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平滑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SMTUM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12例SMTUMP患者做随机研究,病例所选均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之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疗效和预后。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经期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采取次全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确诊为SMTUMP。其中3例年龄较大者1年内复发,2例肿瘤直径>5cm,为绝经后发病。从病理特点上看,复发肿瘤仍确诊为SMTUMP,行切除术后半年无转移或复发。结论:临床上SMTUMP与平滑瘤的具体表现无显著差异,无病理确诊标准,可列为交界性肿瘤,复发风险较高,手术切除后需注意随访。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以及MR表现。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12月~2020.12月,研究的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病患70例,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表现。结果:在经过诊断之后发现观察组诊断显示的病灶要多于对照组,病灶的密度呈现情况要更加清晰;在确诊概率方面,观察组的确诊概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MR表现要更加明显,可能更好的诊断病患的病情情况。

  • 标签: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M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管平滑技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80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雌激素治疗25例(对照组),采用脉管平滑技术联合雌激素治疗55例(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P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记录两组妊娠率和分娩率。结果两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下血流信号分型均为Ⅰ型。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4.59 ± 1.76) mm比(3.92 ± 0.9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为30.9%(17/55),分娩率为21.8%(12/55);对照组妊娠率为0。结论脉管平滑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可以通过脉管平滑技术辅助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 标签: 不育,女(雌)性 子宫内膜 脉管平滑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管平滑技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80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雌激素治疗25例(对照组),采用脉管平滑技术联合雌激素治疗55例(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P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记录两组妊娠率和分娩率。结果两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下血流信号分型均为Ⅰ型。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4.59 ± 1.76) mm比(3.92 ± 0.9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为30.9%(17/55),分娩率为21.8%(12/55);对照组妊娠率为0。结论脉管平滑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可以通过脉管平滑技术辅助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 标签: 不育,女(雌)性 子宫内膜 脉管平滑肌技术
  • 简介:【摘要】:患者,女,48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8天”入院。超声提示:1.子宫多发肌瘤;2.宫体右上方低回声团(阔韧带肌瘤?建议进一步检查)。后临床医生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80天大小,表面有多个质硬肿块凸起,双侧附件外观正常。切下全子宫后检查盆腔发现右侧膀胱壁触及一肿块。与患者授权者交流后予行膀胱壁肌瘤剔除术。病理诊断:①子宫壁间、浆膜下多发性平滑瘤伴透明变性。②“膀胱壁”平滑瘤,细胞生长活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MRI诊断,对照组实施CT诊断,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2.00%以及漏诊率2.00%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脂肪瘤实施MRI诊断,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肾周脂肪肉瘤 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婴儿膀胱上皮样平滑肉瘤(BLMS)。患儿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实性占位,对症支持治疗后行膀胱占位切除术及膀胱造瘘术,病理诊断为BLMS。

  • 标签: 婴儿 膀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平滑肌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结肠平滑上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的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表达,初步探索SOCC与HSCR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SCR患儿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均为常见型巨结肠;年龄为(8.6±3.6)个月,范围为6~14个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在24例HSCR患儿手术切除的近端切缘段(正常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结肠平滑标本中检测与SOCC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4例HSCR患儿结肠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12;t=2.779,P=0.011);扩张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近端切缘段相比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31;t=2.403,P=0.025);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5,P<0.01;t=7.726,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和扩张段相比,狭窄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29;t=2.698,P=0.013);扩张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也较近端切缘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24;t=2.186,P=0.039);狭窄段Orai1及Stim1的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2,P<0.01;t=18.052,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与扩张段相比,Orai1和Stim1蛋白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增加,扩张段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较近端切缘段亦明显增加。结论HSCR患儿结肠病变部位平滑层的SOCC的表达明显增强,说明该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与HSCR的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相关。

