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理论上分析了玻璃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利用近轴光线球面折射理论分析了玻璃实现回归反射的折射率,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在最大可能增加回归反射的基础上,讨论了入射光线到主光轴的距离与回归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了实现最大反射时玻璃的折射率范围为1.80~1.95,研究结果对回归反射标志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玻璃微珠 回归反射 折射率 近轴光线
  • 简介:利用单色平行光照射玻璃,入射光在玻璃内经过一次或多次内反射后出射光在最小偏向角会形成彩虹条纹。基于几何光学理论,根据最小偏向角的大小计算玻璃的折射率。为了实现其快速测量,采用参数递推公式计算Otsu法的最佳阈值,并用改进的Otsu法对彩虹图进行了有效的阈值分割。提出了一种能快速有效判断彩虹条纹边缘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自动测量了彩虹条纹最外环边缘半径,从而实现了最小偏向角的快速计算。此外,对玻璃折射率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对不同型号的玻璃,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在10-4数量级,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 标签: 图像分析 折射率 彩虹法 OTSU法 玻璃微珠 不确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孔状生物玻璃植入实验兔下颌骨缺损中引导骨形成的作用,为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筛选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兔两侧下颌骨均制作1.0cm×0.8cm大小的贯通性骨缺损,实验侧植入多孔状生物玻璃材料,对照侧植入自体骨骼.术后第2、4、8、12周时,分别处死一组动物,对标本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颌骨缺损处的成骨情况.结果:多孔状生物玻璃植入体内后,并不引起明显的排斥反应,缺损周围类骨组织逐渐长入材料周边孔隙,并逐渐矿化成骨,术后12周时,材料与周围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结论:多孔状生物玻璃具有较强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标签: 生物微晶玻璃 骨缺损 骨形成
  • 简介:<正>黎明,农舍到处都是一样的,不论是我们居住的科斯特罗马郊外,还是在乌克兰,乃至喀尔巴阡山脉脚下的古楚尔人居住的小村庄。吹来阵阵酸面包的气味,一位老人叹着气,梦中母鸡咕咕地叫着,墙上的掛钟滴滴答答地响着。天蒙蒙亮了,由于窗户上蒙着一层水气,你会猜想到户外一定是春寒,天空晴朗,地上的小草带着露珠儿。渐渐地你能分

  • 标签: 玻璃珠 马列 科斯特 战士 森林 乌克兰
  • 简介:摘要:采用和陶粒,在保证一定的坍落度的前提下,生产出了高强度轻质混凝土。通过试验,探讨了陶粒、玻璃、减水剂等因素对水泥水灰比、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陶瓷颗粒和玻璃颗粒的含量越高,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水泥砂浆的表观密度、强度都下降;随着减水剂的加入,水泥的水灰比逐渐减小,其表观密度、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混凝土中,玻璃和陶瓷颗粒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离析分层的情况。采用实验方法,研制出了轻质、高强度混凝土。

  • 标签: 制备 陶粒 高强 玻璃 轻质 微珠 混凝土
  • 简介:用使用器将胶水涂在要涂的位置上.本胶水是固定玻璃、石头、金属、塑料和木头等其它多种珠子的理想之选。可抗冷、抗热和抗水.并且很快就可以凝固。

  • 标签: 玻璃珠 固定胶 胶水 塑料 抗热
  • 简介:对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亚微观形态和吸水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表明:用空心玻璃填充环氧树脂可提高后者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尤其加入较小粒径的玻璃,环氧树脂体系的Tg最高可提高5℃;用偶联剂对玻璃表面进行处理,

  • 标签: 空心玻璃微珠 改性环氧树脂 基材 热性能 环氧树脂体系 偶联剂
  • 简介:主要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建筑涂料的玻璃PoraverX,该玻璃是一种来源于回收玻璃,通过研磨、加热膨胀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闭孔膨胀玻璃。它由100%的无机矿物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不燃性和抗压强度,能有效抵抗户外紫外线照射。玻璃内部具有蜂窝中空结构,但表面封闭,因而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将PoraverX作为轻质填料进行添加,可制备出具有高太阳光反射比和隔热性能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 标签: 低吸水率 膨胀玻璃微珠 热反射隔热涂料 应用
  • 简介:以纳米级45S5生物玻璃粉体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以丙三醇(甘油)、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多孔生物陶瓷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冷冻铸造法制备的复合陶瓷呈薄层状结构,在950℃下烧结的材料能保持多孔形貌,但是孔隙分布不均匀,大多为2-10μm的微孔,由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得的孔隙率知道孔隙在60%以上,孔径内部连通性良好;1050℃下生物玻璃粉体出现玻璃软化,冻干胚体经烧结出现塌陷,微孔消失,孔径的连通性较差,大多数孔隙为不连通的半开孔.高温烧结定向多孔结构陶瓷胚体,温度高于1000℃生物玻璃发生软化难以保持材料的定向多孔结构.生物玻璃粉体烧结多孔陶瓷的温度为950℃.

