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牙合]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性开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性开骀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长期稳定性 正畸一正颌手术联合矫治
  • 简介:近年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能够提供最稳定的强支抗而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微螺钉种植体能否形成骨结合及其稳定性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骨结合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全口义齿软衬后不同牙尖斜度条件下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情况,分析牙尖斜度对软衬后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选择标准无牙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建立无牙下颌和软衬全口义齿有限元模型,采用双侧后牙垂直加载,牙尖斜度选取0°、10°、15°、20°、25°、30°,对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30°不同牙尖斜度各组间垂直向位移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位移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与10°最小;(3)加载后不同牙尖斜度软衬模型义齿软衬层组织面与黏膜表面始终贴合.结论:全口义齿牙尖斜度在0°-30°之间时,软衬材料可以较好的适应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动度以0°与10°最小.

  • 标签: 义齿 全口 下颌 稳定性 软衬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不同螺纹螺距因素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ro/E软件、Hypermesh软件及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类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3种螺纹螺距(0.8mm、1.6mm、2.4mm)在分别垂直和水平加载时,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对不同螺纹螺距种植体来说,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时0.8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小,2.4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大。结论:螺纹的螺距对垂直相对位移有影响,对水平相对位移影响不大。随着螺距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向载荷的抵抗力减弱。水平加载时,螺纹的螺距对颈部微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种植 螺纹型牙种植体 即刻负载 三维有限元 微动 初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矫正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患者术后上颌骨的稳定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4例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均行改良LeFortⅠ型截骨术前徙上颌骨,其中29例患者同期行BSSRO和/或颏成形术,术后随访时间≥12月.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齿槽座(A)点、后鼻嵴(PNS)点、∠SNA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术后1年以上(平均19个月)水平向复发率为(20.10±18.09)%;垂直向复发率为(34.78±32.89)%.∠SNA术前平均为77.9°,术后即刻为82.3°,术后1年以上为81.4°.水平向复发率与上颌骨前徙量无相关性(P>0.05),但垂直向的复发率与上颌骨下移量呈正相关性(P<0.05).通过对15例连续随访患者资料的方差分析提示,上颌骨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前徙术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发,其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垂直向的复发率与颌骨下移量成正相关.

  • 标签: 正颌外科 唇腭裂 上颌前徙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骨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正颌手术前接受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7.5±1.5个月。对患者正颌术前(T0)、正颌术后即刻(T1)、正颌术后至少12个月(T2)的咬合、头颅侧位片、MRI检查结果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正颌术后髁突和下颌骨的位置变化。结果:正颌手术(T1)纠正了所有患者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前伸运动及侧方斜导运动。正颌手术平均下颌骨前移量(YAxis-B,T1-T0)为(5.05±3.54)mm。与T1相比,T2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参数无显著改变。下颌骨位置参数中,仅Y轴到B点的距离(Y轴-B)在T2与T1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改变量平均值为(-1.64±2.48)mm,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Y轴-B改变值〈2mm(84.6%),仅2例患者出现〉2mm的后退(15.4%)。结论: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可增加ICR患者正颌手术的稳定性,可能是关节功能[牙合]板保守治疗能够稳定ICR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

  • 标签: 板治疗 特发性髁突吸收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复发率
  • 简介:一场关于矫正结果长期稳定性的"正畸拳击赛"傅民魁1994年7月13-14日,作者应邀参加了日本亚历山大矫正技术研究会成立10周年在大阪举行的学术会议,会上邀请了美国R.G.Alexander及R.M.Little教授,作"有关矫治结果长期稳定性"的相...

  • 标签: 傅民 下切牙 拔牙矫治 矫正技术 牙弓 口腔正畸科
  • 简介:目的:研究全口义齿排牙后牙不同倾斜角度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模型,参照丸森贤二的分类法分别采用Monson型排牙法、anti-Monson型排牙法及flat型排牙法进行后牙区排牙,以lcm厚的橡胶垫在患者口内做咀嚼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始终是Monson型排牙法最稳定,flat型排牙法和anti-Monson型排牙法不稳定;下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应根据牙槽嵴的形态选择不同的排牙法;结论:全口义齿后牙区排牙时,倾斜角度不同对义齿固位与稳定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牙 倾斜角度 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一牙位的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的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上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上的骀力中心点与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的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牙位的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的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 标签: 接触 T-ScanⅡ肌接触位 牙尖接触位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调拌方式(人工,机调)下,2种藻酸盐印模材(金玛克专用,普通藻酸钾)精度的变化。方法:按调拌方式和印模材种类分4组:A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金玛克印模材;B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藻酸钾印模材;C组为人工调拌金玛克印模材:D组为人工调拌藻酸钾印模材。采用特制的金属模具取模后灌注石膏模型,再测量模型尺寸变化差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机调的2种印模材精度均好于人工调拌组;而金玛克专用印模材在机调组中的精度好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人工调拌下金玛克印模材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的精度差值差别并不显著。结论:使用自动调拌机调拌的印模材精度优于人工调拌,而以专用的印模材精度最高。

