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企业领导体制,亦即企业领导制度,是企业管理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解决国家同企业,企业财产所有者与领导者,企业内部横向领导关系与纵向领导关系的有关组织领导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影响企业领导体制建立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有三个: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模式。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企业领导体制。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不同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力组合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领导方式因袭着封建主义家长制领导方式。老板既是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一切由老板说了算,一切凭老板个人的经验。
简介:日本的明治时期(1868—1912年),尤其是从1881年到1890年,由于日本的帝国议会的召开(1890年),佛教因明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因明被认为可以应用于议会和法院的讨论。,另外,许多研究都将因明与西方逻辑(演绎和归纳)进行了比较。治因明的学者中,云英晃耀(1831~1910年)、大西祝(1864—1900年)以及村上专精(1851-1929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云英晃耀撰写了诸多介绍因明的书籍,积极地在日本各地对政治家和律师们演讲因明。他提议用西方的三段论重构因明,称之为“新新因明”。大西祝是基督教哲学家,撰写了《论理学》,包括了三个部分:形式逻辑、因明以及归纳逻辑。他想要基于对此三种逻辑的批判上创造一种“新逻辑”。村上专精是云英晃耀的学生,他将因明视为普通的学科,而非佛学研究。他对真理与因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明治后期,因明从基于窥基《大疏》的传统的方法论转向了欧洲的基于印度和藏学文献《正理经》或《集量论》的文献考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