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颈部坏死筋膜(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CNF)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CNF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后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例CNF患者术后3~10(6.8±1.3)d死亡9例(死亡组),存活26例(存活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程、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24 h内清创与否、24 h内是否出现休克、48 h内是否出现下行性胸膜炎、并发症种类、教育程度、是否出现耐药菌、家庭收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均为老年CN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并发下行性胸膜炎、糖尿病、24 h内出现感染性休克、出现3种以上并发症及病程长是导致老年CNF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高及早期彻底清创引流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对降低老年CNF的死亡风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 生活质量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乳腺坏死筋膜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常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本病例哺乳期妇女乳腺坏死筋膜,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虽给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乳腺清创术,患者仍死于乳腺坏死筋膜所致的并发症。积极地评估病情可能有助于乳腺坏死筋膜的早期诊断,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激进的外科清创,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乳腺 哺乳期妇女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颈部坏死筋膜(CNF)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为更及时有效地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例CNF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尽早手术切开+清创引流+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中10例同时行气管切开术。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11例、死亡2例。治愈病例随访至少2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结论CNF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清创,配合大剂量强力广谱抗生素协同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支持治疗等。

  • 标签: 筋膜炎,坏死性 感染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足(DF)患者中合并坏死筋膜(NF)的风险评估,协助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清创引流减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9例DF患者,将其分为DF组(93例)和DF伴NF组(DNF,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白细胞总数、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和既往报道的相关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转换为分类变量,以是否合并坏死筋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DNF风险评估(RADNF)。按统一标准收集2016年1至12月因糖尿病足入院的97例患者为验证组,对RADNF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0 mg/L、体温≥38 ℃、糖化血红蛋白≥11%为DN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50、20.103、5.539,P<0.01或P<0.05)。在建模组中RADNF评估患者合并坏死筋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64(0.785,0.943),当RADNF=4时,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75、0.763、0.638。验证组AUC(95%CI)为0.926(0.862,0.989),当RADNF=4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7、0.805。结论RADNF评分可用于评估DNF的风险,当RADNF超过4分时,需警惕DNF的发生,注意急诊手术减压引流。

