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非学术人员管理机制的分析,阐述了高校非学术人员管理体制的现状、缺陷及成因,为其他的研究者提出了可以参考的依据。[关键词]高校非学术人员管理激励高等学校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高精尖人才的使命,除了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还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包括的就是非学术人员即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高等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是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前途。因此,要创办一流的教育,就离不开一流的管理,就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高等学校管理人员队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高校的发展,需要一支懂得教育规律,结构合理,德才兼备,比较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等学校管理人员队伍总体上是较好的,大多数管理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踏实肯干,勤奋工作,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而要使高等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也应该看到,随着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队伍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简介: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大学组织内部并存,这种差异共生的人员结构形态对大学组织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了一个完整的人员异质性影响大学组织绩效的综合过程。结果表明:知识结构差异性、权力差距与合作关系是影响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融洽相处的关键因素:合适的知识结构差异促使两类成员在认知模式上实现互补;适当的权力差距能够消减内部政治斗争,增强成员间的统一协调性;合作关系促使成员间友好工作关系的建立。因此,两类成员之间既要有适当的差异性也要有必需的相似性,既要有稳定的权力秩序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制度,既要有建设性冲突也要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友好关系。基于此,大学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思维,有效融合学者文化和管理文化,将冲突水平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构建不同等级行动者共同参与的组织结构,创新资源分配和职称制度,推动我国大学内部人力资源结构改革。只有建立让学术人员真正安心做科研的考核制度,才能实质性地提升其学术竞争力,实现大学组织“学术卓越”和“高效管理”的双重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认知及周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3家三级医院278名科研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周围科研人员学术不端发生情况及学术不端行为意向。结果将回收的217名科研人员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被调查者对科研诚信、伪造等相关概念了解率不足20%。不到50%的科研人员选择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劝阻、举报或者认为学术不端论文的所有作者均需得到惩罚。49.31%的调查对象表示周围科研人员至少有过9种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一种,37.33%的被调查者表示周围科研人员至少有伪造、篡改和剽窃行为中的一种。周围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调查及被调查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均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学术不端行为是不当署名。统计分析显示科研诚信认知与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呈负相关。结论三级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知识缺乏,学术不端形势不容乐观,急需采用综合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简介:学术自由本质上是个学术干预问题。学术干预有内、外干预之分,内部干预主要发生在学术自由权利主体之间;外部干预主要表现为学术共同体外部力量对学术共同体的干预。针对学术干预的特点,法律应对的"有限性",学术自由权利保护不可避免地要诉求于道德规范。减少学术干预其实就要求干预者保持学术宽容。不宽容有人性基础,学术不宽容往往基于竞争、保守、偏见和优越感四类原因而形成。功利主义、中立性原则和尊重他人原则可作为学术宽容的伦理依据。保障学术自由,实践宽容伦理应关注如下问题:(1)宽容的主体。权力性的主体和相关制度应当宽容。(2)宽容的方法。宽容不能有意回避竞争,应当相互宽容和淡化等级制。(3)宽容的范围。个性行为和思想应当被宽容。(4)宽容的限度。宽容悖论不能作为限度的标准。"无伤害原则"也不应作为限度的原则。
简介:2012年5月26日,由《云梦学刊》和《社会科学论坛》联合主办的“学术管理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人民日报》、全国社科规划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天津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报》、《文艺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科联、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学刊》、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科学论坛》、《云梦学刊》等单位的35位学者参加了论坛。《社会科学论坛》社长兼主编赵虹主持了开幕式,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新明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