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方式,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的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促进腕关节的恢复,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5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弹响次数(0.12±0.01)次、治疗有效率96.08%、满意度96.08%。结论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可有效缓解患者弹响等症状,有效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 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 MRI
  • 简介:背景:外固定曾被认为是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金标准,但其易发生感染、骨髓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方案对复杂性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76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负重训练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7.191,5.911,5.252,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χ^2=3.934,P<0.05):Majeed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65,P<0.0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45,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创伤,保障骨折复位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复杂性骨盆骨折 内固定 负重训练 骨折复位 肢体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开始部分与完全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术后开始进行完全负重时间〉5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5.34±1.43)个月;研究组术后1~2个月开始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于5个月内开始进行完全负重,平均时间为(3.14±1.05)个月。对比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B9hler角、Gissane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13.53,P=0.01)。两组患者B9hler角、Gissane角对比均无显著差异(t=2.06,1.68,P〉0.05)。对照组出现2例骨髓炎,通过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后改善,2例患者切口愈合推迟,通过换药3周后明显改善;研究组出现4例患者切口愈合推迟,通过换药3周后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2.76,P=0.21)。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5个月内开始完全负重功能锻炼对其足部功能的改善较好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超过5个月的患者。

  • 标签: 跟骨骨折 功能锻炼 部分负重 完全负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不同固定方案诊疗腓骨骨折的结果,开拓新的治疗思维,并面向大众进行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50例骨科就诊的腓骨骨折患者按诊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个组,每个组25例患者。实验组选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案,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诊疗方案;统计分析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两种诊疗方案的结果优劣。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产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诊疗方案对于腓骨骨折的诊疗具有更好的愈合效果,值得面向大众进行推广。

  • 标签: 腓骨骨折 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应用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切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观察组(闭合复位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相较于对照组高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粉碎性双踝骨折 关节未复位 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 切开)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 标签: 手法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儿骨骨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股骨骨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治疗组患儿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与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闭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切开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5-12月(8.4个月)的随访调查,闭合组优良率为95.92%,显著高于切开组73.47%,差异显著(p<0.01)。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患儿所受创伤小,有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余32例则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小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但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更为显著,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5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常规组,50例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的优良率为70%,观察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经治疗临床疗效治愈3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保护周围软组织的血供需求,骨折早期愈合奠定了基础,有效保障了肩关节的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旋前旋后活动度、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分析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儿童肠套叠对800例的疗效。2013~2015年,800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给予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对比不同发病时间和血流信号分级的复位率,分析发病时间及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00例患者中,769例复位成功,复位率为96.13%。其中复位成功者的血流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水平均显著低于复位失败者(P〈0.05)。发病1~24h的复位率为99.84%,显著高于发病25~48h的94.74%及〉48h的8.00%(P〈0.05)。血流信号分级为3~2级的复位率为99.68%,显著高于2~1级的96.45%及1~0级的11.11%(P〈0.05)。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具有较好的疗效,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

  • 标签: 超声引导 遥控水压灌肠 复位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闭合复位单纯外侧穿针在治疗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5 年 10 月 --2016 年 10 月收治的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51 例作为样本,均行 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克氏针固定术治疗, 单纯外侧穿针。 结果: 51 例患儿治疗有效率 98.04% 、 丢失携带角( 4.26±0.18 ) ° 、丢失伸屈功能( 3.00±0.47 ) ° 、 住院时间( 7.02±0.18 ) d 、治疗满意度 98.04% 。 结论: 采用 闭合复位单纯外侧穿针治疗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有效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单纯外侧穿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