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PubMed、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OLT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软骨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OLT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OLT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OLT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OLT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OLT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疾病 骨软骨损伤 距骨 治疗
  • 简介: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关节炎(OA)不仅是软骨发生退行变的过程,同时软骨也发生着改变,其在维持软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作用下,软骨的重塑过程使软骨承受更高的应力。软骨损伤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扩大了软骨之间异常的交流通道,软骨代谢产生的生物调节因子通过扩大的生物学交流通道直接促进软骨的退变。因此,研究软骨内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新生血管形成、软骨之间的生物学交流以及软骨的重塑过程,将会对OA的研究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解剖结构、生物力学、重塑和治疗等方面对软骨在OA中的改变及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软骨下骨 骨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节段强化;15例肝炎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肝脏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炎性病变诊断可靠的提高具有帮助。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急性梗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肾脏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腰腹痛、或伴有呕吐,行泌尿系彩超检查及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2例患者双肾彩超均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提示WBC不同程度增高,行腹部增强CT检查见肾脏不增强,可确诊。结论肾脏急性梗死临床发病率低,缺乏临床特异性体征,容易误诊,及时行腹部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 标签: 肾脏,局灶性梗死,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胸部外伤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并与胸部平片进行对比。结果51例胸部外伤患者中,肋骨骨折47例,肋软骨骨折2例。MPR灵敏度(89.6%)和特异度(95.3%)最高,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78.6%,要高于CPR、VR、SSD、MIP,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肋骨及肋软骨损伤,可提供更准确、清晰的影像信息,对明确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肋软骨损伤
  • 简介:背景:鹿茸是惟一可以周期再生的哺乳动物类器官,其软骨组织内富含血管。研究鹿茸血管化的软骨,对于揭开鹿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综述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及机制探索、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为组织工程中组织的修复提供医学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与CNKI数据库。在PubMed中的检索词为deerantler,Bonetissueengineering,vascularizedcartilage;在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鹿茸,组织工程,鹿茸血管化软骨。纳入涉及鹿茸组织学与形态学、鹿茸软骨、血管化软骨以及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章,排除与内容无关和重复文章。结果与结论:(1)通过初检与筛选共纳入51篇文献;(2)鹿茸是一种可以周期再生的软骨/组织,与关节软骨不同鹿茸的软骨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且生长速度极快可达2.7cm/d;(3)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鹿茸软骨组织的血管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与机制,以及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对利用鹿茸软骨组织血管化机制在临床上进行工程软骨血管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细胞因子类 软骨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已婚,文员。因发现右髋部肿物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患者发现右髋部有一肿物,当时肿物体积尚小,亦无临床症状,患者未予重视,之后,肿物体积逐渐增大,近来渐渐出现局部酸胀不适等症状,仰卧位及行走时尤为明显,且患肢活动较健侧受限,故前来我院求诊。患者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无患慢性疾病,无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嗜烟,无嗜酒。入院专科检查:右髋部可见局部肿物隆起,大小约5cm×4cm×4cm,

  • 标签: 髋臼前缘骨软骨瘤 良性骨肿瘤 手术治疗 个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脏结节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肝脏结节增生患者设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与治愈率分别为100.0%、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与58.3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56%)低于对照组并发症(33.33%)发生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结节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相比于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在临床手术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 标签: 肝脏 外科手术 局灶结节性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结节增生患者42例,分别使用超声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方面,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准确度显著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肝脏结节增生的准确度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 超声检查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