一个范畴,也是我国行政法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内容。随着行政合同的大量出现,因行政合同而引起的纠纷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并诉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合同案件时,能否正确地确定行政合同案...

  • 标签: 行政合同 经济合同案件 双方当事人 意思表示 民事合同 行政诉讼
  • 简介:在我国,部分金融法律争议案件因为司法政策的原因而不是基本法律的规定,没有机会进入到法院,或在进入法院的过程中被施加了某些限制。这一金融司法现象是与当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司法体制运行的某些特点紧密相关的,但这样的司法筛选机制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

  • 标签: 金融争议 案件筛选 司法体制
  • 简介:<正>行政案件的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的司法行为。受理是行政诉讼的必要条件和诉讼程序的开始。行政案件的受理,关系到公民对哪些行政行为有起诉权,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行为有审判权的问题。因此,受理在行政诉讼中有着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 标签: 行政诉讼案 案件受理 人民法院 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 行政案件
  • 简介:被害人危险接受是指被害人意识到危险并且自己积极地走进危险,或者被害人单纯被动地意识到危险,从而在被害人和行为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法益侵害的结果。被害人危险接受通常出现在过失犯之中,其核心问题在于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影响行为人的不法。对此,我国司法实践一般持否定态度。与此不同,日本的判例和学说认为在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情形下,应当考虑其对行为人不法的影响,因为按照自我答责原理,每个人只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应为他人的行为负责。在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情形下,被害人自我答责必须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借鉴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刑法的公平和正义。

  • 标签: 危险接受 过失犯 自我答责 客观归责
  • 简介:一、基本案情从1998年到2000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多份合同,建立起业务关系。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鞋子用于出口,甲公司则向乙公司购买原材料,双方间互欠的货款可以对抵。至2000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起诉,称乙公司尚欠甲公司货款89万元,抵销掉甲公司欠乙公司的8万元,乙公司尚欠甲公司81万

  • 标签: 有异议抵销主张 受理程序 标的物 抵销权 《合同法》
  • 简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普遍忽视了法院/法官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认知与态度,当前法院与法官普遍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持有保守与拒绝的态度,其原因在于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存在缺陷:法律依据不足、专门环境诉讼机制缺位,法院排斥群体性诉讼,环保法庭的制度突破难以获得法官群体的广泛认同。因此,必须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机制体系、进行专业培训和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等几个方面开发与重塑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法院 动力机制 缺陷 重塑
  • 简介:最高下简称为人民法院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通知”),宣布受理由虚假信息披露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后,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3位股民起诉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案,大庆联谊成为第一个被股民起诉的上市公司。

  • 标签: 受理 纠纷案件 起诉 民事侵权 虚假陈述 民事赔偿案
  • 简介:菲律宾提出“九段线”无效和针对8个岛礁的诉求,属于中国排除适用强制程序的保留事项,其中涉及自然资源开发的诉求,属于沿海国无义务同意提交强制程序的事项。在相关案件中,虽有第三方参与强制程序的规定和实践,但本案仲裁法庭的《程序规则》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且在本案之前常设仲裁法院已受理的7起有关案件中,也并没有第三方介入的先例,因此仲裁法庭不能仅根据菲律宾的单方诉求对涉及众多争端方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争端确定管辖权。

  • 标签: 菲律宾诉中国 南海争端 不可受理性 第三方权利
  • 简介:关于非复议前置情形下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是否可诉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存在过三种司法态度:以案例为载体的默示允许态度、以司法解释为介质的暖昧允许态度以及以董永华案为标志的明示允许态度。从这三类司法态度的归纳和分析人手,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问题时的不同进路和途径,这其中的判断标准可以为以后同类案件的判断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同时也说明,当前研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运用解释学的方法阐释抽象的法律条文具有助力作用。

  • 标签: 复议不予受理 可诉性 司法态度 司法解释 判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