  • 标签: 糖尿病足 筋膜炎,坏死性 诊断 筛查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坏死筋膜起病急、发展快,可迅速进展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浅筋膜及深筋膜的广泛坏死,其截肢(趾)风险高,病死率高。糖尿病足坏死筋膜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感染等,但具体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包括局部清创、抗感染等,但多数糖尿病足坏死筋膜早期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糖尿病足坏死筋膜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为提高对糖尿病足坏死筋膜的认识和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筋膜炎,坏死性 病理生理机制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一例糖尿病足坏疽漏诊坏死筋膜的案例,提示基层医师坏死筋膜临床较少见,而糖尿病足坏疽常见,应警惕合并坏死筋膜的可能,防治漏误诊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后果。方法 通过本院收治的一例糖尿病足坏疽合并坏死筋膜漏诊的诊治经过,交流教训、经验。结果 本例患者虽最终治疗结果满意,但治疗过程曲折,疗程相对延长,也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结论 糖尿病足坏疽可能合并坏死筋膜,当患肢出现明显肿胀,感染不易控制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及时做出诊断和合理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足 坏死性筋膜炎 漏诊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筋膜14例患者,结果表明:治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45~72 d,平均愈合时间为(54±8)d。患者术后无明显肛门功能损伤,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放射状多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筋膜临床疗效可靠,操作方便,引流通畅,对肛门功能损伤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筋膜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筋膜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例男性阴囊缺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8%体表总面积,非关节、功能部位创面采用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修复后残余会阴部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2 cm×10 cm,采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 cm×5 cm~24 cm×12 cm。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或对侧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血细菌培养结果,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统计住院时间、清创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随访观察皮瓣臃肿情况、是否需行修薄术,评估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观察髋关节活动情况,并由笔者单位泌尿科医师评估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结果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5例,其中4例血细菌培养为同种细菌,另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住院时间为(22±5)d,清创3~5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3±3)d。术后随访3~6个月,2例患者皮瓣略显臃肿,于创面修复后半年行皮瓣修薄术;2例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皮瓣感觉正常,其余4例皮瓣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4例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正常。结论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筋膜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术后外形、功能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 标签: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筋膜炎,坏死性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相关坏死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 2018~201 9 年 冬春季确诊 流感相关坏死脑病的病例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提高流感相关坏死脑病救治成功率的措施。结果:3例流感相关坏死脑病均以高热急性起病, 48小时内出现惊厥及昏迷,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影像学显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丘脑、脑干多发异常信号;入院 24小时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甲强龙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积极控制脑水肿,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2例病人抢救成功, 1例病人放弃死亡。结论:当冬春季节出现流感样症状,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影像学提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丘脑、脑干多发异常信号,要警惕流感相关坏死脑病,早期识别、应用激素及丙球、恰当对症支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坏死性脑病 急性脑病 流感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脑病(ANEC)的颅脑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汉儿童医院22例确诊为ANEC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病初均有高热,前驱感染后迅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首次影像检查中,所有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MRI检查前行头颅CT检查。MRI随访中,4例失访,6例仅行1次短期随访(<14 d),12例接受1~2次短期及1~4次长期随访(>14 d)。影像学检查重点观察丘脑、脑干、脑白质和基底节区等部位,以及整个随访中是否有出血及软化灶形成。结果所有ANEC患儿的影像学表现中均累及双侧丘脑,其他对称病变部位包括大脑白质(14例)、基底节区(15例)、脑干(16例)、小脑(9例)、胼胝体(2例)和海马(1例),不对称病灶患儿3例,分别见于大脑白质(2例)及小脑(1例)。最典型的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丘脑呈"三色模式" (中央高信号和周围低信号环,以及丘脑周围高信号)或"双色模式" (丘脑中央低信号及边缘高信号)。影像学随访中,MRI上出现出血、脑软化可能提示临床预后差。结论ANEC为快速进展型脑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点,出血、脑软化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 标签: 脑疾病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丘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 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时间段到我院就诊的 72 例 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患者 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无差异分类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共 35 例,采取常规护理 )和护理组(共 37 例,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 ),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组治愈率 94.59% 明显高于参照组 74.29%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 5.41% 和死亡率 2.70% 均低于参照组 28.57% 、 17.14% ,各组数据差异显示 P < 0.05 。 结论: 优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 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优势明显,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组织增生坏死淋巴结炎(HN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疾病。本文报告1例HNL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和治疗。

  • 标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脑病(ANE)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脑病,4岁以下儿童多见,多呈散发。AN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ANE有遗传易感性,对RANBP2基因的探讨最多。本文主要就儿童ANE的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坏死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高病死率的获得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尽管临床积极探索了数十年,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对NEC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近年来关于NEC的诊断及内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采取更规范的治疗及新的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婴儿,新生 诊断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儿165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与主要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新生儿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研究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方程分析得知,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其中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或治疗坏死小肠结肠炎合并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效果,继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围绕急性坏死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 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外科 手术时机 手术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科常见的胃肠道危重症,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对NEC的治疗目前主要仅限于对症治疗。近年来,关于NEC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该文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微生态、氧化应激反应、喂养不当、输血、炎症介质等方面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预防及诊疗NEC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筋膜患者对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敏感度,探讨其对于足底筋膜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 2018 年 6月到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了 30 例足底筋膜患者, 计算机无选择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传统的足底筋膜 治疗,实验组采用传统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 ,星期对足底筋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足底筋膜厚度,对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经过一个疗程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相比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好转,足底筋膜的厚度相对于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大,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 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确实对足底筋膜患者有确定疗效,拓宽了医生的治疗思路,更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减轻足底筋膜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疗法 足底筋膜炎 康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