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等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检查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不符合者27例(61.4%),完全符合者17例(38.6%);在因早期浸润而行宫颈锥切术27例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的仅11例(39.3%),在宫颈锥切术后,对发现的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4.5%);因CNⅡ级或Ⅲ及有微小浸润而行全子宫切术9例(20.5%);对行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在18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阴道镜下的多点活检术不能将其取代。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具CINⅢ级且想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切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病变CIN)的效果。方法130例经细胞学、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病变患者行LEEP。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情况。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并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各级CIN一次性成功率达96.9%,平均手术时间6±1.3分钟,出血量平均为8±2.4毫升,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51.5%,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9.1%、下降29.2%。结论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
  • 简介:目前,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是子宫颈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宫颈锥切有激光法,冷刀法(CKC)和环行电切法(LEEP)等。宫颈冷刀锥切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常用手术方法之一,手术采取锥形或楔行切除部分宫颈,范围包括鳞柱上皮移行带、全部或部分宫颈管。我院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病变(ON)41例,通过相应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治疗 护理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早期子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价收治的64例宫颈上皮病变患者为参考目标,分析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期间结合科学护理措施的效果,从而对患者治疗效果展开讨论。结果:给予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治疗过程中结合科学围术期护理方法,有效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保障。结论:将宫颈冷刀锥切术应用在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治疗期间,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提高患者病情康复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具有临床大力推广意义。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包括浅宫颈环切术(SRE)、深宫颈环切术(DRE)、宫颈锥切术(LEEPC)。评价LEE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宫颈塑形效果。结果93例患者中,接受接受SRE、DRE、LEEPC术式的患者分别为39例、34例、20例。术后6个月,CIN的治愈率为93.54%(87/93).CINII级病例中,有2例标本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率为2.2%(2/93),无一宫颈糜烂复发,LEEP术治疗的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率为95.70%(89/93),行SRE、DRE、LEEPC的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率分别为97.43%(38/39)、94.11%(32/34)、90.00%(18/20)无宫颈粘膜外翻、宫颈管狭窄、宫颈松弛。结论针对CIN的不同级别选择相对应的LEEP术式,治愈率高,宫颈塑形效果好,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应用环形电切术切除子宫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使用麻醉药,手术时间3~12min,术中出血量3~45mL,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血1次,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未再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后治愈。未出现感染者。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仅可以治疗宫颈疾病,保留生育功能,而且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标签: 宫颈癌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上皮内瘤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73例宫颈上皮肉瘤病变CIN)及宫颈糜烂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病变情况给予不同LEEP术式治疗,分别划分为浅宫颈环切术(24例)、深宫颈环切术(26例)及宫颈锥切术(23例),对比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下的患者疗效水平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LEEP手术方案治疗后,本研究73例患者的总体手术疗效均相应较好,组41例CIN患者总体治愈率总体达95.12%,32例宫颈糜烂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3.75%。结论针对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患者,科学选择对应的LEEP术式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强化临床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合理抉择应用。

  • 标签: 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LEEP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共收治124例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均实施相应护理,护理后,对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治疗时间(9.6±2.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3±1.1)d,101例患者术后出血量少于20mL,占81.5%;3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宫颈癌,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余1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宫颈上皮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形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共收治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患者8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LEEP术式治疗。LEEP术式包括前宫颈环切术(SRE)、宫颈锥切术(LEEPC)和深宫颈环切术(DRE)。对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行SRE术的患者25例,行DRE术治疗患者28例,行LEEPC术治疗患者29例。随访结果显示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治愈率为92.1%(35/38),病例残留率为5.2%(2/38),复发率为2.7%(1/38)。LEEP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为93.2%(41/44);显效率4.5%(2/44);无效率2.3%(1/44)。结论对于不同的宫颈疾病采用不同的LEEP术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具有个性化的方案进行治疗。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LEEP(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LEEP术式在宫颈上皮病变宫颈糜烂等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78例患者中,宫颈上皮病变患者28例,宫颈糜烂患者50例,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治愈率为96.43%,宫颈糜烂患者治愈率为94.00%,宫颈黏膜外翻发生率为5.13%,术后3个月患者宫颈塑形满意度为94.87%。结论宫颈疾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接受不同LEEP术式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LEEP(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CIN宫颈糜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不同LEEP术式分为A组(38例)、B组(33例)、C组(29例),其中A组为浅宫颈环切术(SRE),B组为深宫颈环切术(DRE),C组为宫颈锥切术(LEEPC),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宫颈塑形满意度。结果A、B、C三组宫颈糜烂和CIN治愈率(94.73%、90.90%、93.10%)无显著差异性(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7.89%、3.03%、10.34%)未显示高度差异性(P>0.05),三组宫颈塑形满意度(92.10%、96.96%、89.65%)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SRE、DRE、LEEPC治疗CIN宫颈糜烂治愈率均较高,且术后宫颈塑形效果佳,应针对宫颈病变程度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促进患者预后质量提升。

  • 标签: LEEP CIN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选择有效的LEEP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宫颈糜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LEEP术式进行治疗。评价不同LEEP术治疗CIN宫颈糜烂的疗效,以及术后宫颈塑形效果。结果CIN患者治愈率为高达91.84%(45/49);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为93.5%(72/77);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度为93.65%(118/126)。结论根据患者宫颈疾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LEEP术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及术后塑形效果。

  • 标签: LEEP术式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宫颈上皮病变CIN)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CIN患者6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LEEP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病灶残留、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35min,平均用时14.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75mL,平均为7.6mL。11例患者(16.18%)有病灶残留,再次手术后彻底治愈。68例患者均无继发性感染,无复发,未出现宫颈管粘连情况。结论LEEP易于操作且用时较短,出血较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在CIN治疗中具有确切临床效果。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灶残留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低度宫颈上皮病变CINⅠ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hTERC基因在预测CINⅠ向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进展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病理活检确诊为CINⅠ的病例110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10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根据FISH对hTERC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研究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对照组(hTERC基因扩增阴性),对所有病例随访2.5年-3年,每半年进行TCT细胞学复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和(或)宫颈活检,跟踪其临床转归。结果110例CINⅠ有10例hTERC基因表达阳性、100例hTERC基因表达阴性,阳性率为9.09%。随访至2.5-3年,研究组有6例(60%)进展为CINⅡ、1例(10%)进展为CINⅢ、2例仍为CINⅠ、1例(10%)转归为正常,对照组3例(3%)进展为CINⅡ、0例(0%)进展为CINⅢ、31例仍为CINⅠ、66例(66%)转归为正常。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进展为CINⅡ或CIN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为正常及仍保持CINⅠ的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TERC基因在CINⅠ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CINⅠ患者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有望可以用作预测其发展到更高级别上皮病变的良好指标。

  • 标签: hTERC 基因,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93-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EC)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归纳总结共我院近3年来400例TCT结果异常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分别行3、6、9、12点常规活检和阴道镜下活检,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选择和病变部位、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行常规活检的200例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82例,CINI34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宫颈癌34例,200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的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18例,CINI57例,CINⅡ48例,CINⅢ51例,宫颈癌26例。结论阴道镜下活检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电子阴道镜下活检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