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邹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9-01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以婴幼儿及儿童多见,以春夏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的瘙痒性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蚊虫叮咬引起,破损发生在四肢、躯体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风团样损害,包括风团小疱、风团丘疹,颜色为红色,大小与绿豆、花生米相近,形状似纺锤形。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进行阐述。1导致丘疹性荨麻疹发生的原因及症状有哪些?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原因较为简单,节肢动物叮咬为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包括蚊子、螨、臭虫、虱子等,虫类可以通过口器刺入皮吮血,此过程中期唾液、部分口器如果残留在皮内,则会诱发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除了虫类叮咬外、各种消化功能障碍和某些食物如蛋、虾、蟹、奶、鱼等可能与某些患儿发病有关。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临床的症状表现如下:一般幼儿及儿童较多,成人较少,皮损为躯干四肢伸侧的群集性或散在性、绿豆大小至花生米大小的略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有的皮损可有顶端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疱液清凉、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淡红色,新旧皮损常间隔存在,红肿明显,常因剧烈瘙痒而影响睡眠,挠抓后可以引起激发感染,皮损一到两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2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旦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积极寻找其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抗组胺类药物临床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一般选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扑尔敏等药物,疗效较好。★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乳膏外用,具有抗炎的功效,炉甘石洗剂也常用于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清凉止痒的功效,若皮疹出现糜烂可用1.5%-3%的硼酸溶液或0.9%生理盐水湿敷。★维生素类维生素C、抗组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在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抗生素丘疹性荨麻疹如果发生感染,则可以加用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乳膏等外用,从而减轻感染症状。3丘疹性荨麻疹该如何预防呢?丘疹性荨麻疹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更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丘疹性荨麻疹有哪些预防措施呢?下面对其介绍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消疹汤为基本方治疗小儿丘疹荨麻62例,并配合中药水煎外洗,用药3—7剂后皮疹均全部消退,临床疗效显著。附2则案例以资验证。

  • 标签: 消疹汤 丘疹性荨麻疹 小儿
  • 简介:丘疹荨麻,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每年的春季开始,夏秋季节,有的一年四季不断,尤其夏秋季节为重,在小儿身上不断出现不规则的成群分布的梭形红色丘疱疹或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有的经搔抓继发皮肤感染形成脓胞疮。现简要介绍一下对丘疹荨麻认识与防治。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婴幼儿 儿童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急性丘疹荨麻患儿治疗实践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包含的对象是74例来我院就诊的急性丘疹荨麻患儿,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9月-2021年6月,以双盲法为客观依据将患儿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参照组(37例)与实验组(37例)。运用西医治疗参照组患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探究适宜治疗急性丘疹荨麻患儿的手段。结果:组间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优于参照组患儿,统计学表示为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急性丘疹性荨麻疹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小儿丘疹荨麻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将66例小儿丘疹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予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对照组33例予依巴斯汀片治疗。两组均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小儿丘疹荨麻,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外科清热止痒洗剂 依巴斯汀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丘疹荨麻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抽取在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丘疹荨麻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8例,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21例,显效的有6例,有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年后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丘疹荨麻的相关病因,要采取适宜的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疗效以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丘疹型 荨麻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丘疹荨麻(papularurticar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门诊收治的丘疹荨麻患儿临床资料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平均皮肤止痒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02%(44/5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平均止痒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丘疹荨麻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 急性丘疹样荨麻疹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丘疹荨麻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120例丘疹荨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痊愈3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适、全面的护理方式不仅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丘疹型 荨麻疹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丘疹荨麻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西替利嗪5mg/次,1次/d,连用10天,同时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对症治疗;治疗组应用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10天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0%(P<0.05),治疗组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丘疹荨麻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 标签: 荨麻疹 丘疹性 针刺 放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疹荨麻患儿对食物变应原的不耐受程度,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治思路。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7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sIgG)浓度,观察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27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s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鸡蛋>牛奶>鱼>大豆>螃蟹>西红柿>鸡肉、牛肉、小麦>玉米>猪肉、虾米>蘑菇。病例中总阳性率92.13%。结论儿童丘疹荨麻血清食物变应原sIgG检测阳性率高,提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食物的不耐受有一定的相关,尽早发现患儿的不耐受食物,及时制定限食食谱,有望降低患儿的发病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物不耐受丘疹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丘疹荨麻患者运用针对护理产生的价值。 方法 将本门诊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丘疹荨麻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方法为基础开展护理,每组24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丘疹荨麻患者中应用针对护理可以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丘疹型 荨麻疹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急性荨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小儿急性荨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治愈的有28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其中2例出现嗜睡、1例出现口干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6.5%.结论小儿急性荨麻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使用抗组胺药物、抗生素等药物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同时,相关医务人员还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以便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关键词小儿急性荨麻;临床诊断;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7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0-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