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滑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留置PICCO导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均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导管滑脱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8.8%,细节组是2.9%,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细节组是97.1%,细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留置PICCO导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导管 滑脱率
  • 简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创或无创的医疗管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一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然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管道滑脱现象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同时,频繁地脱管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甚至导致纠纷。有调查发现15%的管道滑脱事件是由医疗护理失误导致的,而超过50%的医疗护理失误是可避免的。

  • 标签: 管道滑脱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 口腔气管插管 导管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择来我院ICU就诊的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展开调查,统计出68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成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滑脱发生率、口腔清洁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口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导管滑脱概率比对照组低,其口腔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ICU 口腔气管插管 导管滑脱 综合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管道正确评估能力,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客观因素,吸取教训,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气管导管二次滑脱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非计划性拔管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气管导管 滑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对预防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导管滑脱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选取36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实施了护理风险干预的36例设为观察组,而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3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出现导管滑脱和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脱管率未5.6%,对照组的脱管率未1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58例为对象,按护理方法比较各组干预效果,同时分析气管导管滑脱的原因。结果:两组导管滑脱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7.24%;观察组发生几率为3.45%,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干预的效果,降低气管导管滑脱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病人 气管导管 滑脱原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品管圈(QCC)是一个质量管理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以提高质量的工作方式1。我院泌尿外科在辅导员带领下,于近期开展了提高患者知晓防导管滑脱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措施为主题的“达人圈”品管活动,对提高患者防导管滑脱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防导管滑脱措施 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躁动、自行拔管、气管导管固定不牢靠、气囊问题、外出检查中导致导管不慎滑脱及护理人员护理不到位。结论神经外科只有切实将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预防工作做好,才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导管滑脱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根因分析法对导管滑脱护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善策略。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进行血液透析导管滑脱预防期间自制新型固定带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9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干预组( 30 例):采用自制新型固定带展开导管滑脱预防干预;对照组( 30 例):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展开导管滑脱预防干预;就组间导管滑脱发生率、导管舒适性比例、活动性比例以及牢固性比例展开对比。 结果: 干预组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导管滑脱发生率( 3.33% )低于对照组( 36.67% )明显( P<0.05 );干预组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导管舒适性比例( 96.67% )、活动性比例( 93.33% )以及牢固性比例( 87.88% )均高于对照组( 70.00% )、( 66.67% )以及( 66.67% )明显( P<0.05 )。 结论:自制新型固定带的有效应用,可使得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导管滑脱发生率显著降低,并同时将导管舒适性比例、活动性比例以及牢固性比例显著提升,最终充分实现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自制新型固定带 血液透析导管滑脱 导管滑脱发生率 导管舒适性比例 活动性比例 牢固性比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出现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50例,分析患者的资料,寻找到患者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引起导管滑脱的因素主要包含有患者情绪、气囊问题、护理人员操作问题等,需要立足于这些影响导管滑脱的因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最大化的减少导管滑脱现象的出现。结论: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所总结的导管滑脱影响因素,帮助患者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出现与导管滑脱有关的危险事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导管滑脱 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10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结果:危险因素主要有躁动、自拔管等。要及时识别这些风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更好地发挥防范作用。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只有有效预防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才能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导管滑脱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记录信息和护理的相关记录实施分析,总结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 同时寻找出可解决的预防措施。结果: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躁动、自行拔管等, 要及时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预防措施, 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对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结论经过对神经外科护理中潜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显著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情况, 降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危险因素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记录信息和护理的相关记录实施分析,总结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 同时寻找出可解决的预防措施。结果: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躁动、自行拔管等, 要及时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预防措施, 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对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结论经过对神经外科护理中潜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显著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情况, 降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危险因素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根因分析法的效果。方法将68例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按照随机数字法其中30位患者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30位给予根因分析法(观察组)。结果68例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在干预前性别年龄病史等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进行根因分析法患者对比常规处理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高。结论在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中选择根因分析法要更有效,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

  • 标签: 导管滑脱 护理不良事件 根因分析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中利用根因分析法的效果。方法 用2018年5月-2019年10月于院内治疗的88例置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3例和4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根因分析法,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明显略少;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略高,参照组不及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导管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讨导管风险评分能否降低老年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老年疾病科住院的9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取留置胃管时使用导管滑脱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对照组按常规留置胃管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住院留置胃管患者采取导管风险评分,可以提高护士导管风险意识,规范导管护理,有效降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并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导管风险评分 非计划拔管率 老年患者 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