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finitetimethermodynamics,FTT)建立了闭式不可逆回热布雷顿热电冷联产(combinedcoolingheatandpower,CCHP)装置模型,导出了装置无量纲可用能率、[火用]输出率、利润率、第一定律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解析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各个性能指标与压比的关系,优化了压比。分析了设计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发现回热能够显著增大第一定律效率和[火用]效率;增大压气机和透平效率、压力恢复系数能够增大5个性能指标,但前者使相应压比增大,后者使相应压比减小;增大热电比能够显著增大可用能率和第一定律效率;分别存在最佳的供热温度使5个最优性能指标取得最大值;提高冷库温度能增大可用能率和第一定律效率,但会降低[火用]输出率、娴效率和利润率;通过各个最优性能之间的相互比较发现在实际设计中要选择折衷的方案使装置同时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不可逆回热布雷顿热电冷联产装置 可用能率 输出率 利润率 第一定律效率
  • 简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学习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从历年考题来看,考查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学生经常判断出错而失分。笔者在教学中归纳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标签: 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 知识点 学习 高考 考题
  • 简介:一、可逆反应是绝对的,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一些化学反应发生后,反应物能完全变为生成物,即反应能进行到底,这样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比如水的生成和电解;否则叫可逆反应,如充电电池的反应。

  • 标签: 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 相对论 充电电池 方向性 生成物
  • 简介:建立了考虑外部有限速率传热过程和热源间热漏的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模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导出了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对比分析了不可逆热离子制冷器与可逆热离子制冷器的发射电流密度特性、电极温度特性以及制冷系数特性;研究了不可逆系统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得到了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最优运行区间;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外部传热以及内部导热、热源间热漏损失、热源温度、外加电压、半导体材料势垒等设计参数对热离子装置性能的影响。在总传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面积分配以获得最佳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可逆性,热离子装置的发射电流密度及制冷系数都会明显降低;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特性呈扭叶型;合理地选外加电压、势垒等参数,可以使制冷器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 标签: 不可逆热离子制冷器 制冷率 制冷系数 有限时间热力学 性能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主要考虑一类具有可逆转性潜伏细胞的HIV病毒模型,分别分析了未感染平衡点、感染无免疫平衡点、慢性感染免疫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HIV模型 潜伏细胞 免疫反应 稳定性
  • 简介:基于右上角元素值域的闭性和某空间族的维数扰动,得到了缺项四分块算子矩阵(AC?B)存在可逆补的一个新的充分必要条件,结果表明该类补问题可以转化为缺项上三角算子矩阵的可逆补加以解决.

  • 标签: 块算子矩阵 可逆性 补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患者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情况,进一步描述其产科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4年子痫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CT或MRI)的结果。结果23例子痫患者有22例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方法采用至少一种脑部影像学显影技术单独行MRI检查8例;单独使用CT12例;联合使用CT和MRI3例;其中磁共振血管检查1例。PRES发生部位累及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和脑干、小脑区。产前子痫17例,产后子痫6例。子痫患者脑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87%),其次为神状态改变(47.8%),视力障碍(30.4%),恶心/呕吐(21.7%)。有10例患者发生严重收缩期高血压。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往往同时发生PRES提示PRES是子痫发病机制的核心病因。针对性预防或改善PRES也许可以防止子痫发作或促进子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脑部成像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用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就诊的14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包括T2WI、T1WI、FLAIR序列扫描,5例患者接受CT平扫,4例患者接受MR增强扫描。治疗后12例患者接受MRI复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主要对双侧顶枕叶白质区有影响,与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等区域的受累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CT检查结果表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检查结果则呈现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等、低信号,ADC值增高。结论应用MRI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典型征象为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CT的典型征象则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在临床中诊断中应结合两者结果进行判定。

  • 标签: CT MR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价值 比较
  • 简介:摘要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Hinchey提出[1],是由恶性高血压、子痫、严重肾脏疾病、某些已被证实与RPLS相关的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异常、皮质盲、癫痫发作、昏迷和精神障碍为特征[2];神经影像学显示为对称性的脑白质弥漫性水肿,最常累及后循环的顶枕叶,其他部位也可受累,如小脑、脑干、基底节,有时甚至在脑前部、颞叶等。治疗关键是积极控制高血压和终止癫痫发作。2014年11月,我院收治1例子痫前期合并RPL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护理
  • 简介:以罗丹明B、水合肼及9-蒽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化学传感器AR.其在体积比为1的乙醇/水溶液中能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同时在557nm处有显著的紫外吸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在AR与Cu2+结合后,该体系对S2-显示较高的专属性,且也能引起裸眼颜色变化.此外,通过核磁滴定、EDTA滴定实验验证AR与Cu2+的识别机理为可逆性识别.该探针还可制成溶液和试纸检测1mmol/L级别含Cu2+水样.因此,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罗丹明B的高选择性连续识别Cu2+和S2-的可逆型化学传感器.

  • 标签: 罗丹明衍生物 化学传感器 铜离子识别 硫离子识别
  • 简介:2015年2月2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年‘为爱启航·陪伴成长’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公益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调查报告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博士代表问卷设计与报告撰写工作小组做了发布。

  • 标签: 家庭教育 调查报告 教育现状 中国 亲子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