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肌腱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指肌腱断裂12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Kessler或Tsuge缝合法,使用可吸收医用膜、玻璃酸钠及奈氨匹林等材料及药物治疗,术后口服抗生素,早期辅以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TAM系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20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优10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采用促进肌腱内愈合及防粘连的材料及药物,术后早期辅以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使手指肌腱断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屈肌腱断裂 外科手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断裂患者采取不同修复术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82例于我院收治的手部肌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津下双套圈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目的以30例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患者为例,阐述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指浅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本院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41例,参照组执行非手术治疗方式,探究组执行指浅肌腱束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患者治疗后,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浅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优良率较高,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指浅屈肌腱束修复 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ZM缝合法修复儿童肌腱断裂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5例5指儿童新鲜肌腱Ⅱ区断裂患者使用ZM缝合法修复,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定期获得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儿均获得24周的随访,期间无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缝线异物反应、肌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均无需行二次肌腱松解手术。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标准:术后4周优良4例,术后8、12、24周优良5例。结论ZM缝合法治疗儿童肌腱损伤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效满意,可以作为儿童肌腱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案。

  • 标签: 腱损伤 儿童 修复 早期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98例行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术的患者,将98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平均分为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训练护理干预)与4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95.91%,参照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65.3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再次手术率、肌腱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应用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肌腱粘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筋汤对Ⅱ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Ⅱ区肌腱断裂后支具保护下早期舒筋汤熏洗,对照组只在支具保护下锻炼,测术后4、8、12周损伤肌腱的滑动距离。结果舒筋汤熏洗组肌腱无粘连,滑动良好,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舒筋汤熏洗具有良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标签: 屈肌腱粘连 手部功能支具 功能锻炼 舒筋汤熏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指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下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指,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下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目的: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通过研究拇长肌腱转位治疗有症状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拇长肌健转位治疗的18例有症状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9.4岁;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4w至7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且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0例;MRI显示跟腱断端距离为4.8~10.0cm。手术均采用拇长肌腱转位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跟腱;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并按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51.73±9.42)分提高至术后(91.02±5.96)分(P〈0.05)。Arner-Lindholm疗效评价,优14例,良4例,差0例,优良率100%。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跟腱再次断裂发生,踝关节跖、背伸功能较好,拇趾活动无不良影响。结论:拇长肌腱转位重建跟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能够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足的功能,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安全、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时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对活动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 标签: 肌腱转位 陈旧损伤 跟腱断裂
  • 简介:本文摘要报道20年来诊治了仅10例拟诊小腿跖肌断裂的伤害,小结其损伤持点(12项),附晚近5例的粗浅治疗经验。

  • 标签: 跖肌(Plantaris mus) 得宝松(Diprospa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行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行远程护理干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患者换药时间、疼痛减轻、功能训练以及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患者术后均有肌腱断裂、粘连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具有加速患者康复愈合效果、降低疼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 远程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术式(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及微型带线锚钉修复术治疗外伤性手指肌腱止点断裂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第二医院的外伤性手指肌腱止点断裂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微型带线锚钉修复)及对照组(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两组患者术后2、3、4个月行患指功能、伤口愈合评定,比较行两种术式后手指屈伸功能。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P和PIP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大于对照组;手运动功能TAM分级:试验组优23例,良6例,可1例;对照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结论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肌腱止点断裂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患指术后的屈伸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术式,较传统术式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微型带线锚钉 糖尿病 屈肌腱 止点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拇长肌腱转位修复慢性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慢性跟腱断近止点裂患者38例(38足),围术期护理的重点问题及康复护理要点。结果38例患者均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结论慢性跟腱缺损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拇长屈肌腱 慢性跟腱断裂 护理 康复
  • 简介:我科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对5例前臂肌腱修复术后的患者行功能康复治疗。经过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我们认为功能的恢复,除具体条件、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周密的康复计划外,还与良好的康复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 标签: 功能康复治疗 修复术后 屈肌腱 前臂 功能恢复 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