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患者临床及肌肉指标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404例门诊长期随诊、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年轻老年、老老年及长寿老年;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共识2019年诊断标准,将各年段老年人群又分为肌少症和非肌少症。记录一般临床数据资料,并测定上臂围、小腿围、外周骨骼肌指数、握力、日常步速、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及3 m起立步行实验(3mTUG)等数据,同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仪进行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年龄为(85.24±8.23)岁,其中年轻老年90例(22.28%),老老年165例(40.84%),长寿老年149例(36.88%)。共筛选出肌少症患者123例(30.45%),各组间患病率分别为年轻老年25例(27.78%)、老老年47例(28.48%)、长寿老年51例(34.23%)。相较于非肌少症,各年的肌少症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显著下降,年轻老年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下降,老老年和长寿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腰围和体质指数下降,老老年肌少症患者体脂百分比升高。在肌少症人群中,相较于年轻老年,长寿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多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较于年轻老年,老老年及长寿老年的谷丙转氨酶及前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肌酐升高,外周骨骼肌指数无显著变化,但握力[(27.7±5.9)kg比(23.2±6.9)kg比(21.4±5.8)kg,F=5.81,P=0.004]、步速[(0.8±0.2)m/s比(0.7±0.2)m/s比(0.5±0.2)m/s,F=11.88,P=0.000]、小腿围[(33.4±3.3)cm比(15.9±8.4)cm比(31.5±3.1)cm比(30.9±3.3)cm,F=3.58,P=0.031]均显著下降,3 m起立步行实验[(10.0±2.1)s比(15.9±8.4)s比(20.8±12.8)s,F=6.98,P=0.001]时间增加。偏相关分析提示年龄与握力(r=-0.374,P=0.001)、日常步速(r=-0.441,P=0.000)、小腿围(r=-0.223,P=0.017)呈负相关,而与3mTUG时间与年龄间呈正相关(r=0.319,P=0.009)。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肌少症患者,高龄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和下肢肌肉质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伴随年龄的增长,我们需更加关注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及局部肌肉质量的变化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肌肉功能 肌肉力量 节段肌肉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和霉菌、滴虫、纤毛菌以及线索细胞检出情况。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4月,将此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430例女性阴道炎患者展开分析,将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组,共分为5,即为甲组(21-30岁)、乙(31-40岁)、丙(41-50岁)、丁(51-60岁)、戊(>60岁)。5患者均需要接受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对阴道清洁度进行分析,在Ⅲ度-Ⅳ度的患者共有272例,占比为63.26%;霉菌检出率甲组、乙、丙、丁、戊组分别为33.33%、28.67%、24.44%、23.81%、19.57%,甲组最高,且要显著高于戊(P<0.05),滴虫检出率分别为0.00%、0.67%、0.74%、2.38%、2.17%,各组差异较小(P>0.05),纤毛菌检出率分别为0.00%、1.33%、0.74%、1.19%,2.17%,各组差异较小(P>0.05),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0.00%、12.67%、15.56%、20.24%、15.22%,各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不同年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疾病的防治需加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阴道感染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女性 阴道炎 阴道清洁度 霉菌 滴虫 线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不同年龄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65岁(38例)和>65岁(42例),两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65岁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略低于>65岁,两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不同年龄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预防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预防≤65岁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更佳。

  • 标签: 护理干预 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女性外阴整形手术通常包括小阴唇整形术、大阴唇填充术和阴道成形术,患者寻求此类治疗的原因有功能性和审美性两种。该文对这些手术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指出整形外科医生需要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预防和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同时要高度重视患者的意愿。

