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Х2=104.137,P〈O.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Х2=28.869,P=O.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 标签: 婴儿 喂养 食物 喂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湖北省来凤县农村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我们随机抽取了来凤县绿水乡、三胡乡、旧司乡2008年出生的681名婴儿为调查对象,就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为91.5%,婴儿辅食添加不足、不规范、且添加时间较晚,断乳时间较晚,产后6小时内开奶者乳汁分泌量多,产后48小时后开奶泌乳量少,家务组泌乳量多,打工组泌乳量少,文化程度与泌乳量成反比。说明母乳是来凤县农村婴儿早期获得的基本营养素,辅食添加不足和断乳过晚的原因,除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有关外,还与父母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和受旧的传统习惯影响有关。结论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广大农村妇女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继续实行母婴同室,鼓励产后尽早开奶,可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婴儿 母乳喂养 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准确掌握我县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及知识知晓率,为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的宣教和干预措施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向全县30乡镇845名儿童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居住地、在园所学习与否、家长年龄、与儿童亲近关系等控制变量因素对儿童的良好喂养行为、辅食添加种类、预防贫血食物等十个问卷问题的回答中不同的水平的部分问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P<0.01或0.05,部分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喂养婴幼儿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宣传占57.9%,家长文化程度、年龄和居住地的影响都是P>0.05无统计学意义;家长与儿童关系P<0.005、儿童在园所学习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全县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医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最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质才是根本。

  • 标签: 婴幼儿 科学喂养 现状 调查
  • 简介:为了解城市母亲科学喂养和知识水平及对断奶前后婴幼儿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影响,对107位母亲进行科学喂养知识及婴儿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母亲的科学喂养知识显著影响婴儿的营养素摄入;除铁外,婴儿的营养素摄入量均达到RDA的60.0%以上,蛋白质供能比例过高,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过低。说明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的普及宣传十分必要。

  • 标签: 营养知识 婴幼儿 膳食调查 科学喂养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荆门中心城区婴儿喂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系统管理及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荆门中心城区190名出生情况正常、愿意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开始按月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喂养和辅食添加指导及食物频率调查至1岁,并在满周岁时进行喂养情况回顾性调查。结果本地区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8.42%,6.84%家长选择在孩子3~6个月间断母乳,71.58%的家长选择在孩子7~12个月间断母乳,21.58%的家长能够坚持到孩子1岁后断母乳。婴儿谷类食物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96.84%,7个月时达100%;婴儿水果、蔬菜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分别是87.9%、90%,9个月时二者均达到100%;婴儿蛋类、鱼类、肉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在8个月时分别是100%、99.47%、92.63%、71.58%,1岁时,鱼类、肉类添加比例均达到100%,奶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分别为95.79%、85.26%。结论社区保健人员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使婴儿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顺序等更合理,喂养决策人的婴儿喂养和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婴儿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

  • 标签: 婴儿 喂养方式 健康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分析两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及产后6周的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有助于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初产妇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3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床位顺序,将前46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和教育,后47例初产妇设为观察组,对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观察两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益处知晓度(91.49%),抱奶体位合理率(95.74%),含接姿势合理率(95.74%),挤奶方法合理率(89.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9%、78.26%、71.74%、67.39%)。且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82.98%)仍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结论: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并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教育 初产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低体重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24小时内转到NICU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110例,对其母亲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生42天早产低体重儿纯母乳喂养30例占27.3%,混合喂养48例占43.6%,人工喂养32例占29%。影响因素为NICU管理模式、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奶技巧不掌握、母亲缺乏喂奶自信心、母婴分离、母亲对婴儿本能认识不足。

  • 标签: NICU 早产低体重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150例计划并于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常规内容的产前健康教育,研究组除接受常规内容的产前教育外,同时接受个性化系统的产前健康教育,统计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3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阴道自然分娩率(74.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33%),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16%、9.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P<0.05。研究组孕产妇产后第1天母乳喂养率(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0.67%),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后第1天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产妇 产前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改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出血等胃肠道不耐受情况。方法112例早产儿随机平均分成2组,早期微量喂养及传统喂养组(对照组),比较2种方法喂养后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出血的发病率。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在呕吐,腹胀,胃出血等方面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微量喂养 传统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郊1月~2岁以内儿童主食喂养情况,为城郊儿童提供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通过现场询问,调查昆明市城郊1月~2岁以内儿童调查前24小时主食喂养情况。结果昆明市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8.10%,城郊分别为88.6%和87.57%,城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纯母乳喂养率为24.56%,城郊分别为22.53%和26.73%,城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昆明市城郊1月~2岁以内儿童主食喂养在母乳喂养、鲜奶喂养、配方奶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物喂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昆明市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郊区高于城区,昆明市1月~2岁城区母乳喂养率和配方奶喂养率高于郊区,昆明市城、郊区儿童喂养存在问题,应加强昆明市儿童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

  • 标签: 城郊 儿童 主食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护理中采取袋鼠式护理对其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2020年12月于本院足月分娩的150例新生儿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包括参考组75例,研究组75例。前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组采取袋鼠式护理模式。对两组首次喂养情况及出生30d后母乳喂养情况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BAT评分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研究组首次成功率高于参考组P<0.05;比较出生30d后组间母乳喂养率,研究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 标签: 新生儿 母乳喂养 袋鼠式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访视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登记的产妇30例。根据数字双盲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产后访视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母乳喂养主动性 护理效果 产后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在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方面的效果,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涉及研究选入样本均来自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两年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筛选出140例符合研究要求者,依据入院先后作为分组考量均分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及产前产后护理(实验组),对过程中两组产妇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收集,以统计学工具辅助完成对比分析,验证产前产后护理医疗价值。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产后泌乳时间较短,泌乳量评分显高,同时母乳喂养率体现较高优势性(P﹤0.05),可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可促进乳汁分泌,提前泌乳时间,为良好母乳喂养奠定基础,能够为新生儿提供优质营养来源为,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四川省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喂养情况,分析该群体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为今后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四川省宜宾市某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3岁以下儿童142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儿童保健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测量,同时使用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喂养情况调查表记录儿童喂养方式和照顾方式。采用标准差法,根据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质量、身高别体质量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对象中生长发育异常者共269人,检出率为18.9%。研究对象中生长迟缓者95人,检出率为6.7%;低体质量者44人,检出率为3.1%;消瘦者57人,检出率为4.0%;肥胖者73人,检出率为5.1%,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肥胖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居住地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母乳喂养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低于代乳品喂养儿童及混合喂养儿童,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高于城市及乡镇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四川省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较高,其中非母乳喂养及居住在农村的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较其他儿童偏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喂养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的儿童科学喂养意识及其科学喂养知识技能等,以期改善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 标签: 儿童 喂养 生长发育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4-2021.4收治的新生儿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结果:观察组神经情况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袋鼠式护理干预 新生儿 喂养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宣教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待产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行产前宣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恶露时间(21.3±4.5)dvs(33.1±3.8)d,母乳喂养为83.33%%vs54.17%,产后感染率为8.33%vs3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初产妇加强产前宣教可加快产妇恢复,促进母乳喂养,建议在产检时加强健康宣教。

  • 标签: 产前宣教 母乳喂养 产后恢复 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