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海洋温度的升高使得一些鱼类离开原来的生存区域,去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对苏格兰而言,鲱鱼和鲭鱼为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两种鱼栖息地的变化,将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将苏格兰海域划分为 36 块,用过去 40 年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每一块区域进行分析,汇总出整体海域的结果。然后再根据两种鱼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最终确定了鲱鱼和鲭鱼的迁徙路线。

  • 标签: 海表面温度 渔业经济 时间序列 海域划分 最佳温度
  • 简介:摘要:市政污泥热解炭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重点推广的污泥环保处置技术。污泥热解炭化具有污染物产生量低、排放小、减量化彻底等优点,但目前的基础研究大多局限在产物本身的研究,而对其中典型元素(如磷元素)的迁徙规律的研究深入性相对不足。本文对市政污泥热解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磷元素在热解过程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市政污泥 热解 磷元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颈部短期内迁徙性异物的患者,患者主因误吞鱼骨后吞咽痛伴吞咽异物感4 h就诊,入院当日喉镜下检查及食管镜探查均未发现异物。次日患者述吞咽痛、吞咽异物感基本消失,复查食管薄层CT提示:颈部左侧C5~C6水平见一粗线状高密度影,遂于全麻下行左颈侧切开+颈部异物取出术,取出一长约3.0 cm条状双尖头鱼刺。术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2个月无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市政污泥热解炭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重点推广的污泥环保处置技术。污泥热解炭化具有减量化彻底且保留污泥营养元素的优点,但目前的研究对其中典型元素(如钾元素)的迁徙规律的研究深入性相对不足。本文对市政污泥热解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钾元素在热解过程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市政污泥 热解炭化 钾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移植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94例者临床资料。供肾均采用Lifeport行低温机械灌注,并向灌注液中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以预防供者来源感染。根据者术后3个月内体液培养结果,将94例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者性别、灌注液培养阳性比例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者年龄、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和住院时间。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3个月内94例者中41例者血、尿、痰及引流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感染率为43.6%(41/94),且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周至1个月内,占34.0%(32/94)。41例者共发生58例次感染,病原菌多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占51.7%(30/58),其次为手术部位和血液系统感染,分别占32.8%(19/58)和13.8%(8/58),呼吸道感染占比最低,为1.7%(1/58)。27例者为单一病原菌感染,14例为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41例者共分离出66株病原菌,其中细菌占89.4%(59/66),真菌占10.6%(7/66)。截至2019年7月10日,94例者均存活,所有感染经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因感染发生移植物丢失。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06、χ2=0.628、z=-0.599、z=-0.031,P均>0.05);两组者灌注液培养阳性比例及DGF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31和0.274,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灌注液培养阳性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移植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灌注液培养阳性是肾移植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感染 抗生素 病原菌
  • 简介:摘要: 玉米的产量温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玉米生育期长短直接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此外,玉米的不同生长期,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纬度,土壤温度条件不同时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 标签: 玉米产量 温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取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分析样本,所以的人员均需要接受静脉血液5毫升的采集,同时装入两个试管之内,并且也分成两组,20例放在常温下自然规范离心的血液,另外20例进行人工溶血和规范离心的血压。对比两组人群的血液相关指标。结果 通过检验之后,观察组样本的当中的相关指标(ALT、CHOL、AST、LDH)四项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数据分析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在血液检测当中出现溶血情况会直接造成血液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准确情况。在血液采集和检验过程当中需要实施严格的操作,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时期亲属活体供肾移植(LD)者与尸体供肾移植(DD)者BK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的实体器官肾移植者9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肾移植者尿液和外周血中的BK病毒DNA水平进行监测,根据供体来源不同分为LD组255例和DD组656例;比较LD组与DD组的BK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对肾移植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研究对象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13.06%(119/911),血液检出率为2.96%(27/911);肾移植术后BK病毒尿液检出率高于血液检出率(P<0.000 1);LD组中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9.02%(23/255),明显低于同期DD组的14.63%(9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P=0.012);LD组BK病毒感染血液检出率为0.78%(2/255),明显低于DD组的3.81%(25/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P=0.007)。