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财政支出对GDP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对GDP潜在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已经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是解释第一产业变动的主要因素,银行信贷尽管对第一产业的实际影响非常小,但潜力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似乎更遵循自身的行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次性的影响。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都很小,但相对而言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要更大一些。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的作用非常有限;银行信贷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潜在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要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增加商业银行对本区域的信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增加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信贷增加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支持;引导银行信贷向居民倾斜。

  • 标签: 财政收支 银行信贷 十堰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首先选择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不同指标,通过对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四个世界最大经济体20余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测定财政平衡程度各指标间的优点和缺陷,从理论和实证都得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度量财政平衡程度的相对有效指标。文章对比了四国财政平衡度1991年以来的均值和离散程度,其中,德国财政平衡度的均值最高、日本最低,平衡度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美、日、中、德,同时四国财政平衡度表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和周期性。最后对财政平衡度的应用,即经济安全指标应用、横向比较应用和纵向比较应用等三方面做了探讨。

  • 标签: 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度(率) 指标分析 经济安全
  • 简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财政收入增幅趋缓,政府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财政支出责任已形成无限化的趋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和运行风险。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也一直困扰地方经济发展。只有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地方财政才能走上均衡可持续发展之路。

  • 标签: 地方财政 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简介: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经济和财政的关心与重视,地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同时,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收入质量不高,已成为地方财政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优化财源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已成为当前摆脱地方财政困难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笔者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6年—2010年财政收入质量的状况,谈点个人粗浅看法。一、淮安区财政收入质量的状况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的高低通常有三个指标: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 标签: 地方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 地方税收收入 财政总收入 地方经济 江苏省淮安市
  • 简介:进入2014年,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出笼。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捷报频传,在已经收集到的16省(区)市2013年财政收入数据中,江苏、山东、上海名列前茅,而河南、内蒙古、甘肃等地财政收入增幅最为明显,均达到了18%以上。

  • 标签: 地方财政收入 经济数据 内蒙古
  • 简介:目次一、台湾后"五(六)都"时代群雄并起之财政争夺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权保障与财政收支划分(一)地方自治之概念与展开(二)地方财政权之建构与内涵(三)地方财政权保障之三阶段构造(四)"财政收支划分法"之理念定位与架构三、"财政收支划分法"之修正经纬与新版草案概说(一)"财政收支划分法"的立法历程(二)2012年"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之立法特色四、"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之解析(一)财政收支划分制度之法理念、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收支划分 地方自治 财政法学 公课
  • 简介:(三)地方财源收入之内涵与课税权之限制1.财政收入体系之建立“财政收支划分法”中的“收入”部分,得以进行建构收入体系。E5t3学者对财政收入体系的分类的见解,例如葛克昌将之分为:(1)国家之强制性收入(基于统治权收入):租税、受益负担(规费、受益费)与特别公课;(2)国家之非强制性收入(经济活动收入):财产收入、营业盈余及事业收入、独占及专卖收入、赊借收入等。或以“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概念,进行除狭义的租税外的其他非税公课体系的建立,亦有宪法上的意义存在。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收支划分 地方自治 财政法学 公课
  • 简介: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决不能撇开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云南农业目前正面临着自然资源匾乏、农业投资不足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将成为农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有效保障。基于以上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本文拟对云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现状及财政支农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希望借助研究对下一步的财政农业支出提供更科学的政策建议。

  • 标签: 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GDP 效益
  • 简介: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影响因素 财政均等
  • 简介:利用河南省17市1990~2012年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市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但GDP增速小于财政支出增速。因此,单纯依赖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研究显示,受地区资源、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各市自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省会郑州的自发经济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非省会城市。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 简介: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以财政分权因素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分税制改革尚未形成激励地方政府自觉增加住房保障财政供给的机制,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不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供给能力。今后需要结合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依据,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与城镇化进程、城镇贫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合理规划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供给水平。

  • 标签: 财政分权 住房保障 财政供给
  • 简介:地方债关乎国家治理。地方债的膨胀源于政府间财政失衡,地方不宜独立对外承担偿债责任,源于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政地位,收支划分取决于国务院单方决定。为破解眼前的地方债危局,政府有必要考虑动用存量资产,变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则有必要用法律形式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隔断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于此同时,围绕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和偿还,可以引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和信用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重整,让其完全置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借助于这种压力,也许有助于催生负责任的现代地方政府。

  • 标签: 地方债券 融资平台 财政平衡 国家治理 法治财政
  • 简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举债还是偿债均对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依赖。在后土地财政时代,继续依靠土地财政的形式维持城镇化的建设是不可取的,同时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转嫁。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单一形式需要改变,其中地方政府共同发行债券是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征收物业税则是保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将压力测试引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防范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防范 共同发行债券 压力测试
  • 简介:地方政府债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文章基于财政可持续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现状,认为在现阶段要规制地方政府债务负面影响,必须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积极制定短期应对措施和深化长期制度建设。

  • 标签: 财政可持续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
  • 简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财政能力、配置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城市偏向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对2004年~201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程度客观上会强化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而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不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改变现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扭转政府官员公共决策中的城市偏向。

  • 标签: 财政分权 城市偏向 晋升激励 公共服务 均等化 城镇化
  • 简介:今年财政部计划安排750亿元支持铁路建设。此外,2013年安排铁路过渡性补贴450亿元,截止到6月,2014年已经下达230亿元。据悉,上半年铁路建设资金拨付十分顺利,前5个月全国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4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3.9%,同比增长3.3%。上半年,发改委积极推动完成地方铁路和企业铁路投资计划。初步统计,截止到6月,已推动项目1407个,总规模约4500亿元。

  • 标签: 铁路项目 财政部 铁路建设 投资计划 建设资金 年度计划
  • 简介: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形势1、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2014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元人民币/美元,较2013年末贬值0.90%,其中,一、二季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分别贬值0.90%和0.01%,三季度小幅升值0.005%。前三季度,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CNY)和香港市场即期交易价(CNH)分别贬值1.39%和1.97%,一季度两者贬值幅度均超过2.5%,二、三季度都转为升值。

  • 标签: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外债形势 国际收支 外汇 美元汇率 香港市场
  • 简介:一、2014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形势1、人民币汇率波动中走低2014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8元人民币/美元,较2013年末贬值0.90%,其中,前5个月人民币中间价持续走弱,6月份走强。上半年,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CNY)和香港市场即期交易价(CNH)均累计贬值2.4%,其中5月起境内外交易价开始小幅反弹。二季度,境内外交易价日均价差为37个基点,较一季度回落78%(见图1)。远期价格方面,6月末境内外远期市场1年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中间价分别贬值2.0%和1.2%,较4、5月份的预期贬值幅度有所收敛,但仍明显高于一季度水平。上半年,BIS编制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1.9%和1.1%(见图2)。

  • 标签: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外债形势 国际收支 外汇 美元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 简介:一、2014年我国外汇形势1、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2014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90元人民币/美元,较2013年末贬值0.4%,境内和境外(CNY和CNH)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分别贬值2.4%和2.6%。3月17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后,双向波动更加明显。上半年,中间价以及境内外交易价分别贬值0.9%、2.4%和2.4%,此后交易价和中间价先后出现一定程度反弹,11月起境内外即期交易价又出现回落,12月末较10月末分别贬值1.5%和1.4%。今年前8个月,境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都强于境内,两者价差由一季度平均169个基点降到4至8月份不足50个基点,但9月起境外人民币开始弱于境内,两者价差也有所上升,9至12月份平均为74个基点(见图1)。

  • 标签: 外债形势 国际收支 外汇 人民币汇率 境外人民币 美元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