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及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效果。方法  选择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100例 SARS-CoV-2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纳入病例组,将50例住院治疗的其他病毒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纳入参与组,对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将病例组患儿依据是否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发热程度VS其他病毒感染(38.48±0.74)℃<(39.41±0.25)℃,惊厥症状45例>10例,住院天数(10.25±2.11)d<(4.02±1.02)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7.60±0.21)10 /L<(10.15±0.74)10 /L,P<0.05,且研究组发热、咳嗽、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具有发热特点,且存在惊厥症状,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对低,利用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 新冠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
  • 作者: 严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5
  • 出处:《中外医学研究》2024年4期
  • 机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儿科  56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应用a1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42例,其中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a1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该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体征消失时间相对较早,并且影像学好转时间较早;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情况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α1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的效果较为突出,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

  • 标签: α1b干扰素 雾化吸入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免疫功能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治疗的76例小儿呼吸道RS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实施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研究组实施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炎症因子[包括肿瘤细胞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比较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比较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RSV感染患儿,其疗效明显,有利于降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值得推荐。

  • 标签: 连花清瘟颗粒 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 合胞病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入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合计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成果极为显著,其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提升(P<0.05),实验组展现出更快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康复进程,相比对照组,其所需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的炎性反应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 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干扰联合微波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宫颈糜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微波治疗,实验组加用干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排液持续时间及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联合微波治疗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促进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机制来改善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排液持续时间和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微波治疗 宫颈糜烂 治疗效果 排液时间 阴道流血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干扰α2b注射液联合干扰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来我院妇科门诊体检的89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对象展开前瞻性分析,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干扰栓治疗,研究组联合重组人干扰α2b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HR-HPV转阴率及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HR-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α2b注射液联合干扰栓可提高HR-HPV转阴率,对疾病进行及时干预,降低宫颈病变的可能,提倡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 干扰素栓 高危型HPV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患者中应用康复新液与重组人干扰α-2b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为研究时段,抽选在在此时段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25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重组人干扰α-2b治疗,其余25例分为观察组增加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CD3 、CD4 、CD4 /CD8 等免疫系统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更高、CD3 、CD4 、CD4 /CD8 免疫系统因子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患者中应用康复新液与重组人干扰α-2b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发挥免疫系统抑制细菌感染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康复新液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 宫颈炎合并HP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雾化吸入治疗中采用重组人干扰α2b,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α2b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促进病情康复,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治疗宫颈糜烂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101位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观察组(50名,给予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治疗)和对照组(51名,给予单独的重组人干扰治疗),将两组患者的阴道健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IL-6、TNF-α)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健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等炎症因子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使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阴道恢复健康,降低炎症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保妇康栓 重组人干扰素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宫颈糜烂患者共6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重组人干扰治疗,观察组重组人干扰加保妇康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总有效率、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联合保妇康栓对于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保妇康栓 重组人干扰素 宫颈糜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联合应用干扰及中医药扶正解毒清带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干扰治疗,观察组为扶正解毒清带汤+干扰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50%、对照组85.00%,P<0.05;施护前症状总积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症状总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HPV持续感染患者合用扶正解毒清带汤及干扰治疗能够促进HPV转阴,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HPV感染 干扰素 中医 扶正解毒清带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结核病诊断中,干扰体外释放酶连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参与研究的72例结核病患者,展开干扰体外释放酶连免疫检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比较2种检验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 72例患者,21例经病理确诊结核病,51例为其他肺疾病;干扰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灵敏度85.71(18/21)、特异度82.35%(42/51),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P<0.05)。结论 临床结核病诊断中,干扰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法具有操作简便、诊断精准性高等优点。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将重组干扰α-2a、更昔洛韦、阿昔洛韦三种药物用于治疗小儿水痘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治疗小儿水痘患儿120例,并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3个小组,即研究组、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40例,研究组使用采用重组干扰α-2a联合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1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2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1和对照组2之间有效率未见显著差异。全部病例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对照组1在第五天出现2例白细胞减少和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其余两组未见无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小儿水痘中,重组干扰α-2a联合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单用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水痘 重组干扰素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基因1b型慢性丙肝及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实施不同DAAs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选取基因1b型慢性丙肝及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56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8月份至2023年9月份,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索磷布韦与达拉他韦联合治疗法)和观察组(索磷布韦与达拉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法),各28例。结果:HCY RNA转阴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停药SVR4、SVR12时间病毒学应答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因1b型慢性丙肝及代偿期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中实施索磷布韦与达拉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法所展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索磷布韦与达拉他韦联合治疗法,虽然患者在用药之后相较于二联用药方法不良反应比较多,但是在缩短患者治疗疗程上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基因1b型慢性丙肝 代偿期丙肝肝硬化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效果。方法:我院儿科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1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入院先后顺序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干扰+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CD3+、CD4+、CD8+三项免疫功能指标,及憋喘、咳嗽、发热、湿啰音四项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儿CD3+、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憋喘、咳嗽、发热、湿啰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布地奈德能够帮助患儿大幅度提升机体免疫力,促使其临床症状全面改善,就此获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免疫功能 布地奈德 临床症状评分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40例于2021年4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基本资料,并以传统治疗(对照组n=20)与小剂量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n=20)进行治疗,研究结束后采集病人各项信息,判断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对照组更高(P<0.05)。在治疗效果情况的对比中,研究组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低剂量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疗效,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病人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肝代偿期肝硬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婴幼儿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时予以干扰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方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50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患儿,前者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方法,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进行雾化治疗,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气喘、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合胞病毒感染肺炎婴幼儿展开治疗时采用干扰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更能够切实缩短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加快患儿康复速度。

  • 标签: 干扰素 布地奈德 雾化治疗 婴幼儿 合胞病毒感染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治疗慢性乙肝HBV-DNA阴转患者的效果。 方法: 抽取2022年4月-202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常规组26人,研究组(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进行治疗)24人。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同常规组比较,研究组的实验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慢性乙肝病人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进行治疗,有助于更全面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乙肝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