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同时从1998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标志我国从事建筑活动防震减灾活动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新阶段。本文闸述了作者在实施这两部法律时若干思考: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包含)“最危险滑裂面”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所确定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稳定性分析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地震往往会触发大量山体滑坡,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研究探索土质坡在地震作用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建立了二维均质坡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其在地震作用动力响应,对地震响应中学术界工程界最为关心加速度、位移频谱特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在坡顶坡面处,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比较,输出加速度峰值出现时刻有滞后现象;②坡体内部输入地震动PGA存在垂直临空面放大作用,同时垂直放大作用呈现出节律性变化特点;③地震作用下坡体最大变形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在坡脚处,在竖直方向上出现在坡肩处;④坡体内部输入地震动频谱成份产生滤波作用,滤掉了输入地震动中高频成份,且随着高度增加,这种滤波作用呈现增强趋势。

  • 标签: 地震 土质边坡 动力响应 模拟分析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震源近场时,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不同坡面形态碎石土坡稳定性影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多种坡面形态坡模型.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坡在地震波作用稳定性.结果表明:临空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坡面的水平位移与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坡面凹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肩处集中,坡肩愈加不稳定;随着坡面凸度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腰处集中,坡腰愈加不稳定;台阶坡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台阶数越多越稳定.同时给出了坡防治几点建议:减小坡面的坡度;凹型坡加强坡肩位置处防治,凸型坡加强坡腰位置处防治;坡可设置多级台阶增加稳定性.

  • 标签: 坡面形态 地震 斜入射 碎石土 稳定性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数据库中水温数据,绘制了中国大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泉水温度分布图以及井下50-149m150-250m水温分布图,统计了人工和数字化观测水温中长期趋势性上升下降测点,分析了数字化观测水温长期趋势性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泉主要分布在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中天山、郯庐断裂及邻区、北京西北福建沿海等地,这些泉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空间相关性;其中水温大于25℃温泉多分布在中强地震多发区;井水温度空间分布具有北方地区水温低于南方地区、小区域内温差不显著等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气候因素;井下150-250m与50-149m水温相比,符合随深度增加水温升高地热规律;人工观测水温中10%为客观长期趋势性变化;数字化观测水温中24%为长期趋势性变化,其中一部分是水温客观反映,另一部分是水温仪零飘反映.

  • 标签: 泉井 水温 长期变化 地震 零飘
  • 简介:断层泥是研究活动断裂运动性质活动习性重要介质。以往,断层泥研究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低真空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到现象有限。借助高真空扫描电镜从纳微米尺度断层泥进行更精细化研究,其方法野外断层泥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自然风干、微样制作、表面镀金和扫描电镜观察,从纳微米尺度研究a-b组构面a-c组构面的各种变形现象。此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断层运动性质、断层滑动面的新老关系,并可鉴别粘滑过程与蠕滑过程;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发现黏土滑动面进行鉴别,区分地震断层非地震断层。

  • 标签: 活动断裂带 断层泥 纳微米构造 研究方法
  • 简介:利用二维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伪谱有限差分混合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松软覆盖层隐伏断层围陷波特征影响。在没有覆盖层情况,围陷波振幅围岩上相比明显增加,持续时间变长。覆盖层造成围岩上地面运动振幅增大,围陷波部分能量传播到覆盖层中,使得围陷波能量变小。随着覆盖层厚度增加,围陷波振幅越来越小,围岩上振幅越来越接近。在松软沉积层地区开展隐伏断层围陷波观测,需要考虑覆盖层厚度影响。

  • 标签: 断层带围陷波 隐伏断层 松软覆盖层 数值计算
  • 简介:中国大陆地震空间分布进行了仔细探讨,发现6级以上强震在西部(东经105°线以西)有三组近似是对称分布现象,每组平行空相邻间距为5°,带宽约为1°;而东部则有两组NE、NW向空将其分割成若干强震块体,相邻空带宽约700km,带宽约为150km。6级以下地震在空间上几乎随机分布。理论推导证明:强震空现象其实质为一些不连续块状分布强震区在空间有序排列,且控制东西两部分构造运动构造波波长均约1000km,并在同一机理还统一地解释了强震等间距及构造等间距现象。应力场反演表明,大陆西部受三组主次不同边界力源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气、油等轻而易于流动物质聚集区多分布在强震空内,而金属矿藏多分布在强震块体内,同时从空分布图即简单地震危险区划图上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已发展建设成大型城市多位于“安全岛”内。

