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极早儿产房过渡期指极早儿由宫内过渡至宫外,建立自主呼吸和胎儿循环过渡至新生儿循环的关键时期。对这一时期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极早儿的救治存活率和降低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对于极早儿过渡期的管理尚欠规范。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管理分会围产医学学组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专家组,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围产期医护 新生儿护理 产房 医院管理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级个案管理在极早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4例极早儿;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高级个案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极早儿住院时间、出生后前6个月每月随访,出生6月后每隔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身体发育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极早儿住院时间更短、身体发育情况更好,P

  • 标签: 高级个案管理 极早产儿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 例极早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病例的诊治过程。孕妇因“孕28周+1,发现胎儿腹裂1个月,羊水少1 d”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孕22周外院B超发现胎儿腹裂,孕28周+1本院复查B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29周+1自发性早产,经阴道臀位助产分娩一女活婴。由小儿外科医师行产房外科手术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不稳定,采取Silo袋分期手术,生后1周行先天性腹裂延期修补术。因气管插管受阻,生后3周+行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狭窄,生后3个月行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佳。随访至2岁,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 标签: 腹裂 气管狭窄 修复外科手术 腹部 支气管镜检查 导管插入术 扩张术 婴儿,极度早产
  • 简介:摘要极早儿合并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存活率较仅为极早儿或是仅为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低,且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本院于2019年2月收治1例极早儿合并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实施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个案护理,患儿在治疗4周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极早产儿,先天性梅毒,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极早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h行俯卧位通气2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俯卧 体位 机械通气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儿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和2022年6月~2023年6月两个时间段收治的极早儿按照前后对照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完全经口胎龄、经口过渡喂养天数、出院体重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极早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在短时间内实现经口喂养,促进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极早产儿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极早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和死亡时间分为存活组、新生儿早期死亡组、新生儿晚期死亡组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2周极早儿2 467例,存活2 127例(86.2%),死亡340例(13.8%),其中新生儿早期死亡251例(73.8%),新生儿晚期死亡62例(18.2%),新生儿期后死亡27例(7.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835,95%CI 0.751~0.929)、出生体重(OR=0.998,95%CI 0.997~0.998)、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OR=0.481,95%CI 0.365~0.635)是极早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均<0.05);1 min Apgar≤3分(OR=2.459,95%CI 1.743~3.467)、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2.308,95%CI 1.730~3.078)、肺出血(OR=3.888,95%CI 2.383~6.345)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3.598,95%CI 2.119~6.111)、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OR=2.328,95%CI 1.266~4.280)、肺出血(OR=4.055,95%CI 1.990~8.261)、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3.933,95%CI 2.157~7.174)是新生儿晚期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儿死亡的保护因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 min Apgar≤3分、肺出血、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极早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婴儿,早产 极早产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0年从‘新世纪’杏母树(周边为甜仁的泰安巴旦水杏品种)上取自然授粉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共获得杂种胚培苗1276株。2001年春定植,2004年陆续开花坐果,从中发现一个单株在当年5月20日果实就成熟可食,且品质较好,经2年的定点观察,性状基本稳定,2006年确

  • 标签: 早熟杏 极早红 新品种 自然授粉 开花坐果 杂种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标签: 婴儿,早产 神经发育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绒毛膜羊膜炎是否为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MRI显示的脑发育成熟延迟或损伤可作为早产儿生后神经发育障碍的指标,且较少受生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能更清楚地评价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的关系。2022年10月,Am J Obstet Gynecol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探讨中至重度急性组织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母亲分娩的早产儿的MRI显示的全脑异常评分是否高于无或轻度HCA母亲分娩的早产儿[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双胎试管婴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搜集我院在 2013 年 2 月至 2015 年 2 月两年间出生的 56 例双胎早产试管婴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 28 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