  • 标签: 巨结肠,先天性 钙库操纵性钙通道 结肠平滑肌 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膀胱平滑细胞在外力牵拉作用下功能改变过程中关键基因和通路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包括不同表达分析(DEA)、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激酶和转录因子富集分析、基因富集分析(GSEA)、蛋白互作网络(PPI)等,对编号为GSE1595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相应的关键基因,随后通过构建小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及膀胱出口梗阻解除模型和膀胱平滑细胞牵拉实验,通过抽签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牵拉组和牵拉+释放组,每组8只C57小鼠,提取相应RNA后进行反转录,随后进一步进行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分析验证。结果通过DEA分析共筛选出321个目的基因,其中有180个上调基因和141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去甲基化,调控其他基因表达和代谢过程,而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多细胞生物发育、细胞分化和Notch信号通路等。并最终筛选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B(CDKN1B),拟南芥驱动蛋白2B基因(KAT2B),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这五个关键基因。并且发现在细胞实验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牵拉膀胱细胞组BRCA1,KAT2B,PTGS2以及SKP1表达高于对照组(BRCA1为1.336比1.000,t=4.221,P<0.05;PTGS2为1.338比1.000, t=4.222,P<0.05);KAT2B为1.581比1.000,t=2.863,P<0.05;SKP1为1.466比1.000,t=4.3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小鼠动物模型中,通过进行外科手术操作,成功造模膀胱梗阻模型,使小鼠膀胱持续充盈牵拉,并随后解除梗阻。进一步检验发现,牵拉组BRCA1,KAT2B以及PTGS2表达高于对照组(BRCA1为1.332比1.000,t=9.421,P<0.05;KAT2B为1.363比1.000,t=2.478,P<0.05;PTGS2为2.211比1.000,t=3.40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牵拉组CDKN1B和SKP1表达低于对照组(CDKN1B为0.856比1.000,t=2.451,P<0.05;SKP1为0.669比1.000,t=6.8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解除梗阻后,解除梗阻组BRCA1,CDKN1,BKAT2B以及PTGS2表达低于牵拉组(BRCA1为0.625比1.332, t=11.710,P<0.05;CDKN1B为0.598比0.856, t=3.397,P<0.05;KAT2B为0.928比1.363, t=2.943,P<0.05;PTGS2为0.511比2.211,t=4.73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力牵拉会导致膀胱平滑细胞出现相应的基因改变,另发现一系列可能参与BOO过程的目的基因。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膀胱 平滑肌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平滑肉瘤(PHLMS)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家医学中心[温州市中心医院(3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例)、温州市人民医院(2例)、乐清市人民医院(2例)]收治的10例PHLMS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病人均行腹部CT检查。观察指标:(1)CT检查情况。(2)治疗和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术后采用门诊、住院及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及病情稳定情况等,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CT检查情况:10例病人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肝左叶3例,肝右叶7例。10例病人肿瘤长径为8.0 cm(4.5~13.5 cm)。10例病人CT检查平扫结果示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低密度,中央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区;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呈斑片状,界限不清楚,肿瘤实质均匀等密度。10例病人CT值为40 HU(23~47 HU)。10例病人中,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结果示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不均匀中度强化3例,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7例病人CT值为68 HU(62~88 HU)。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动脉期结果示周边强化明显强于中央区,3例病人CT值为73 HU(67~90 HU)。10例病人中,7例肿瘤膨胀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结果示肿瘤实质部分呈持续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CT值为63 HU(55~78 HU),其中3例肿瘤强化范围扩大,呈融合充填趋势;4例肿瘤中心及周边小片状或结节状强化和网格样强化。3例肿瘤浸润性生长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结果示强化退出,密度不均匀,中位CT值为58 HU(50~62 HU)。10例病人CT检查增强扫描延迟期结果示肿瘤内强化缓慢退出,中位CT值为53 HU(50~60 HU)。10例病人中,4例肿瘤周边强化结节密度降低;6例肿瘤强化部分融合并向中心充填,坏死部分无强化。(2)治疗和病理学检查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肝内和肝门区未见转移。10例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体观均为单发肿瘤,肿瘤长径为8.0 cm(4.5~13.5 cm);其中7例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界限清楚;3例无假包膜,界限不清楚。10例病人肿瘤质地坚硬,切面多呈灰白,鱼肉状,7例肿瘤内见斑片状或点状坏死,3例肿瘤内见小片状或点状出血,其中2例肿瘤内见小斑点状钙化。10例病人镜下见肿瘤组织纵横交错排列,瘤细胞呈梭形,核呈圆形、卵圆形、两端圆钝或细杆样,异型明显,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10例病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示平滑肌动蛋白、结蛋白、波形蛋白均呈阳性。(3)随访情况:10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10例病人生存时间为10~1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11个月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8例病人生存时间>12个月。结论PHLMS CT检查平扫结果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CT检查增强扫描结果示肿瘤实质部分和周边持续性不均匀强化。

