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9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评价预后。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1±6.3)岁。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14例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12例已行子宫切除,5例既往流产史。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15例,分期手术5例,心脏停跳下切除肿瘤1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大量胸腔积液1例和切口感染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导致的循环衰竭,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是诊疗的关键,手术切除疗效确切,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中远期存活率。

  • 标签: 心脏肿瘤 静脉平滑肌瘤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婴儿膀胱上皮样平滑肌肉瘤(BLMS)。患儿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实性占位,对症支持治疗后行膀胱占位切除术及膀胱造瘘术,病理诊断为BLMS。

  • 标签: 婴儿 膀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平滑肌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的影像学特点,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按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2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3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显示脂肪密度。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三种成分含量相似,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CT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了解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浓度水煎牵牛子液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ml浓度为800mg/ml,400mg/ml,200mg/ml,100mg/ml,50mg/ml,25mg/ml的水煎牵牛子液加入相同体积的任氏液中,观察离体小肠在任氏液中的收缩情况。结果离体小肠在给药后收缩幅度增加,且随浓度的升高而收缩幅度增强。结论牵牛子水煎液中的Ca是使离体小肠收缩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水煎牵牛子液 离体小肠平滑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UL)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诊情况,探讨DUL适宜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初次诊断DUL年龄为(27±3)岁。所有患者主诉月经量增多,3例伴有中重度贫血,3例不孕。术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子宫对称性增大,肌层弥漫分布大小不等肌瘤结节,瘤体间几乎无正常肌层组织。4例患者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5例既往共行6次肌瘤剔除术,此次3例行开腹肌瘤剔除手术,剔除大小不等肌瘤188~300个,出血1 200~2 500 ml。2例分别于术后第51个月、第40个月复发,1例术后应用西罗莫司至今20个月暂无复发。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因盆腔粘连严重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及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术中出血2 000 ml。结论盆腔影像检查尤其是MRI有助于DUL早期识别及术前评估。保留生育功能是DUL治疗难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风险高,全子宫切除是目前治愈DUL的最后方法。

  • 标签: 子宫 平滑肌瘤病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IVL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差异。对10个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其在IVL中的表达特点,计算表达率高的分子诊断I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40例IVL患者年龄[M(Q1,Q3)]为47(43,50)岁,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2.5%(5/40),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准确率为26.7%(8/30),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30.0%(12/40)。IVL总体复发率为10.0%(4/4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既往有剖宫产史的IVL患者的累积RFS率(40.9%)低于无剖宫产史者(96.4%)(P<0.05);中位RFS时间短于无剖宫产史者(16.4比22.2个月)。肾上腺髓质素(AD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在IVL中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5.0%(26/40)、75.0%(30/40)、57.5%(23/40)和50.0%(20/40)。肿瘤最大径>5 cm者FGFR1表达强度和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FGFR1联合ADM、VEGFR3和TIE1诊断IVL的AUC为0.876(95%CI:0.788~0.964,P<0.001)。结论IV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既往有剖宫产史者累积RFS率低,复发间隔较短,影像学及冰冻切片诊断率低。FGFR1与ADM、VEGFR3、TIE1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四者联合应用诊断IVL的效能高于影像学及经典的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平滑肌瘤病 血管生成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乏脂肪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n-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肝fp-AML和n-HCC患者完整资料,其中男75例,女46例,年龄23~80(55±12)岁。按入组时间顺序,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93)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75)和内部测试集(n=18),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患者作为外部测试集(n=28)。基于术前三期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联合互信息最大化(JMIM)特征选择算法提取最优特征子集,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并与2名放射科医生进行比较。结果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fp-AML和n-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内部测试集中为0.819(准确度72.2%),优于诊断经验10年的医生1(AUC=0.542,P=0.029)及2年的医生2(AUC=0.375,P=0.004);在外部测试集中AUC为0.772(准确度71.4%),与医生1表现相当(AUC=0.661,P=0.442),优于医生2(AUC=0.400,P=0.008)。结论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肝fp-AML和n-HCC准确度高。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