  • 标签: 女性 外阴 生殖器 外科,整形 美容技术
  • 简介:摘 要:中国皮划艇运动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也受到更高的重视,运动员训练逐渐从粗放型训练向精细化训练转变,不同年龄段的书青少年,需要的运动任务也有所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阶段训练任务,有利于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 标签: 皮划艇运动 青少年 训练任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年龄儿童(10~16岁)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高年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每组31例。对照采用奥普力农治疗,研究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74.19%,23/31),P<0.05;与对照比较,研究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较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动脉压、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较低(P<0.05)。结论高年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采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心力衰竭 奥普力农 左西孟旦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女性外阴重建中带蒂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20例外阴部的脂肪瘤患者实施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及外阴肿物进行扩大切除。结果 20例患者的皮瓣均存活,术后外阴功能及形态均满意,且功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可修复外阴缺损部位,供区损伤小、血供修复率高,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KISS皮瓣 缺损 修复手术 外阴脂肪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抗缪勒氏管激素与年龄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一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化验室检测抗缪勒氏管激素(AMH)的女性不孕患者数据12764名,以年龄为分组对象,共分为6参考对比组别,与患者抗缪勒氏管激素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病例数较集中的年龄段26~35岁,又将人数较集中的组别分成3进行检验分析与详细数据对比。     结果   不同年龄女性间AMH值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抗缪勒氏管激素   卵巢功能储备  年龄  不孕
  • 简介:【摘要】玩具产品的铭牌标明了其适用的年龄,可以为消费者选购玩具提供正确指引。本文从儿童活动、认知发育和行为规律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玩具安全国家标准及年龄判定指南的要求,阐述玩具产品适用年龄不合格测试案例,为消费者选购玩具和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

  • 标签: 标识年龄 年龄分组 检测
  • 简介:摘要:在三至六年级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单元篇章页中明确揭示了语文要素,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把握各单元各年段之间的联系,理清层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及关注单元整合是准确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逐步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统编教材 语文要素 联系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外阴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20例,其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外阴叶状肿瘤的来源有两种假说,一是起源于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即“乳房线”学说;二是来源于肛门-生殖器乳腺样腺体,可分泌雌、孕激素,具有分化成良、恶性肿瘤的潜力。本文报道1例16岁青春期女性原发性外阴叶状肿瘤,单侧发病,肿瘤切面为典型叶状肿瘤外观,行外阴肿物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肿瘤表面被覆腺上皮和肌上皮,梭形间质细胞丰富,管内生长呈叶状结构;免疫化法检测显示腺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阳性,肌上皮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表达阳性,符合良性叶状肿瘤的诊断。通过总结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形态、病理检查等情况,以期对外阴叶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APC)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1990—2019年20~95岁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运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发的基于R语言的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7.07/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5.61/10万,平均每年上升2.59%(95%CI为2.45%~2.73%,P<0.001),且上升幅度高于全球水平(AAPC=0.47%,95%CI为0.31%~0.63%,P<0.001);标化死亡率略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9.16/10万下降至2019年的9.01/10万,下降了0.05%(95%CI为-0.20%~0.09%,P=0.4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的推移,1990—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上升至2015—2019年时期的1.49(95%CI为1.42~1.57,P<0.001),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在1990—1994年时期最高(RR=0.79,95%CI为0.74~0.83,P<0.001);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女性发病风险越高,1995—1999年出生队列的女性发病风险最高(RR=3.12,95%CI为1.82~5.33,P<0.001),死亡风险呈单峰分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出生越晚的女性死亡风险越低,1950—1954年出生队列死亡风险最高(RR=1.04,95%CI为0.98~1.09,P<0.001),随后呈下降趋势,下降至1995—1999年出生队列的0.48(95%CI为0.19~1.24,P<0.001)。结论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全球上升幅度,死亡率趋于平稳。APC模型分析发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时期和队列效应显示,随着时期和队列的推移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死亡率的时期效应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呈单峰分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死亡率 发病率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对年龄≤35岁患者通过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获得活产的围产期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就诊的≤35岁不孕妇女在FET治疗后妊娠≥24周的围产期结局资料。将患者分为非DOR(n=14 342)和DOR(n=1292)。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婴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以及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死亡和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DOR与活产新生儿出生结局以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DOR组分娩单胎、双胎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非DO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间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死亡以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DOR不是年龄≤35岁患者行FET获得单胎以及双胎活产时发生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单胎校正OR=0.97,95% CI=0.69~1.34,P=0.831;双胎校正OR=1.14,95% CI=0.95~1.36,P=0.166)。结论对于年龄≤35岁的DOR患者行FET获得的活产儿出生结局与非DOR患者相当。

  • 标签: 受精,体外 卵巢储备 冻融胚胎移植 子代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