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针对正在乳腺癌恢复的患者采取团体心理干预,观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了参与我所社区乳腺癌筛查,正在恢复阶段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0例,将患者数量随机进行分配,再分为二组,每群患者各二十例,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团体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对SDS、SAS评估效果比较。结论:观察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SDS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乳腺癌康复阶段的患者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康复

  • 标签: 乳腺癌康复期 团体心理干预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缓解脑卒中患者康复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康复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都有共同的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结论护理人员及时分析总结病人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期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栓患者大部分有不通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和心理、情感障碍。心理干预能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忧虑的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将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5例,采用心理干预和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心身健康。结果通过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0例,占偏瘫人数的84%。结论用护理人员的关爱、精心的护理能给脑血栓偏瘫患者恢复或重建功能、发挥残余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适心理、为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血栓偏瘫 康复影响
  • 简介:摘要通过对60例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康复患者的门诊心理咨询和随访,采用交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康复期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移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运动能力,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心脏移植 围手术期 心理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心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期中应用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期心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酒依赖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康复的酒依赖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酒依赖的常规治疗。干预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为期5周的积极心理学治疗,评估前基线、治疗第1周、第3周、第5周在社会支持、负性自动思维、心理渴求、注意偏向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积极心理学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社会支持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干预组除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653~6.571,P<0.01),对照组主观支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445,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时间因素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自动思维总分、可视渴求分值会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324~17.153,P<0.01或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可视渴求分值与干预措施的交互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9.331~17.578,P<0.01);组间因素显示,干预措施对2组间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自动思维总分、可视渴求分值有积极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865~12.061,P<0.01或0.05);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线索词反应时、负性词反应时、中性词反应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干预组线索词的反应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48,P<0.01);在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线索词正确率、负性词正确率、中性词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干预组负性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8,P<0.05),干预干预组中性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0,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疗法对增强酒依赖患者社会支持、降低患者自动思维、降低渴求、改变对酒精的注意偏向有一定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酒依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军事训练伤的治疗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在保障军队战斗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军事训练伤的意义、干预现状以及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干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军事训练伤 预防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卒中患者康复情绪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对症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实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DS、HAMD和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SDS、HAMD、Barthel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患情绪障碍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康复期 情绪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精神病积分、用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心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既可改善病情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又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康复心理以及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分析其康复心理,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康复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应给予早期目标性护理,从而才能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期心理 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54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各心理状态平凡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针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作为主要护理方式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态 家属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常存在负面情绪,悲观心理抵消患者生活积极性。乳腺癌患者康复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对癌症恐惧程度,促进病情康复。我对在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着重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心理健康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改善心理状态,并且降低患者SAS、SDS评分,使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保持稳定,心情舒畅乐观。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 康复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疗法对围术食管癌患者的康复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11月份收治的90例围术食管癌患者,按11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心理状况。结果①观察组间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组间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状态情况,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法,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围术期食管癌 康复 心理状态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脑梗塞患者康复心理特征,同时采用针对性护理,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脑梗塞 康复 患者 94 例 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47 例。 研究 组采取有目的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87.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3.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于脑梗塞康复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应给予积极、及时有效地,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期 心理分析 目标性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其康复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11-2014.11间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病情程度,评估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BPRS、SANS分值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RS、SAN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精神症状优于对照组,病情较对照组更轻,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分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康复应用心理护理模式精神症状和病情均明显改善,社会功能恢复更好。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 康复期 社会功能 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小儿新冠肺炎康复父母心理疏导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接收的50例小儿新冠肺炎患者家属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家属均实施奇偶分组,分别给予父母心理疏导护理(研究组25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25例),分析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父母心理特征各指标状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小儿新冠肺炎 康复期 父母 心理疏导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