  • 标签: 强震空带 构造波 应力场 矿藏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可编程温度控制装置组成工作原理和它如何实现生产工艺所要求温度曲线控制

  • 标签: 渔具钓竿 电热炉 单片机
  • 简介:考虑到波浪力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和冰振响应影响,本文基于非线性Morision方程,同时考虑附加质量效应和流固耦合效应,通过建立深水桥墩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动力平衡方程,深水桥墩结构进行了波浪、冰荷载、地震3种环境激励荷载单独作用,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共同作用数值分析;进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动水压力深水桥墩结构响应影响程度,可为今后深水桥墩抗震以及抗冰设计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 标签: 波浪力 地震作用 冰荷载 深水桥墩 结构响应
  • 简介:科里奥利力(Corioli)是一个在旋转系统中运动物体必然伴随力,地震是在地球这一旋转系统中相对两断层盘突然运动过程,因而断层运动必然要伴随科里奥利力。由于断层错动旋性不同(左旋、右旋等),因而科里奥利力就会表现出使断层错动时两盘压紧拉张效应,压紧则主震释放能量不彻底,随后余震就强,反之余震弱,这样就可从断层错动方向预报余震强度。

  • 标签: 科里奥利力 强余震预报 理论方法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关系,240年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时间差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用自然类比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 标签: 自然类比法 地震序列类型 震后趋势 张北地震
  • 简介: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全天山地区17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山地震活动即存在约11O年大震活跃周期50年左右地震活动幕,也存在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周期,并且这些周期是随时间变化。与此同时,新疆南、北天山等地震1893年以来也普遍存在相对比较稳定11年50年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只是在不同年份有较大波动。连续小波变换揭示了新疆地震活动周期时变性。根据新疆大震活动11年左右周期可推测2006~2007年左右新疆地区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大地震,2002~2005年之间地震活动相对偏弱,Ms≥4.7级中强震次数偏少,活动强度为5级6级地震。

  • 标签: 小波变换 全天山 地震活动 周期分析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潜在震源区判定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基础,潜在震源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合理与否;本文采用多维实测数据类似性差异性相对识别的ISODATA算法,兰州——古浪地区潜在震源进行了识别,给出了该地区潜在震源区及其震级上限,为潜在震源区综合判定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使得潜在震源区综合判定更为合理。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震源 震级限值 兰州——古浪
  • 简介:探讨了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江苏省盐城地区部分工程场地内深度超过lOO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控制性深孔,采用近似估算方法弥补所缺波速值确定地震输入界面后,进行波速值地震输入界面位置不确定性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研究,包括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其他地区控制性深孔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控制性深孔 地震输入界面位置 确定方法 影响研究
  • 简介:为研究环境温度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影响,首先要对大桥模态频率进行连续识别。珠江黄埔大桥上架设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应基于强震动台阵系统特点,选取合适方法大桥频率进行识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正则化功率谱(ANPSD)、频域分解法(FDD)和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Cov—SSI)识别结果,择优应用于珠江黄埔大桥频率自动识别中。采用珠江黄埔大桥强震动台阵记录2013年4月至11月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频率识别,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研究大桥频率在环境影响波动情况。

  • 标签: 环境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珠江黄埔大桥 模态频率识别 频率变化
  • 简介:根据国内12个大中城市12个气象站实际测量2008年5月份31天天气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共744个数据,结合曲线图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①南宁市广州市低温,北京市济南市高温、低温,该月最低值都出现在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②其他城市该月低温最低值出现时间为:哈尔滨市9日,西宁市10日,西安市、郑州市、武汉市呼和浩特市13日,都江堰市绵阳市15日;③秦岭山—祁连山—昆仑山中央造山地区西宁市、西安市、郑州市武汉市,华北地台构造区北京市、济南市呼和浩特市从5月6日到16日为温度负异常峰值区间;④温度降低幅度,按地理位置向北、向东减小。据此特征,结合现今青藏高原应力场,讨论了青藏高原与汶川地震、地球物理场与大气物理场关系,建议在研究强烈地震发生机制时应加强多学科有机结合。

  • 标签: 天气温度 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