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激光美容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我院皮肤激光美容科所收治的94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介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将双盲法作为客观依据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47例)、比照组(47例)。比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美容方式,实验组患者则在比照组患者基础上运用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激光美容科的适用性。结果:经全面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比照组患者,且治疗有效率高于比照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激光美容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疤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痤疮疤痕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每组患者4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点阵激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单纯治疗组采取单纯点阵激光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一天、第七天的经皮水分流失值要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结痂时间与痂皮脱落的时间均要短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在痤疮疤痕治疗当中,采取点阵激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整体治疗效果,缩短愈合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点阵激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痤疮疤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痤疮治疗中红蓝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样本(2019.07-2020.07入院就诊痤疮患者)随机取94例,双盲法分为实验组(n=47,红蓝光治疗)和参照组(n=47,红蓝光+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比较Acne-QOL、GAGS评分,据此判断疗效。结果:痤疮患者治疗前Acne-QOL、GAGS评分无较大差异,经治疗,实验组社会功能升至(18.43±1.82)分,情感功能升至(18.57±2.06)分,自我感知升至(20.82±2.05)分,痤疮症状升至(20.83±2.71)分,皆比参照组分值高,GAGS 评分降至(10.29±3.46)分,比参照组(12.91±3.72)的分值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治疗糖尿病术后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11例糖尿病人术后创面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例和常规组6例。两组同样给予基础治疗外,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采用0.3%双氧水溶液、0.5%碘伏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换药。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观察组5例患者创面完全治愈;常规组6例患者中1例痊愈、5例好转;观察组患者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和用药量均比常规组时间短、用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氧水溶液、碘伏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雾治疗糖尿病术后创面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复方曲安奈德治疗,实验组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等数值以及总有效率(97.62%)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糜烂溃疡口腔黏膜病患者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复方曲安奈德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糜烂性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病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面部瘢痕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色列飞顿CO2点阵激光,波长10600nm治疗面部瘢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点阵激光治疗,治疗组使用点阵激光联合重 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愈合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 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 < 0.05);治疗组结痂时间、脱痂落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面部瘢痕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有效促进损伤皮肤组织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O2点阵激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面部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究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共48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治疗,研究组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难愈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98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9例,予以参照组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予以研究组磺胺嘧啶银乳膏+ rhEGF治疗,观察疗效、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9.5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溃疡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 rhEGF治疗,能够优化疗效、减少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磺胺嘧啶银乳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足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龙血竭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0例压疮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30例患者采用外科常规换药,设为常规组;余下30例患者应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及龙血竭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压疮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龙血竭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龙血竭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中使用EGF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搜索时间截止于2020年1月,运用RevMan5.3和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631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组)比较,EGF能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RR=1.27,95%CI(1.17,1.37),P<0.05,I2=37%],明显缩短穿孔愈合时间[SMD=-1.70,95%CI(-1.97,-1.43),P<0.05,I2=0%],听力功能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2,95%CI(-0.1,0.53),P=0.18,I2=0%]。结论应用EGF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有效、方便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鼓膜穿孔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开展基因检测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5月至2019年7月初次收治的103例EGFR突变并通过口服EGFR-TKI治疗的男性NSCLC患者。结果截止随访结束时,97例患者中,62例存活,35例死亡,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8例(49.5%),稳定27例(27.8%),疾病进展22例(22.7%),客观缓解率为49.5%,疾病控制率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0个月。93例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22.7个月,4例腺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为7.0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95% CI=18.167-21.833个月和0.000-17.094个月);EGFR-TKI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1例,中位PFS为16.0个月,未出药物性皮疹的患者76例,中位PFS为23.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5% CI=7.233~24.767和15.400~31.200);60岁以下患者的中位OS为47.9个月,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中位OS为28.6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95% CI为32.559~43.858和29.323~52.63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48)及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P=0.014)为影响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GFR-TKI对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男性NSCLC具有显著效果;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是无进展生存的重要预测因素;年龄是总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生存分析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hASCs)与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6例患者抽脂减肥的脂肪组织作为hASCs的来源,以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将其培养至第3代。