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良性上皮增生(RS)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声像图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乳腺良性上皮增生声像特征有更好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应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式,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或住院患者21例,对比起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RS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与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与IDC组病灶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后方回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周围高回声晕、边界、钙化灶、腋窝淋巴结异常及血流信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RS病灶的发现具有一定价值。RS的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及超声征象与IDC具有一定区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鉴别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和CK5/6在乳腺导管增生(IDPL)中的表达意义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50例乳腺导管增生进行分类,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fascin蛋白和CK5/6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增生中的表达。结果在UDH和ADH组中fascin蛋白无阳性表达,在DCIS组阳性表达率为9.37%(3/32)。CK5/6在UDH组阳性细胞弥漫表达,在ADH组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中CK5/6表达阴性。结论fascin蛋白和CK5/6对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增生(IDPL),尤其是对低级别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近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胰腺囊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具有中肾管特征的增生(PM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PMF病例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3岁。中肾管增生5例,中肾腺癌4例,中肾样腺癌7例。5例中肾管增生均位于宫颈侧壁,由简单小管呈弥漫或小叶状成簇生长,无明显的间质反应。4例中肾腺癌主体位于宫颈或阴道壁外侧,由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混合,细胞核具有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点,有显著的间质反应,其中1例(1/4)宫颈中肾腺癌周围伴局灶细胞非典型性的中肾管增生。5例宫体和2例卵巢的中肾样腺癌与中肾腺癌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但癌旁均未发现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此外,4例(4/5)宫体中肾样腺癌由内膜面向肌层浸润,其中1例病变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移行;1例(1/5)宫体中肾样腺癌位于深肌层,周围可见子宫腺肌症病灶;2例卵巢中肾样腺癌均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样囊腺瘤,其中1例可见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向异型中肾管样上皮过渡。所有中肾管增生和中肾腺癌病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GATA3、PAX8、CD10,阴性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尽管中肾样腺癌与中肾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式类似,但不同的是,所有7例中肾样腺癌均有TTF1的表达,并与GATA3存在反向染色。结论PMF是一类具有中肾管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罕见的增生谱系,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对病变发生的部位、镜下形态、伴随的良性和/或非典型性病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 标签: 肿瘤 子宫 卵巢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脉管性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病变。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协会成立并推出其分类,方便了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管理,对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国内多学科的推动下,该分类逐步被认可和应用。本共识结合此分类,对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的病变进行总结,以期统一诊断名称,方便学科间的交流。

  • 标签:
  • 简介:肝内见囊实性病灶,如果肝实质内见多发囊性病灶,肝内多数囊性病CT诊断较为准确

  • 标签: 囊性 性病变 病变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卵巢囊性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6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良性54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其中单纯性囊肿2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卵巢脓肿3例,囊腺瘤15例,囊性畸胎瘤8例,囊腺癌3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7%,定性诊断准确率88.5%。结论螺旋CT对各种卵巢囊性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卵巢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卵巢囊性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囊性病,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单侧病变27例,双侧8例,计卵巢病变43个。其中卵巢单纯性囊肿12例,表现为囊壁菲薄,囊腔内密度均匀,近似水样;囊腺瘤13例,呈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囊壁光滑,大部分厚薄欠均匀,2例有壁结节,囊腔内CT值约8-18HU;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表现为囊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典型者囊腔内有片状近似液平面影。畸胎瘤4例,表现为囊壁薄,囊腔内有脂肪成份,部分有钙化;脓肿3例,表现为多房性,囊壁较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囊腺癌1例,表现为多房囊实性,有不规则壁结节。术前CT诊断正确31例,准确率88.5%。结论CT能很好显示卵巢囊性病的特征,对各种囊性病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卵巢 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 CT诊断腹部急症炎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76例腹部急症炎性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 GE提供的 16层螺旋 CT扫描仪,进行多层螺旋 CT扫描。数据生成图像后由专长腹部 CT医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76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32例,急性阑尾炎 22例,急性胰腺炎 1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7例,肝周炎 2例;经 CT检查后,诊断总符合率为 94.74%( 72/76)。结论:多层螺旋 CT对腹部急症进行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等优势,能快速诊断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CT诊断 腹部急症炎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为繁荣音乐创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举办的各种征歌、歌手比赛等活动,的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许多新人新作是通过上述比赛而产生的。企业部门为上述活动所提供的经济赞助,也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当然是人所共知的好事。但也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有的竞赛活动却发生了“恶性病”。竞赛中的有些做法及其演变出的花样,严重影响了音乐艺术活动的声誉。一、从举办音乐竞赛活动收参赛费开始,进而演变出如一等奖空缺,奖金不如数

  • 标签: 新人新作 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部门 证书费 社会效果 获奖证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以来19例脾占位性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良性占住14例,恶性占位5例。病史、B超、彩超、CT为主要诊断依据。2例部分脾脏切除,其余17例行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占位行联合切除,术后化疗。结论脾占位性病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综合利用B超、彩超、CT等作为辅助手段,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附以放疗和化疗。

  • 标签: 脾脏占位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PLG)的诊断、治疗。方法:对B超和病理检测出的胆囊隆起性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PLG患者中良性胆囊隆起性病96例;恶性胆囊隆起性病4例,病灶大小直径在10mm以上,其中合并结石者3例,其中单发者3例。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论:B超是诊断PLG最有效的方法。PLG的手术指征是胆囊息肉最大直径〉10mm;病人年龄〉60岁;息肉基底宽或有增大趋势;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胆囊壁局部不规则增厚。

  • 标签: 胆囊隆起性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肠道溃疡性病临床多见,但病因多种多样,确诊常存在困难,尤其在疾病早期。克罗恩病、肠结核、贝赫切特综合征、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均可见肠道溃疡,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本文介绍1例疑难肠道溃疡性病,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曲折,充分体现了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病程中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与策略。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结核 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颈部淋巴结囊性病25例(28.4%),1例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因囊壁结节太小而误诊为鳃裂囊肿,其中25例颈淋巴结囊性病

  • 标签: 囊性 性病变 病变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胃息肉恶性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闪。方法对105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胃息肉恶性病的主要因素有腺瘤性息肉(18.3%)、息肉〉2cm(47.4%)、息肉基底部面积增加、胃粘膜病变严重等。结论对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时,应高度重视腺瘤性息肉、息肉大小、基底面积的大小和胃粘膜病变,以争取尽早发现胃息肉的恶性病

  • 标签: 胃息肉 恶性病变 临床病理
  • 简介: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 标签: 疱疹病毒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作者: 谭静 舒畅(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肺空洞性病包括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感染所致,其影像学特征可类似,实际临床工作中很难严格地将空洞与大疱、囊肿、气肿等病变区分开来。有学者将壁厚≤4 mm定义为薄壁,而>4 mm定义为厚壁,因而认为厚壁者为空洞,薄壁者为囊肿,但是两者在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重叠,影像学上二者有时难以区分鉴别,尚需结合病史特点寻找疾病病因。该文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方面着手,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肺空洞性病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上鉴别各种肺空洞提供诊断思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儿童 肺空洞 病因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