  • 标签: 肝肿瘤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学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子宫交界性平滑瘤病理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同时归纳其临床特点。方法: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平滑交界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与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富于细胞型平滑瘤占总数比15.00%,15例;不典型平滑瘤占总数比13.00%,13例,普通型占总数比64.00%,64例,奇异型占总数比3.00%,3例;恶性潜能未定占总数比3.00%,3例,肉瘤占总数比2.00%,2例。子宫平滑交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显示为良性,其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细胞,细胞异型与核分裂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而瘤细胞的异型性与核分裂基本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结论:子宫平滑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依据是患体细胞的丰富程度、瘤细胞的异型性大小以及核分裂等组织学特征,具体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普通平滑相同,需要注意强化随访。

  • 标签: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 病理诊断 价值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肝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CT特征。方法2017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了1例反复气胸经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10岁女性患儿。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收集至今发表的关于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文献报道,对检索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检索词为"lymphangiomyoma"、"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leiomyoma"、"lymphangioleiomyomatosis"、"淋巴管肌瘤病"。检索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的个案报道或是病例系列报道。收集的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首次出现的症状、累及的部位、肺部CT的表现、肺组织活检的结果、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果患儿住院40余天后顺利拔管出院,分别于出院后9个月及15个月时再次出现气胸,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19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气胸保守治疗无好转后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1周好转出院。2019年5月门诊复诊,患儿复查胸部X线提示出现明显肺大泡改变,活动后气促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通过文献检索,自1966年正式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以来,共12例儿童病例,7例累及肺组织,国内尚无儿童病例报道。结论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年龄相关性的特点,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淋巴管肌瘤病 儿童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缺陷型子宫平滑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FH缺陷型子宫平滑瘤25例,对其临床、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并对其中4例进行二代测序检测FH的胚系突变。结果25例FH缺陷型子宫平滑瘤,患者年龄23~49岁,中位年龄37岁。21例(84%)为多发性,肿瘤最大径3.0~13.5 cm。镜下可观察到鹿角状血管(25/25,100%)、胞质内嗜酸性颗粒(17/25,68%)、嗜酸性核仁伴有核周空晕(20/25,80%)及奇异核(20/25,80%);核分裂象(1~5)个/10 HPF;所有肿瘤均未见凝固性坏死。4例进行二代测序检测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FH基因胚系突变。结论FH缺陷型子宫平滑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表现,对于呈不典型性形态、具有嗜酸性核仁伴有核周空晕以及奇异核的子宫平滑瘤或者年轻、具有多发性或家族性平滑瘤的患者,应结合病理形态及临床病史,进行FH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有助于平滑肿瘤的准确诊断及遗传性平滑瘤病及肾细胞癌综合征发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平滑瘤(POL)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06年9月至2018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OL患者4例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4例POL均为单侧卵巢单发肿块,类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3例实性,1例囊实性;3例瘤体较大者见包膜下积液;典型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与子宫同步强化;不典型者T2WI可以出现不同程度高信号囊变,囊变区不强化。POL内部信号及病理学特征与子宫平滑瘤相似。结论该研究成果具有显著创新性及科学性,MRI对P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卵巢 肿瘤 平滑肌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平滑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4月至 2021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