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有效方法,菌移植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但现有的菌移植方案差异较大、菌移植效果不可控制、缺乏统一标准,影响着菌移植的临床推广。文章首先对菌移植进行了简述,其次探讨了影响菌移植效果的因素,旨在为促进菌移植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菌群移植 影响因素 菌群 治疗
  • 简介:摘要:枕下肌因其位置特殊,结构复杂,其病变可导致多种头颈部疾患的发生,为更加系统和深入认识枕下肌致病机制,本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分析,将从神经及血管的机械性卡压及炎性刺激、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紊乱、本体感觉传入异常及脑脊液环流异常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 标签: 枕下肌群 肌硬膜桥 寰枢关节紊乱 本体感觉 脑脊液环流
  • 简介:【摘要】肠道菌不仅仅会影响新生儿的机体免疫、生理发育,还可有效抵抗病原体、维持机体的血脑屏障、胃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还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与新生儿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新生儿 神经发育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等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局限。“微生物 - 肠 - 脑轴”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能是比传统治疗手段更为安全和经济有效的方法,肠道菌非常庞大,目前针对它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主要对该模式的治疗方式进展进行综述,以记录当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程。

  • 标签: 肠道菌群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菌与人体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研究肠道菌的诊疗现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重建肠道菌在肿癌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相关阐述,主要将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进行详细探讨。重建菌最关键的方式为洗涤菌移植,它可以降低肿瘤疾病进展速度,减少肿瘤治疗相关不良状况的产生,同时还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提高机体免疫,是临床肿瘤治疗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肠道菌群重建 洗涤菌群移植 肿瘤治疗 经内镜肠道植管术
  • 简介:摘要:人体口部中定植约有七百种细菌,这些组成了人体口腔微生物组,是人体中最复杂的细菌群体之一,同时还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的研究重点(口部、鼻腔、阴道、小肠、肌肤)的所在。近年来,由于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进行,我们对口服微生物学的了解也越来越广泛,不但深入分析了口腔微生物学在龋病、牙周病和口腔癌等疾病产生与发展中的影响外,还发现了口服微生物学也与身体系统疾病有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错误的妊娠结局和心血管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口腔微生物都借助唾液直接由口腔内流入下游的消化系统中,它和消化系统疾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口腔菌与消化疾病的联系,以及口腔菌在诊断中的应用做出了一些介绍。

  • 标签: 消化疾病 口腔菌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元谋县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分离菌株,分离到的菌株行对硝基苯甲酚(PNB)生长试验,28℃生长试验,耐热触敏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共分离到61株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51株,占83.61%,牛分枝杆菌4株,占6.56%,非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9.83%。总耐药率为18.18%,其中初治耐药率为16.33%,获得性耐药率为33.33%。耐2种药物以上者占90%,不同年龄组耐药情况随年龄的增长耐药率逐渐增高。结论 元谋县分枝杆菌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获得性耐药率高于初治耐药率,必须长期坚持并加强结核病规范管理工作。

  • 标签:   结核菌  分型  耐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其口腔微生物菌分布情况。方法:将9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以对照组与实验组区分,每组49例,通过口腔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微生物菌构成分布以及口腔常见细菌计数。结果:实验组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计数,奈瑟菌、韦荣菌、链球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其口腔微生物菌之间存在关联性,临床在治疗时可以应用口腔微生物菌相关指标辅助评估治疗效果,使口腔菌维持动态平衡,以此减少疾病复发。

  • 标签: 复发性 口腔溃疡 口腔微生物菌群分布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肺癌应用中对患者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医院肿瘤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诊肺癌患者,共计58例,随机分设常规组、实验组各29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肺癌症候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肺癌 集束化护理干预 症状群 负性情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氟维司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40例患者采用依西美坦治疗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使用氟维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获益率。结果:在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氟维司群 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患者出院后以微信护理模式实施院外护理的施护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19.01-2021.12期间,在我院就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出院后提供常规随访与微信护理模式施护,统计施护质量。结果: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2=5.165)。结论:通过以微信护理模式实施院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及控制疾病发展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微信群 心理护理 施护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及对症状、肠道菌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组-对比组、研究组(均n=50),分别采纳常规护理、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肠道菌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比组更短;干预后,研究组肠球菌属、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较对比组更高;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小儿急性腹泻复发率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消退间、肠道菌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降低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 症状 肠道菌群 复发率
  • 简介:摘要:人体胃肠道存在正常菌,该菌是宿主体内形成的定植微生物群落,也是宿主机体必需的菌,所以正常状态下,对机体有益无害,但若菌群失调,则会产生大量致病微生物,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此,本文将分析肠道菌微生态平衡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肠道菌群 微生态 老年人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开展强化护理模式其临床症状、肠道菌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强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属照顾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患儿止泻时间、肠道菌恢复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护理治疗当中,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肠道菌恢复效率,减少治疗后复发率。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模式 肠道菌群 复发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B链球菌(GBS)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入院检查的360例围产期孕妇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GBS阴性组(300例)与GBS阳性组(60例)划分,统计不同孕妇的GBS感染率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阴道与直肠联合检测,有助于GBS阳性检出率的提升,不同部位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标本对于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分析,差异明显(P

  • 标签: 围产期 孕妇 阴道分泌物 B群链球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部感染效果。方法:选择2020~2022收治的98例急性肺部感染者为对象。按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单纯组(n=49)、联合组(n=49)。单纯组使用西医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单纯组治疗有效率为 73.47%,联合组为95.92 %,联合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两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肺部感染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肺部感染 中西医结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核心肌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与实验组(联合核心肌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两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疗效及复发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19.18±2.12)分更高于参照组的(17.12±2.89)分,而VAS评分(2.14±1.08)分更低于参照组的(3.25±1.03)分,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89%,P<0.05;而在2年复发率上,实验组仅7.84%,低于参照组的24.44%,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核心肌稳定性训练治疗更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康复,降低疼痛,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射频消融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