结论不同来源的实体器官肾移植者BK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DD来源的肾移植者BK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在砂石加工系统中,通过颚式破碎机为带式输送机提供粒径为0~300mm的砂石骨料,由于破碎机与带式输送机料点的落差一般在1500mm以上,导致砂石骨料对带式输送机的冲击较大,下文,将通过分析现有的输送带缓冲系统,通过对输送带缓冲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改进,使得整套的输送带缓冲系统更加完善,更加先进,提高产品质量,为国内输送带缓冲技术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碎石 输送机 带式 骨料 冲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能源与环保危机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发电逐渐成为电能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新能源逐年大规模接入电网,但新能源发电出力易天气变化、季节变换以及地理位置等影响,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发电功率波动性大,在实际并网中难免会对电网线损及电网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采取可靠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出新能源并网对线损影响的大致规律,对于电网分析决策和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网电能质量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电网电能质量 新能源发电并网 影响分析
  • 简介:摘 要:本文 以配电线遭受雷击的危害为切入点,重点阐述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的配电线路情况应用最佳的防范技术,避免配电线路遭受雷击,有效保障配电线路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希望为后续研究此类问题的电气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配电线路 雷击跳闸故障 防范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无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前血肌酐水平、是否接受过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手术前后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是否预防性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是否预防性应用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肾移植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肾移植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6 %(40/119),感染组15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37.5 %(15/40);有吸烟史(OR=10.58,95 %CI:1.98~56.40,P=0.006)、静脉激素冲击治疗(OR=25.06,95 %CI:4.25~147.71,P<0.001)、术前透析时间长(OR=1.032,95 %CI:1.003~1.062,P=0.033)是老年肾移植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移植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吸烟史、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术前透析时间长与老年肾移植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身处”互联网 +“时代,微信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之一,而依附其发展的微信投票活动也层出不穷,微信投票实质上是一种微信营销手段。各行各业都能随时随地以微信为平台为基础开展各类投票活动,微信朋友圈中的拉票也随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微信投票能收到广大商家青睐,并且能够让用户所接受,其简单的设计下隐藏着丰富的功能。

  • 标签: 微信投票 微信营销 商家青睐
  • 简介:摘要:建筑倒塌被困人员营救难度大、危险性高,科学、快速地将被埋压人员从废墟中救出,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中心任务。从汶川地震救援情况和一些建筑倒塌救援战例出发,对建筑倒塌被困人员搜救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建筑倒塌 被困人员,搜救
  • 简介:ABSTRACT: Hybri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is paper takes the Baihetan-Sunan hybrid-type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 that th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is planning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C system in the event of DC short-circuit fault, Finally,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PSCAD/EMTDC, and the result confirms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KEY WORDS: Hybri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End-mixed DC project; Fault analysis. 摘要:混合直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规划的白鹤滩-苏南的端混联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分析了该直流系统在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特性,并最终在PSCAD/EMTDC上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端混联型直流工程;故障分析。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4.01.论文序号 0 引言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在结构上结合了LCC-HVDC与VSC-HVDC两种常用的直流输电结构,在性能上则包含了这两种直流输电方式各自的优势。