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0.122、0.670、1.219、3.657、10.971和32.91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40d,核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其染红细胞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3.66~32.91mg/L时,铬处理鱼细胞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残留量同其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微核试验 诱变效应 重金属污染
  • 简介:采用红细胞异常测试法,研究除草剂丁草胺在0.1mg/L、1.0mg/L、2.5mg/L的水溶液对胡子鲶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mg/L、1.0mg/L丁草胺水溶液染毒2d、4d、6d时,胡子鲶红细胞均无明显变化,只在2.5mg/L的丁草胺水溶液染毒6d时,其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对异常的影响,除了0.1mg/L的丁草胺水溶液染毒2d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天数各浓度组异常均显著上升.

  • 标签: 丁草胺 胡子鲶 微核 核异常
  • 简介: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成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孔雀石绿 遗传毒性 泥鳅 外周红细胞 微核率
  • 简介:已有研究表明.水质的有机污染物与消化道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核可作为一种染色体受到损伤的形态学标志,使我们更清楚地丁解水质中是否含有损伤染色体的有机化学污染物,为此.我们选择丁培养的SHE细胞核试验,检测了长江中下游5个城市的源水有机提取物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 标签: 细胞微核率 染色体 损伤 微核试验 消化道肿瘤 有机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同等离心条件下储存中的溶血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mL的血液,随机分为3组,悬浮红细胞组(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I组(30袋)、去白悬浮红细胞II组(30袋),将其3组分别放置4℃冰箱内28d,分别7d、14d、21d、28d分别取样检测溶血。结果悬浮红细胞组溶血分别是7d(0.59±0.02)、14d(0.11±0.07)、21d(0.13±0.08)、28d(0.21±0.11);去白悬红I组7d(0.14±0.09),14d(0.20±0.13),21d(0.24±0.14%,28d(0.10±0.22);去白悬红II组7d(0.10±0.06),14d(0.21±0.10),21d(0.32±0.16),28d(0.41±0.18)。结论红细胞溶血与血液在去白过滤的分离中受损有关,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小于0.8%范围内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 标签: 全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性(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参考值范围,为评价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6月,收集839名在岗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血样,分别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核试验,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等,确定临界值和参考值范围。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为2.45‰(2 056/839 000)。ROC曲线下面积0.971,灵敏度100.0%,特异度91.6%,约登指数0.916;临界值为6‰,参考值范围为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参考值范围为0~5‰,应重点关注≥6‰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加强防护。

  • 标签: 淋巴细胞 微核 染色体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具厂车间空气中苯浓度,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MN)。结果家具厂车间8个苯作业点,点苯超标达87.5%。整个车间苯平均浓度10.3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7倍。苯接触组工人具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梦、记忆力减退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映出血倾向的几项指标,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等反映出血倾向的指标,苯接触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触组82例发现12人出现WBC下降(14.63%),9人Hb下降(10.98%),4人PLT下降(4.88%),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为3.00‰(246/82,000)和0.67‰(40/60,000),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慢性接触苯作业可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并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对于接触高浓度苯的作业工人开展健康监护时,除需要检查血液学指标外,应增加检测遗传物质损伤的有关指标,以便全面分析和评价苯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

  • 标签: 血液 淋巴细胞微核率
  • 简介:研究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铬离子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audatus)的血红细胞异常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铬离子对泥鳅红细胞异常的诱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多数试验组的异常高于对照组,显示铬离子对泥鳅红细胞异常具诱导作用.各试验组中泥鳅红细胞异常呈一定的波动,在各时间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异常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不同浓度的试验组诱导作用差异较大.

  • 标签: 铬离子 泥鳅 红细胞核 核异常 诱导作用 水体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发现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以来,一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力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传多态性标记。这个领域的成果,已用于输血移植等临床医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人类学等许多方面。红细胞血型检查主要用于一般体检,产前检查及输血前检查。临床上最重要的为ABO血型及Rh血型两种,必要时还需检查其他血型。

  • 标签: 红细胞 血液免疫 检验
  • 简介:分析母血中FNRBC数量在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的变化及其与孕周的关系,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母血中FNRBC平均数量为(23.09±12.42)×103/L和(38.93±14.87)×103/L,也有报道显示孕13三体胎儿的母血中FNRBC增加[6]

  • 标签: 外周血胎儿 孕妇外周血 异常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保存液(MAP)保存的洗涤红细胞35天内质量是否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方法将2U去白悬浮红细胞40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袋,A组洗涤后加生理盐水保存,B组洗涤后添加MAP保存。比较生理盐水和MAP混悬洗涤红细胞指标差异;将B组储存于4℃冰箱,观察35天内的指标变化。结果MAP和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制备当天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35天内检测指标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但检测值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MAP混悬洗涤红细胞35d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保存液 生理盐水 保存时间
  • 简介:呼吸系统感染会引发各年龄段儿童哮喘,也会对哮喘的病因和发病产生影响。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呼吸系统的多核病毒(RS)常会引发儿童一期哮鸣,进而发展为慢性哮喘。而且,鼻病毒是儿童和成人哮喘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采用RT-PCR方法,在80%儿童和50%成人的哮鸣期中发现了呼吸系统病毒。然而,病毒感染引发支气管哮喘加剧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要测定哮喘加剧时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测定这些病毒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活素形态和红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经患者同意,302名受试者(183男性,119女性,平均年龄4岁)参加了该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每位儿童都必须有哮喘史和/或哮喘症状。对79例哮喘病人在急性发作时进行鼻擦拭或冲洗,取样後通过抗原检测包对RS病毒、流感A型和B型病毒和腺病毒进行分析。此外这些病毒在进行直接DNA序列分析後又经PCR检测。在全部79例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中,27例检测出鼻病毒,25例RS病毒,2例A型流感病毒,5例其他病毒,21例未检测出病毒。研究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病毒引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是鼻病毒和RS病毒。比较而言,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为次要。此外,病毒特别是鼻病毒引发的哮喘,可能会提高红细胞活性而导致哮喘症状的加剧。哮喘加剧与鼻病毒或RS病毒的相关性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哮喘急性发作 细胞活素反应 病毒检测 儿童哮喘 发作时 嗜伊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