利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检测。随机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并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设立实验组(hASCs+hEGF组),细胞治疗对照组(hASCs组)和空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实验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以10 μg/L加入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治疗对照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空白对照组取PBS,各组均注射600 μl局部移植至创面边缘及基底部。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创面组织进行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检测等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组创面愈合水平。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相差显微镜观察hASCs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可见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呈梭形,接种后2 h后开始圆形,大部分细胞变形在48 h后,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短梭形、狭长形及多角形较少,胞质丰富,胞核清楚,并分泌大量基质,基质内呈特异性深蓝色,第3代时可见细胞以长梭形为主,漩涡状生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CD105、CD73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在95%以上,CD34、CD11b、CD19、CD45及HLADR呈阴性表达;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在加入成脂诱导液培养后,hADSCs可向脂肪细胞分化,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后,hADSCs可向软骨细胞分化。表明提取培养的细胞为hADSCs。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被覆盖新生的上皮组织,接近正常皮肤;细胞治疗对照组创面有68%愈合,新生上皮组织较薄,易破裂出血,与实验组比较,愈合质量欠佳;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质量差,愈合面积约41%。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3组比较,治疗后第7、11、14、18、21天时间点,实验组愈合速度最快,与细胞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95、115.094、199.695、204.917、600.699,P<0.05),而细胞治疗对照组的愈合速度次之,且在7、11、14、18、21 d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4、13.187、14.315、16.177、14.238,P<0.05)。HE染色法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呈复层上皮排列,同时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以及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愈合,存在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在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可见有瘢痕组织增生。CD31染色法观察新生微血管: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创面浅面可见新生血管,深部血管则呈垂直创面的方向生长,且血管密度较大;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新生血管密度较为丰富,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能愈合,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较前两组有明显减少。结论hEGF可提高脂肪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增强hA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人脂肪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分子诊断技术和基因分析的发展,逐步发现某些基因的异常可驱动肺癌的发生、发展,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然而目前研究大多针对EGFR的常见突变,即第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及第21号外显子点突变(L858R),对EGFR罕见突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对现阶段NSCLC中EGFR罕见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罕见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射治疗开始后分别使用分别维生素B12和人表皮生长因子来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结果: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同时能够加快放射性皮炎的恢复速度。结论: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作为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用药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DA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9例PDAC组织石蜡标本和27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胰腺组织HER2蛋白的表达,根据Hercep Test评分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评定,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PDAC组织HER2蛋白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者分别为29.4%、35.8%、25.7%和9.2%,过表达率(++、+++)为34.9%;正常胰腺组织HER2蛋白表达-、+者分别为88.9%、11.1%,无++和+++表达者,过表达率为0,PDAC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HER2蛋白过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蛋白过表达与年龄显著相关,其中≥65岁的PDAC患者显著多于<65岁患者(P=0.04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侵犯等均无关(P值均>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ER2表达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P=0.03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ER2表达是影响PDA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0),HER2表达+++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HER2表达-~++患者(128.4个月比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PDAC组织HER2过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HER2表达强阳性的PDAC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可考虑将HER2作为评价PDAC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胰腺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占比20%左右。近年来,针对HER2的生物靶向药物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突破。近年来,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等新的抗HER2药物不断研发成功上市,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临床实践。但规范治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合理诊疗,做到“合适人群、合理时机、合适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根据2016年发表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以供国内外同道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组学特点。方法报道4例EGFR突变的肺腺癌转化为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文献对其进行探讨。结果EGFR突变型肺腺癌在临床表现和基因组学上具有异质性,患者常以RB1、TP53、PIK3CA等突变为主要特征,但具体转化机制仍不明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肿瘤指标对转化的诊断价值不高,转化后即使EGFR突变仍然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也无效。结论EGFR突变的肺腺癌转化为SCLC是EGFR-TKi耐药的原因之一,是一种特别具有攻击性的靶外耐药机制,预后较差。

  • 标签: 肺腺癌 EGFR突变 SCLC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0例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治疗组(30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和联合治疗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6个月总生存(OS)率。结果吉非替尼治疗组临床控制率高于联合治疗组[76.7%(23/30)比50.0%(15/30),χ2=4.593,P=0.032]。两组治疗前CEA、CYFRA21-1、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吉非替尼治疗组CEA、CYFRA21-1、NSE水平分别为(902±41)μg/L、(3.1±0.4)ng/ml、(17.7±2.3)ng/ml,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99±51)μg/L、(4.0±0.5)ng/ml、(19.4±3.1)ng/ml,吉非替尼治疗组均低于联合治疗组(t=7.441,P<0.01;t=7.459,P<0.01;t=2.486,P=0.016)。两组治疗后CEA、CYFRA21-1、NS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疹、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7%(8/30)比23.3%(7/30),χ2=0.089,P=0.766;16.7%(5/30)比13.3%(4/30),χ2=0.131,P=0.718);30.0%(9/30)比26.7%(8/30),χ2=0.082,P=0.774;10.0%(3/30)比13.3%(4/30),χ2=0.162,P=0.688]。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OS率为93.3%,联合治疗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228)。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可增强抗肿瘤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吉非替尼 肿瘤标记,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