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大多采用整流侧LCC–HVDC,逆变侧VSC-HVDC的接线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的优势有:既发挥了LCC-HVDC系统输送容量大,系统造价低的优势,又解决了LCC-HVDC系统不能向弱源/无源网络供电的问题;逆变侧采用VSC的结构所以不会出现换相失败的现象;且VSC-HVDC控制灵活,可以独立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直流电压稳定,可以改善直流系统的运行性能等[1-2]。 端混联型直流输电是对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探究与发展的结果。与常用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不同,在结构上,端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在整流侧采用LCC-HVDC,而在端逆变侧则采用LCC与VSC相串联的结构。这样即使逆变侧高压阀组LCC发生换相失败,低压阀组的VSC仍可以维持运行状态,直流系统仍可以输送一定的功率至交流电网。除此之外,LCC所采用的晶闸管具有单向导通性,在直流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可以阻拦VSC产生的故障电流,减小了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上,考虑到LCC-HVDC与VSC-HVDC所能传输容量的较大差距以及现实中各配电单位的分布。为实现整流侧与逆变侧传输容量的配平、电能输送更加灵活,可以在端采用多端口并联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并联接入更多的VSC结构,便于线路的改造。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规划的白鹤滩-苏南工程建成之后将会是我国首例端混联直流输电工程。因此本文以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系统的拓扑结构、阐释系统运行原理并提出可行的协调控制策略。并根据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位置,分析该系统的故障响应,在PSCAD/EMTDC中建立对应的端混联直流系统模型,并验证理论分析。 1 端混联直流系统拓扑结构及协调控制策略 1.1拓扑结构 白鹤滩-苏南端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的是完全对称的双极结构,线路电压等级为±800kV,额定传输功率为8000MW。每一极的整流侧LCC由两个12脉波换流器串联构成;逆变侧由一个12脉波换流器与3个并联的两电平VSC串联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端混联型直流系统拓扑 Fig. 1 End-mixed DC system topology 图中 , 是为下文研究直流系统故障特性而选取的故障点所在的直流线路。建立该直流输电系统的等效模型,为方便计算,取直流系统中的一极、并联的3端VSC取其中一端。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 为各换流阀交流侧线电压有效值; 为换相电感。 为整流侧直流电压; 为逆变侧高压阀组直流电压; 为逆变侧低压阀组直流电压; 为线路直流电流; 为线路等效电感。 为线路等效电阻。 图2端混联型直流系统等效模型 Fig. 2 Equivalent model of End-mixed DC system 对于整流侧,当换流器触发角为 时。 (1.1) 对于逆变侧高压阀组LCC,设换流器熄弧角为 ,则; (1.2) 而对于逆变侧低压阀组VSC,其采用了PWM调制技术,输出的直流侧电压为: (1.3) 其中, 为直流电压利用率, 为PWM调制比 。所以直流电流的表达式为: (1-4) 1.2控制策略 端混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LCC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的LCC-HVDC控制策略一致,采用定直流电流控制方式,并辅以最小触发角控制。 图3整流侧LCC定直流电流控制 Fig. 3 Rectifier side LCC fixed DC current control 为了使直流系统能够稳定正常运行,逆变侧需要能控制系统的直流电压,高压阀组和电压阀组各分担400kV的直流电压。逆变侧高压阀组LCC采用定熄弧角控制、低压阀组VSC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和定交流电压控制。 图4逆变侧LCC定熄弧角控制 Fig. 4 Inverter side LCC fixed arc angle control 图5逆变侧VSC控制逻辑图 Fig. 5 Inverter side VSC control logic diagram 2 故障特性分析 双极直流系统常见的短路故障有单极接地故障和双极短路故障[3],由于此端混联型直流输电结构为双极结构,正负极完全对称,所以该直流系统的单极接地故障响应与双极短路故障响应完全一致,所以本文以单极接地故障来分析端混联型系统的直流故障响应。通常情况下研究直流系统故障,主要是研究整流侧与逆变侧之间直流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形,即图1中 所示线路位置。然而端混联型系统由于其结构具有特殊性,逆变侧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换流器串联组成的,因此故障发生在逆变侧LCC与VSC之间线路的这种情况也有研究的价值。故障点为图1中 所示位置。 系统发生直流故障,故障点的故障电流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电源经换流器向故障点馈入电流;另一方面是系统中的储能元件经线路向故障点放电。 2.1整流侧与逆变侧间线路单极接地 当单极接地故障发生在线路 上时,系统电流流向如图6所示。 图6整流侧与逆变侧间线路单极接地故障电流流向 Fig. 6 Single pole-to-ground fault current flow between rectifier side and inverter side 逆变侧没有故障电流流入,这是因为当单极接地短路故障发生后,VSC换流器上电容储存的电压不能突变,它将会对逆变侧的LCC施加一个值为400kV的反向电压使其关断,导致逆变侧的电流无法流入故障点,该现象发生在图6中绿线所框位置。 电源经整流侧LCC向故障点馈入电流,故障时的电流暂态响应可用式(2.1)表示。 (2.1) 其中, , 为整流端到故障点线路的等效电感和电阻, 和 为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短路故障发生后,线路直流电流会快速增大,由图3整流器的控制逻辑图可知,系统会增大触发角以期减小线路直流电流,同时,线路直流电压因短路故障迅速下降至接近为零,电流指令 会被低压限流环节所限制[4],线路故障直流电流会最终在整流器触发角的控制下稳定在0.55pu。 2.2逆变侧VSC单极故障接地 当短路故障点位于直流线路 时,直流系统内部的电流流向如图7所示。 图7逆变侧VSC直流线路单极接地故障电流流向 Fig. 7 Single pole-to-ground fault current flow on Inverter side VSC 由于逆变侧高压阀组LCC采用的是定熄弧角控制方式,由式(1.2)可知,输出的直流电压主要熄弧角指令和网侧电源电压影响, 处发生短路故障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甚微,因此逆变侧LCC可以维持住400kv的直流电压的输出。它与整流侧LCC、短路点和大地构成了新的闭合回路,经换流器控制环节的调整最终维持在新的稳态继续运行。 故障点右侧馈入的电流则是由逆变侧VSC提供的,故障点位于 线路上时,结合混联系统的拓扑以及LCC与VSC控制策略的独立性。可知系统内其他的LCC结构并不会对VSC的放电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在检测到线路故障后,VSC会闭锁IGBT,并会经电容放电、二极管续流以及电网电源经反并联二极管馈入三个阶段向故障处传递直流电流[5-7]。 1)电容放电阶段: 图8 电容放电阶段等效电路 Fig. 8 Capacitor discharge stage equivalent circuit 图中所示 、 为换流器到短路点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为电容电压。根据等效电路图可列齐次微分方程: (2.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