  • 标签: 藻酸盐印模材料 调拌 精度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目的对下颌前突的骨性Ⅲ类错He畸形合并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病例,通过不拔牙矫治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消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改善面部美观。对象与方法一男性少年曾被建议正颌手术治疗。现舌体较大并运动异常,舌系带短,双侧咀嚼肌活动失衡,腭扁桃体肥大及上牙弓狭窄。由此引起的He干扰造成下颌偏斜。后牙临床冠短导致He平面和Spee曲线异常。结构和功能的不对称对关节的形态和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矫治目标是扩大上牙弓并促上颌向前下生长。通过固定矫治器直立后牙重建功能He平面,结合舌弓或上颌扩弓导板,解除He干扰。结果下颌矫正到合适的位置,B点后移,功能He平面重建,建立了基本正常的覆He覆盖。后牙达到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A点前移,有效地改善了颌骨及牙齿的咬合关系。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肌功能训练及牙齿正位器的戴用利于通过调整舌活动空间的大小、舌体位置和功能建立良好的口周环境、调整口周肌肉的活动以及建立正确的呼吸习惯,这些是能够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严重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 非手术疗法 不拔牙 矫治 咬合关系 长期稳定性
  • 简介:一、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汉族。主诉:“地包天”、牙齿不齐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即出现前牙反颌,未行治疗,家族中有类似错颌情况,全身状况良好。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凹面型,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否认口腔不良习惯。口内检查:恒牙(牙合),17、27、45口内未见,双侧尖牙、磨牙近中关系。上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基本居中,下牙列中线右偏约3mm。前牙反覆盖约3mm,反覆(牙合)约3.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切牙对刃.

  • 标签: 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 牙齿不齐 骨性Ⅲ类 稳定性 矫治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因上颌前突而行拔牙矫治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4例,均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技术内收上颌前牙.对其中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种植钉,对另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6、7间颊侧植入种植钉.比较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松动率.结果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的比较,位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23.38%,位于6、7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6.74%,前者松动率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植入于上颌6、7间颊侧,种植钉稳定性优于植入于上颌5、6间颊侧。

  • 标签: 种植钉 内收前牙 稳定性 松动率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以及Von-Mises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种植体结构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建立颈部有螺纹和无螺纹三维种植体模型,利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牙齿咬合面与上颌骨长轴面形成的倾角为45。,沿此方向施加120N的力作用在牙冠顶部,以模拟实际咬合状态受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即刻负荷(即骨一种植体之间摩擦系数0.3)和骨愈合后期(即骨一种植体之间为绑定接触)两种加载情况下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即刻负荷的条件下,Von-Mises应力、应变在颈部光滑的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分布均匀,峰值分别为28.654MPa、0.01334mm;而颈部有螺纹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52.630MPa、0.015864mm。在骨愈合后期,颈部光滑的种植体,在相同咬合力作用下,皮质骨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6.975MPa、0.010272mm;而具有颈部螺纹设计的种植体所引起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5.857MPa、0.010234mm。在骨愈合后期,增加种植体颈部的螺纹设计使得皮质骨所受Von-Mises应力减小1.118MPa、应变峰值也有减小的趋势。结论:即刻负载种植时,增加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在种植体一骨愈合后期,颈部的微螺纹结构可使种植体一骨接触界面的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有所减小,并且有效改善了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有助于其长期稳定性及种植成功率的提高。

  • 标签: 种植体 颈部 螺纹 有限元分析(FEA)
  • 简介:正畸学作为颌面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许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口腔正畸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愈来愈多。其中成人患者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就成年人接受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成人 正畸治疗 相关因素
  • 简介:粘结桥因磨牙少且为固定修复,曾一度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随之发生的诸多问题改变了医患对该修复体的看法.近年来不少学者又对影响粘结桥使用寿命的因素如病例选择、设计、牙体预备原则与要求、金属支架处理、粘结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大提高了粘结桥使用寿命.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粘结桥 牙齿松动度 耳修复体 牙体预备
  • 简介:目的:制备辛伐他汀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初步探索辛伐他汀促进牙髓修复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温敏性缓释凝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缓释效果并绘制释放曲线。大鼠磨牙行活髓切断术,分别以载有辛伐他汀的壳聚糖缓释凝胶(简称辛伐他汀缓释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凝胶(简称空白凝胶)、氢氧化钙盖髓,并设对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3、7、14、28d处死,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牙髓情况。结果:37℃下,空白凝胶15min内凝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8min内凝固。48h辛伐他汀快速释放,60d后达到溶质梯度平衡,凝胶内的辛伐他汀持续平稳释放,累计释放率为61.5%。活髓切断术后,氢氧化钙组28d受试牙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组术后7、14、28d的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空白凝胶组未见高密度影像。HE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术后7d盖髓断面牙髓结构正常,成牙本质样细胞向断面聚集并形成早期钙化团块,28d形成早期钙化桥;氢氧化钙组术后7d表现为盖髓剂下方断面和髓腔内牙髓组织凝固性坏死现象,失去正常结构,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结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作为盖髓剂,其组织相容性好,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潜能。

  • 标签: 辛伐他汀 壳聚糖温敏性凝胶 活髓切断术 盖髓剂 修复性牙本质
  • 简介:临床上经常遇到各种原因造成的牙齿[牙合]面不同程度的磨耗,而牙齿重度磨耗病因复杂且其危害严重,所以,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牙齿磨耗的类型、病因、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牙齿磨耗进行综述。

  • 标签: 牙齿 磨耗 磨损
  • 简介:本文提出探讨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脑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脑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脑的特定功能区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应成为脑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功能核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