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人胃、十二指肠等相关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但其诱导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Hp部分相关致病研究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Hp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研究和感染防治等提供一些理论资料。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空泡毒素 cag致病岛
  • 简介:摘 要:松材线虫是林业松树检疫性病害,当其侵染林区以后,除治难度大,故而被叫作松树癌。目前对这种病已有很多相关研究,不过并未得到控制。本文就福建省松材线虫致病性研究与和防控策略分析展开,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松材线虫致病力有差别,而且不同地理来源的松材线虫杂交后,致病力也会发生变异。

  • 标签: 松材线虫 致病性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沐川地区就医患者寄生虫感染情况,了解沐川地区就医患者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提高当地居民的防治意识,减少寄生虫对人群的危害。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沐川县人民医院就医患者大便检测结果,并按寄生虫类别,人群年龄分布,地域分布、就诊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蛔虫检出13例,肠滴虫检出6例 , 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1例,钩虫检出190例,60岁以上老人144例,中青年47例;农村地区178例,城镇13例;其中呼吸系统相关72例、心脑系统60例、消化系统相关30例、外科18例、眼科5例、其他科室(康复科和重症监护室)6例。结论:沐川地区就医患者感染寄生虫主要为钩虫,农村地区感染人数大于城镇地区;就诊人群以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病因大致以呼吸、消化、心脑为主。

  • 标签: 钩虫 感染现状 农村地区
  • 简介:摘要:松树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我国多个林区都有分布,在松树培育和种植过程中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病虫害类型,破坏性极强,影响地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切实做好防治措施。本文从松材线虫病的特征和传播路径入手,讨论松材线虫致病机理,并分析如何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致病机理 防治
  • 作者: 刘明军 周云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2期
  • 机构:温州医学院 浙江温州 325027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联合酸乳杆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动物双歧杆菌组、酸乳杆菌组,动物双歧杆菌联合酸乳杆菌组。通过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受试物,比较实验前后自身及组间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研究双歧杆菌联合酸乳杆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给样后受试物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肠道菌群
  • 简介: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致病菌,但H·pylori诱导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H·pylori的尿素酶、移行能力、粘附因子、应激反应蛋白以及其它早已了解的致病因素的研究仍在继续深人,空泡毒素(VacA)及其异质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对其诱导上皮细胞空泡形成机制的了解也有所进展。脂多糖在胃炎及H·pylori相关性自身免疫中的潜在角色也已被认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CAG致病岛 致病机制 诱导 相关性 空泡毒素
  • 简介:以牛乳和豆乳为原料,对酸乳杆菌G2的乳酸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经G2菌发酵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3倍,在4℃下冷藏24h,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20.15%.在实验中添加植酸,结果表明,当植酸的添加量为0.20%时,发酵24h后植酸的降解率为55%.在豆乳中乳糖的添加对发酵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利用酸乳杆菌G2和热链球菌F01对豆乳进行混合发酵8h,可得出满意的酸度(pH为4.2~4.3),因此植物蛋白乳可用来制备乳酸饮料.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牛乳 豆乳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松材线虫病会严重破坏松树薄壁细胞膜与细胞壁,最终导致松树死亡,甚至会引松材线虫会自动生成毒素,造成松树逐渐死亡。松树一旦患有松材线虫病的情况下,松树木质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松树内部水分无法实现输送,造成松树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干枯死亡。不同类型的松树对于松材线虫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此,本文则通过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解决松材线虫病,确保松树健康成长。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致病机理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松材线虫病会严重破坏松树薄壁细胞膜与细胞壁,最终导致松树死亡,甚至会引松材线虫会自动生成毒素,造成松树逐渐死亡。松树一旦患有松材线虫病的情况下,松树木质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松树内部水分无法实现输送,造成松树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干枯死亡。不同类型的松树对于松材线虫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此,本文则通过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解决松材线虫病,确保松树健康成长。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致病机理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沫凝聚杆菌属于凝聚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苛养菌,属于人类正常混合口咽菌群的一员,最常见在口腔黏膜表面定植。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细菌培养及鉴定困难,易漏检。本院收治1例颅内感染患者,以发热、头痛为主,经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沫凝聚杆菌,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嗜血菌,副嗜沫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沫凝聚杆菌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营养需求较高,细菌培养及鉴定比较困难,很容易漏检。本例患者胸闷、发热1周,左侧脓胸,血培养、胸腔积液标本培养均为沫凝聚杆菌。在抗感染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症状较前改善,但仍反复发热,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嗜沫凝聚杆菌 积脓,胸腔 血培养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酸乳杆菌(益君康)佐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秋季腹泻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每组均予抗病毒、对症、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君康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8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显效率为67.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君康佐治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君康 秋季腹泻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乳杆菌对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05~2023.05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酸乳杆菌治疗)各20例,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酸乳杆菌能取得较好疗效,具有理想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酸乳杆菌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酸乳杆菌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慢性腹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该酸乳杆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不同营养类型的酵母浸粉及不同分子量肽段的大豆蛋白胨,最后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其最适培养基方案。结果表明,以麦芽糖 20g/L,酵母浸粉 FM502 20g/L,大豆蛋白胨 FP403 20g/L,硫酸镁 0.58g/L,硫酸锰 0.25g/L,乙酸钠 5g/L作为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酸乳杆菌的培养, ΔOD600可以达到 8.5,活菌数可达到 9.05×108cfu/mL。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培养基优化 酵母浸粉 大豆蛋白胨 响应面设计
  • 简介:对从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酸、耐酸特性的酸乳杆菌G2菌株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酸乳杆菌G2菌株在单独发酵时,以2.5%的接种量,酸凝时间为12h,酸乳中的菌体量可达1.3×10^9mL^-1。酸凝后的贮藏试验表明,D4℃值为9d,D25℃值为4d,将酸乳杆菌G2和热链球菌F01混合发酵,两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酸牛乳中G2的菌体量为8.3×10^8mL^-1,大大缩短了混合发酵后的酸凝时间(只为7.5h)。热链球菌的存在对G2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目的: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并初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对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1、0.1、1.0、10和10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55℃、160r/min培养8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并进行噬菌体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分析。结果: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为二十面体型;其感染宿主菌NHH4形成清晰的噬菌斑,最适MOI为1.0,最适感染温度为55℃,最适感染pH值为7.5。将这株噬菌体命名为TBIP1。结论: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TBIP1为典型的二十面体型,当MOI为1.0时,TBI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 标签: 嗜热噬菌体 嗜热芽孢杆菌 分离 形态与生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