  • 标签: 早产 试管婴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早儿院际转运时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极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院际转运的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早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常规转运的早产儿为干预前组,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实施综合干预策略的早产儿为干预后组,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转运前和转运至NICU时的体温、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共纳入1 194例极早儿,干预前组630例,干预后组564例。两组患儿及母亲一般情况、单程转运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转运前及入住NICU时体温高于干预前组[(36.8±0.5)℃比(36.0±0.4)℃、(36.7±0.5)℃比(36.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3.7%(21/564)比8.4%(53/630)]及病死率[4.8%(27/564)比7.9%(50/630)]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暖干预策略在院际转运中能有效提高早产儿转运出发前和转运后的入室体温,降低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极早产 综合保暖干预策略 院际转运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追踪研究宫外生长迟缓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8~31+周,very preterm infants,VPI)生后至学龄前期(48月龄)的生长趋势及营养状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新生儿科存活出院、儿童保健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至学龄前期的VPI,根据新生儿科出院时是否诊断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进行分组,统计EUGR组和对照组40周龄、纠正月龄1~6个月、纠正月龄24个月、48月龄时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的Z评分值(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height for age Z score,HAZ;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Z score,HCZ),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相应生长指标Z评分值的变化趋势以及48月龄时营养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VPI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EUGR组20例,对照组33组。EUGR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3.543、10.852、9.515、0.001,P<0.05)。(2)EUG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WAZ、HAZ均低于对照组,40周龄WAZ、纠正月龄3个月HAZ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龄至纠正月龄2个月和纠正月龄6个月至24个月,两组早产儿的WAZ、HAZ、HCZ均呈上升趋势,而纠正月龄24个月至48月龄,EUGR组的WAZ和非EUGR组的WAZ、HAZ均呈下降趋势。(3)EUGR组早产儿不同观察时间点相应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迟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UGR组早产儿48月龄的各项营养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NRDS和BPD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EUGR的VPI出院后至纠正月龄24个月整体呈上升的生长趋势,48月龄时的营养代谢状况良好,但纠正月龄24个月后的生长趋势下降,因此,临床在综合管理VPI的基础上,仍需持续其远期的生长监测和营养投入。

  • 标签: 极早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生长趋势 Z评分值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早儿的医院内营养状况及发生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BPD极早儿临床资料,将纳入患儿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其营养状况及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BPD极早儿225例,EUGR组143例(63.6%),非EUGR组82例(36.4%)。EUGR 组出生体重低于非EUGR组(P<0.001),两组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轻、中、重度BPD极早儿EUG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比70.8%比90.7%,P<0.001)。与非EUGR组相比,EUGR组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较低(47.6%比63.4%,P=0.022),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较长(P<0.05),加奶速度、体重增长速率较慢,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BPD、出生体重<1 000 g、喂养不耐受是BPD极早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BPD极早儿发生EUGR具有预测作用;体重增长速率>13 g/(kg·d)、产前足疗程使用激素是EUGR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提高极早儿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出生时谨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重视BPD极早儿肠内营养管理,提高体重增长速率,对降低BPD极早儿EUGR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宫外生长迟缓 极早产儿 营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追踪研究宫外生长迟缓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28~31+周,very preterm infants,VPI)生后至学龄前期(48月龄)的生长趋势及营养状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新生儿科存活出院、儿童保健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至学龄前期的VPI,根据新生儿科出院时是否诊断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进行分组,统计EUGR组和对照组40周龄、纠正月龄1~6个月、纠正月龄24个月、48月龄时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的Z评分值(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height for age Z score,HAZ;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Z score,HCZ),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相应生长指标Z评分值的变化趋势以及48月龄时营养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VPI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EUGR组20例,对照组33组。EUGR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3.543、10.852、9.515、0.001,P<0.05)。(2)EUGR组各观察时间点的WAZ、HAZ均低于对照组,40周龄WAZ、纠正月龄3个月HAZ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龄至纠正月龄2个月和纠正月龄6个月至24个月,两组早产儿的WAZ、HAZ、HCZ均呈上升趋势,而纠正月龄24个月至48月龄,EUGR组的WAZ和非EUGR组的WAZ、HAZ均呈下降趋势。(3)EUGR组早产儿不同观察时间点相应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迟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UGR组早产儿48月龄的各项营养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NRDS和BPD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EUGR的VPI出院后至纠正月龄24个月整体呈上升的生长趋势,48月龄时的营养代谢状况良好,但纠正月龄24个月后的生长趋势下降,因此,临床在综合管理VPI的基础上,仍需持续其远期的生长监测和营养投入。

  • 标签: 极早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生长趋势 Z评分值 多学科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