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胃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分为25例一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配合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成立(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配合围术期护理,能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手术安全性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黏膜隆起性病变 护理
  • 作者: 杨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潼南 402660
  • 简介:子宫肌瘤是一个典型的良性肿瘤,它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按照它与子宫壁的联系,可将它划分为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是指那些突出于子宫腔内的肌瘤,只有黏膜层包裹在它们的表层。黏膜下肌瘤会引起子宫内膜范围扩大,从而引发经量增加、经期增长等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贫血、失血性休克,以及脸色惨白、浑身疲乏等现象;此外,带蒂的黏膜下肌瘤可能会被挤压宫颈外口,突向阴道;如果伴有病毒感染、溃烂、坏死或大出血,则会使排出物呈脓性、血性、脓血性,或者伴有恶臭。黏膜下子宫肌瘤是一项典型的妇科疾患,它可能引发不孕、流产和腹痛等并发症,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非常重要。目前,有许多方法都能够用来确诊黏膜下子宫肌瘤,但超声波检测因其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使用等优越性,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使用的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黏膜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口腔粘膜病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择90例在此期间于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掌握口腔黏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辛辣食品、吸烟、烟熏食品、烫饮食品等方面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每天坚持早晚刷牙且使用轻柔仔细的刷牙方式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长期用药且存在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的患者远远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黏膜病相关危险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长期用药、存在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不良刷牙习惯。因此,遵循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提高健康认知水平,是减少口腔黏膜病的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
  • 简介:摘要:为了完善习总书记立德树人体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翠竹节节高”可视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我校全面铺开。这是互联网+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评价模式和操作模式。它提高了老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文中提到的学生案例都是我现在所带班学生的真实经历。

  • 标签: 可视化评价 智慧校园APP 积分 学生习惯 班级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院内收治的50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别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窥镜下粘膜下切开等,记录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项手术状况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其手术时间,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口腔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口腔黏膜疾病的管理变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从生物标志物检测、组织学分析到成像技术的应用,口腔医学已经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口腔黏膜疾病。同时,现代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激光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快速、有效且舒适的治疗选择。本论文将探讨口腔黏膜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如何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和治疗手段,以提高口腔健康和患者生活质量。无疑,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已经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为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铺平了新的道路。

  • 标签: 口腔黏膜 现代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黏膜移植预防早期食管癌近环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早期食管癌近环周ESD并定期随访的3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9例,年龄(66.4±7.4)(47~7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共分为4组:A组6例,术后行自体黏膜移植术及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并联合口服、静脉应用及局部注射激素;B组8例,术后行自体黏膜移植术及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C组11例,术后行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口服或静脉应用激素;D组8例,术后行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后通过内镜观察移植黏膜生长情况、有无食管狭窄及手术并发症等,了解自体黏膜移植预防早期食管癌近环周ESD后食管狭窄的疗效。结果33例患者胃镜手术过程顺利。B、C和D组扩张次数均比A组多,A组扩张次数[M(Q1,Q3)]为0(0,1.8)次,B、C和D组扩张次数分别为5.5(4.3,6.8)、4.0(4.0,7.0)和5.5(3.5,10.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和D组各组间扩张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支架放置时间[M(Q1,Q3)][7.5(6.3,8.8)d]比A组[64.5(41.5,75.5)d]短(P=0.006);C组[38.0(28.0,50.0)d]和D组[31.5(27.3,66.3)d]支架放置时间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支架放置时间长于B组(P<0.05);B和C组支架放置时间与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黏膜移植预防早期食管癌近环周ESD后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联合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全身及局部激素应用时预防效果比单独应用时好。

  • 标签: 食管肿瘤 自体黏膜移植 食管狭窄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提供实时的高清图像,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观察和诊断能力,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视喉镜可以被用于气道管理、插管操作和麻醉监测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此外,其便携性和易于操控的特点,使得可视喉镜成为一种理想的麻醉辅助工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可视喉镜时,医生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体而言,可视喉镜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了更可靠、精准的手段,使患者受益匪浅。

  • 标签: 可视喉镜 临床麻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可视化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旨在探究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概述了论文结构。接下来对可视化智慧校园平台进行了概述,并详细讨论了平台的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与用户界面设计。然后对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解,通过应用案例研究展示了可视化智慧校园的实际应用,进而提出了实施与推广策略,包括平台实施步骤与时间计划、推广与培训策略以及用户反馈与改进机制。最后,展望了可视化智慧校园平台的持续发展和未来前景。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本研究的目标是为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指导,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可视化创新和优化。

  • 标签: 可视化智慧校园平台 校园管理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教学资源管理 校园安全。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在接触数学学科中的基础性阶段,也是他们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当中,能否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后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可视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实现让学生直观的去感知量度,从而能够形成对于量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这对于学生建构扎实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量感可视化教学进行了探析。

  • 标签: 小学数学 量感 可视化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壮大,电力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可视化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电力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关于电力科技创新能力可视化模型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探讨。

  • 标签: 电力科技 创新能力 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内镜下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褪色病灶并行活检的40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患者性别,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边界、大小、部位、形态、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02例胃黏膜褪色病灶中,肿瘤性病变共33例(8.2%),其中高危上皮肿瘤(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23例(5.7%)。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病灶表面微血管和表面微结构均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表面微结构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长径<20 mm(OR=4.487,95%CI:1.776~11.332,P=0.001)、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OR=40.510,95%CI:1.610~1 019.456,P=0.024)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表面微结构异常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3,95%CI:0.000~1.587,P<0.001)。结论表面微结构异常、病灶大小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诊断 危险因素 褪色病灶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RA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括了肠道黏膜免疫与RA的联系,讨论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总结了中草药在治疗RA作用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黏膜免疫 中草药
  •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系统是维持正常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从上皮细胞到免疫细胞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以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有助于加深对女性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理解和临床应用。

  • 标签: 女性生殖道 黏膜免疫微环境 细胞及分子 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