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与DR胸片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4月,抽取11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R胸片检查、低剂量MSCT检查以及手术病理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手术病理学检出109例周围型肺癌(92.37%)。低剂量MSCT的诊断准确性96.61%、灵敏度98.17%、特异度77.78%、阳性预测值98.17%均高于DR胸片83.90%、87.16%、44.44%、95.00%,数值显示(P<0.05)。两种影像学的空泡征检出率(12.71% VS 8.47%)比较无差异(P>0.05);低剂量MSCT的肿瘤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检出率90.68%、85.59%、81.36%、76.27%均高于DR胸片77.97%、72.03%、67.80%、62.71%(P<0.05)。结论:低剂量MSCT可准确诊断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性高,检查出肺癌征象较多。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低剂量MSCT DR胸片 准确性 征象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地区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至2020年核电站运行期间周边30 km范围内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分析,对比核电站运行前后及对照点的放射性水平,评估核电站的运行对当地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地食品中未发现131I、134Cs、60Co、58Co、110Agm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均在正常本底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88±0.053)、(0.155±0.178)、(0.314±0.388)和(81.3±18.1)Bq/kg(鲜重)。食品样品中人工放射性137Cs活度浓度平均值为(0.013±0.010)Bq/kg(鲜重)。与对照点及运行前水平比较,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增加。结论红沿河核电站的运行未对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带来影响。

  • 标签: 红沿河核电站 食品 放射性水平 居民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选用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分组对比实验以验证代谢当量制定护理方案在老年心衰以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之间老年心衰患者7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39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和代谢当量护理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6min距离步行实验结果、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差异。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之后,结果表明代谢当量护理组患者的6min距离步行实验结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而且其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 标签: 睡眠质量 代谢当量 老年心衰 护理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心衰患者应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衰患者分组对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各40例。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衰 代谢当量量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讨论了超声波检测时,不同检测灵敏度和缺陷定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和计算得出结论:底面反射法中探测到的缺陷是可以转换成相对应的当量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底面反射法 当量计算法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一大组疾病,种类和病因繁多,文中针对免疫相关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研究中的热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抗体 遗传 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机制较为复杂。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且影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间因素有很多。本文拟从针刺的介入时间、间隔时间和留针时间这三个方面,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面瘫 针灸 时间 效应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又称面部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其发病诱因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神经存在非特异性炎症,致使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而导致的。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为0.04%,发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不同体质患者出现症状也不尽相同,通过部分患者可以了解到下述临床症状信息:如味觉失灵、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松弛、眼睑闭合不全、无法做出表情等,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该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五官不正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抑郁前兆,其病情也会随之加重,致使生活质量下降,这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消极影响,所以周围性面瘫发病及治疗期间,康复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部神经 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诊断早期肺癌患者中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已经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法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剂量CT检查,研究组:低剂量CT检查。观察指标:征象情况、CT剂量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征象检查中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空洞情况为13(39.39)、9(27.27)、15(45.45)、10(30.3)与对照组患者的9(27.27)、7(21.21)、12(36.36)、8(24.2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CT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少辐射更加安全。

  • 标签: 早期肺癌 低剂量CT 常规剂量CT 应用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应用两种商用及一种自行开发的基于加速器轨迹日志(LFB)的三维剂量重建系统验证肺癌VMAT计划。方法编程实现读取TrueBeam轨迹日志中误差并导入计划系统生成重建剂量。选18例肺癌双弧VMAT计划,用ArcCheck测量并利用3DVH重建,同时使用LFB和Compass计算模式重建。其中5例4 h内由ArcCheck测2次,检测加速器重复性。将18例计划移植到建成5 cm、背散4 cm、中心放置有FC65-G电离室的固体水模上计算电离室平均剂量并与实测及3种重建系统重建点剂量比对。结果加速器重复性稳定。LFB、3DVH、Compass及FC-65 G实测与计划点剂量偏差≤2%。ArcCheck曲面二维,3DVH、Compass整体及LBF所有器官三维γ通过率在所有比对标准下均>90%,3DVH及Compass个别器官γ通过率低。重建剂量与原计划相比,LBF差异最小,除肺之外器官Compass差异居中、3DVH最大。结论LBF、3DVH、Compass 3种系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肺癌VMAT剂量验证结果,联合应用三者进行剂量验证能更直观的展现出验证结果,便于后续分析。

  • 标签: 三维剂量重建 轨迹日志重建 三维γ分析 剂量体积直方图 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留。如何进一步规范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周围神经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8例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温哥华分型包括A型、C型各4例、B型10例,并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A型患者4例仅接受单纯钢丝固定,其余10例B型和4例C型患者均接受了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其骨折端完全愈合,未出现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螺钉稳定、钢板无折断,假体部位稳定无松动。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术(THA)后容易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分型并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温哥华分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例的时间为2019年7月-2021年2月,全部为得到明确诊断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共纳入78例,健肢、患肢均给予B超形态学检查,分析并比较正常神经与损伤神经声像图的差异。结果:B超诊断可将周围神经细微结构清晰显示出来,以周围神经损伤时超声检查获得的特异性表现为依据对病损范围、部位及神经缺损长度进行确定,并对假性神经瘤进行识别。结论: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可准确定位,确诊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评估预后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B超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29、-3.097、-3.134,均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