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加氯是对控制水厂出水中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加氯量对控制水厂出水的菌群含量和水厂生产成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原水中氨氮的含量是造成生产过程中加氯不稳的主要原因,用不同氨氮浓度的原水进行需氯试验,能有效的指导生产过程中加氯量 。

  • 标签: 氯耗 氨氮 普通加氯 峰点前加氯 折点加氯
  • 简介:摘要:由于折点加氯无需改变水厂原有工艺,也不需要新建水处理设施,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氯量,当水中的氯达到某一点时水中余氯含量最低,氨氮基本被去除,同时,还能对污废水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污水厂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应急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判断的情况。本文中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的应急药剂,探究了污水厂在保障出水稳定达标的同时,实现加氯量精准投加的较优方案。

  • 标签: 污水厂 折点加氯 次氯酸钠 氨氮 加氯量
  • 简介:摘要:胜利油田供水分公司民丰水厂是油田最早建设第一座,经过数次工艺改进,现在水质合格率受出厂水余氯影响较多,水厂新工艺2008年底投入运行,新工艺加氯系统对滤加氯控制比较理想,而滤后投加点要经过清水池,系统滞后相对较大,采用手动和流量配比,控制系统的调节特性不好,尤其是当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问题更明显;且民丰水厂原水供应和水厂水处理距离较远分属两个单位,协调相对反应较慢。民丰水厂滤后加氯取样点位置距离滤后加氯点4米左右,按流量计46厘米/秒计算,氯气从投加到取样管线返回到余氯仪只有10多秒时间,氯气在管线混合反应时间短,影响滤后余氯值测量准确度。后加氯取样管线在主管线上部,清水池水位低时,管线不满管或有空气,返冲洗2台反冲泵用水量比较大,主管线里只有很少水流过,影响到余氯测量结果,造成加氯量忽高忽低,加氯曲线上下波动。现在民丰水厂加氯控制方式为就地手动控制加中控室远程流量配比控制,这种方式随值班人员的经验、每次旋转的力度、清水池的停留时间等差异造成每次调节结果都不一样,调节方式很难保持出厂水余氯的恒定,影响出厂水合格率,增加了水厂职工劳动强度,同时因人为操作不及时调整加氯量造成氯气资源的浪费。水厂相关人员针对水厂实际情况,采取了四方面措施来改进加氯系统稳定水厂出厂水余氯。

  • 标签: 加氯   流量  位置  余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涤痰通脉汤加氯吡格雷共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参照组(35例),将氯吡格雷治疗应用在参照组中,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涤痰通脉汤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VAS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相较于参照组的(77.14%)要高(P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心绞痛 涤痰通脉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院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院急救护理流程在院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在院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院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转移回院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通过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所需时间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运用价值和意义。方法:80例行院抢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院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救护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我站接诊的急救8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进行院急救时分别开展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和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院救护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呼叫出车反应时长、急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有效救治时间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救护 效果
  • 作者: 陈寿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2-3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5期
  • 机构:四川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2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对病危、重病、急病患者实施的紧急抢救,为患者提供特别的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在医院的急诊过程中,如果急救人员对急救过程中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不熟悉,不仅不能及时进行抢救,还会延误抢救的时机。院急救在急诊医疗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突发疾病、意外创伤时,更是重中之重。那么,院急救原则和特点是什么?医院的急诊护理应怎样进行?下文将详细说明。

  • 标签:
  • 简介:摘要: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要消除这些隐患,办法就是安全生产的方针中提出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预防为主”的观念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而安全生产关口移,就是牢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把消除事故发生的关口移到事故发生之前,再移到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 标签: 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要消除这些隐患,办法就是安全生产的方针中提出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预防为主”的观念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而安全生产关口移,就是牢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把消除事故发生的关口移到事故发生之前,再移到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 标签: 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龄小儿门诊注射采用心理护理并观察该种方式对患儿的情绪作用。方法:设置9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设置2021年3月--2022年2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和心理组,一般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情绪稳定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一般组和心理组患儿情绪稳定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对照中,一般组患儿情绪稳定时间长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心理组,(p

  • 标签: 学龄前小儿 门诊注射 心理护理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院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3~2022.3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由家属送至急诊科,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应用院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和致残率。结果 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院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促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并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救治成功率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应用院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院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院急救各环节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残疾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院急救时间,降低患者残疾风险。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