  • 标签: 冷冻干燥法 生物活性玻璃 多孔陶瓷
  • 简介:摘要:路面标线可以保证行车安全,在路面标线材料中加入适量的玻璃可以有效提高夜间标线的辨识度。夜间行驶时,车灯照亮路面标线,玻璃通过逆反射技术将路面标线中的光线反射出来,实现夜间可视,使驾驶员能够看清标线,正确判断行驶路线。

  • 标签: 玻璃珠 交通安全 质量评价
  • 简介:类是我国玻璃生产最早出现的形式。我国的玻璃生产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距今两千年左右。考古出土的西周早期和东周时期的玻璃标本,说明而山东曲阜鲁故城和临淄大武村出土的玻璃,也已距今两千年左右。

  • 标签: 玻璃生产 工艺流程 东周时期 玻璃珠 出土
  • 简介: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玻璃是由特定组成的母玻璃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基质上生成一种或多种晶体,使原来单一、均匀的玻璃相物质转变成了由晶相和玻璃相交织在一起的多相复合材料。美国常将玻璃称为晶陶瓷,日本称为结晶化玻璃,我国多称玻璃

  • 标签: 微晶玻璃 制作工艺 多相复合材料 非晶态固体 晶化热处理 玻璃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交酯-丙交酯-聚乙二醇(PEG-PLGA)载药球制备因素对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制备符合要求的多孔载药球。方法以乙交酯(GA)、L-丙交酯(L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PEG-PLGA;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用W/O/W复乳法制备包封伊文思蓝的PEG-PLGA多孔载药球。以球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参考指标,对制备因素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进行优化。结果优化条件后最佳组合温度40℃(二氯甲烷的沸点),浓度为75mg/ml,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为63/27/10。此时球为多孔结构,成球规整,孔隙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相对较高,分别为0.38%和32.41%。结论制备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对载药球的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有较大影响。

  • 标签: 乙交酯-丙交酯-聚乙二醇 载药微球 制备因素 优化
  • 简介:玻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疯狂的石头",压延玻璃更被誉为未来"最疯狂的石头",本文介绍了压延玻璃产业的创新发展历程、现状,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提出压延玻璃产业只有"多样化"、"功能化"、"生态化"和"人性化"才是产业的出路。

  • 标签: 绿色建材 压延玻璃 压延微晶玻璃 产业创新 供给侧改革
  • 简介:摘要:玻璃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应用优势,且在性能上的丰富性与灵活性上都较强的材质,其应用过程中的专业性也有非常高的实际要求。在具体投入应用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玻璃的各层面性质以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且由于这一原材料的应用研究仍然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一种发展和更新的视角开展好研究工作。本文站在玻璃的实际应用及发展前景的角度上进行讨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 标签: 组成 性能 生产制备工艺 应用
  • 简介:”是我接手的第一头警犬,那是2003年4月单位成立武装押运部,给银行押钞,除了用枪,车上还要配备押钞犬。于是我就被派到市公安局警犬队,学习警犬技术,这样我就成了“”的主人。

  • 标签: 警犬 公安工作 训练经历 公安局
  • 简介:将空心在HF和NaF的缓冲液中进行粗化处理,然后用75℃热碱液活化,再以甲醛为还原剂,在空心表面化学镀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复合粉体的表面形貌、成分以及镀层与空心的结合强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探讨pH值对沉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化处理可增大空心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Ag+的形核能力,所得镀层完整、致密。镀液pH升高,包裹层更完整、致密,且银层增厚。在pH=12.9的条件下,可实现银层对空心均匀、致密的包裹,得到镀层结合强度较高、银层较厚、银晶粒尺寸为23.3nm的银包空心复合粉体。

  • 标签: 空心微珠 化学镀银 无钯活化 结合强度
  • 简介:摘要:本工程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应用研究与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无机保温砂浆的施工思路、步骤及控制措施,掌握施工工艺及玻化保温砂浆的一般知识,从而得出玻化保温砂浆的优势,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无机材料 玻化微珠 绿色建筑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18号硬膜外穿刺针持续负压抽吸治疗腋臭术后,腋窝皮下放置多管多孔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腋臭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双侧腋臭患者,随机分成负压吸引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均使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负压抽吸装置1创吸刮腋窝汗腺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均达到95%,有效率100%,均无感染及皮肤坏死,负压吸引组未出现皮下积液,出现皮肤水疱3例(3%);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7例(11.66%),皮肤水疱11例(18.33%),负压吸引组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吸引组平均的愈合时间为5.1±0.4天,少于对照组的7.3±2.5天(P<0.05)。结论18号硬膜外穿刺针负压抽吸装置创治疗腋臭效果良好,术后皮下放置多管多孔负压吸引可减少并发症,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皮肤成活质量。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 腋臭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