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国际制度与国际形象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权力合法化的力量源泉。其中,文化是国家权力合法化之魂,国际制度是国家权力合法化之形,国际形象是国家权力合法化之基。中国架构通向国家权力合法化之路的软实力桥梁应注意协调好三对关系,即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软实力与合法资源的关系、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 标签: 软实力 权力合法化 国家利益
  • 简介:袁世凯执政的合法是如何建立的很多人都知道,孙中山亲手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他是推翻帝制第一人,他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家,因此被称为国父。很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卖国贼,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可有趣的是,袁世凯

  • 标签: 袁世凯 执政合法性 辛亥革命 国民党 孙中山 执政者
  • 简介:一陈朝创建之艰难梁末的侯景之乱,结束了梁武帝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也打破了江左长期以来的相对安定之局。至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孙吴以来建都建康的六朝中的最后一个王朝遂告成立。无论是相对於此前的五朝,还是相对於同时鼎立的北齐、北周(后梁乃北周附庸),陈的领地和国力都是最为弱小的。

  • 标签: 性诉求 运作 合法 侯景之乱 梁武帝 北周
  • 简介:由周秦义政论发展而来的义兵说,得到了包括兵家在内的诸子们的认同,成为对秦汉军事行为合法进行阐释的理据。特别是《吕氏春秋》所倡导的义兵论,构成强秦统一六国的有力依据。刘邦为义帝发丧,成为楚汉之争的军事转折点。西汉在处理民族军争时,仍以“义”为基本策略,将华夷之防转化为华夷共存,形成了具有文明史意义的地缘政治观。

  • 标签: 义兵论 秦汉 合法性 地缘政治
  • 简介:中法战争之前,由于法国在越南问题上假托“自主之国”之名大行拓殖之实,中越宗藩关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督抚和中央部臣积极致力于中越宗藩关系的合法建构,来自西方“公认”的国际法知识被大量引用。为了说明宗藩关系的合理与合法,公法往往因应解释的需要被选择性地采择。尽管存在“唯利是视”、“囫囵吞枣”的功利倾向,盛极一时的公法舆论旨在申明中国“有管辖越南属邦之权”,最终捍卫宗藩关系以及中国宗主权。在宗藩关系和国际公法问题上,清政府依据本土立场和特定情境采取和而不同的态度,通过东西方国际关系理念的对话与融通,展现出晚清中国面对西方国际关系冲击的本土立场和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内在动力。

  • 标签: 中法战争 宗藩关系 公法 本土化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德国传教士施劳德先生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东木拉霍尼其发现了,演唱者是画匠官布希加.后经瓦尔特·海西希整理,以德文出版.

  • 标签: 土族格萨尔 格萨尔语言 表现形式特殊性
  • 简介:近几年来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交替以及境外黑社会势力渗透等因素,长期销声匿迹的黑社会又在中国大陆活跃起来,并从广东、海南、上海蔓延至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南和东北等地。其犯罪形式主要有:走私。澳门黑社会"友谊堂"头目傅延钦等人在1988、1989两年中走私贩卖黄金达700余公斤。香港黑社会头目邹伟权等人向广东口岸干部大量行贿,仅在1990年2月至9月中就走私运进几十辆高级轿车和数以千计的高档家电

  • 标签: 黑社会组织 犯罪形式 澳门黑社会 中国大陆 黑社会势力 走私
  • 简介:乐舞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汉帝国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乐舞艺术空前繁荣。乐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也是汉王朝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乐舞秉承先秦乐舞写实的风格和反映世风的特征,功能上从“娱神”的歌颂和祈求转向以“娱人”为主要目的。在继承先秦乐舞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独具风格的“乐舞”剧目,如雅乐中的“四时舞”、俗乐中的“盘舞”、“建鼓舞”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本文以汉代画像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常见的几种汉代乐舞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乐舞艺术 汉代画像 汉代乐舞 艺术形式 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
  • 简介: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 标签: 《格萨尔》 史诗传统 当代传承 传承类型
  • 简介:客家人的历史是以民族大迁徙为背景的,其民居建筑属于以家族为单元的集合住宅模式。维特鲁威1认为建筑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适用、坚固、美观。为了适应荒蛮的环境,客家民居建筑的居住和防御功能都十分强大,而且墙体坚固耐用,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仅如此,其美学特征在形式上也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客家民居 维特鲁威 集合性 形式美 美学特征 民族大迁徙
  • 简介:<正>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 标签: 吐蕃时期 盟誓 形式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 松赞干布时代 盟会
  • 简介:对地方志人物志的编写,提出三方面的形式问题,一是人物志可不入编章序列,二是人物志的传主姓名作标题的省略问题,三是关于人物志传主姓名后的生卒年括注问题。

  • 标签: 人物志 编目结构 传主
  • 简介: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而进行书写的一种行为,它的本源是传达而非审美之目的。自近代书法走进展厅后,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也就成了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提到艺术层面,书法就要达到审美的目的.强调形式、技巧、流派的独特性,依靠自身的魅力打动观众。书法作品的好坏,决定于视觉形式变化所运用的手段与手法、技巧上的优劣。

  • 标签: 书法创作 审美形式 艺术创新
  • 简介:本文的研究内容源自一个激进和过时的问题:难道真的有客家文化这样的事吗?我们现在(或以前)在大部分自认为是客家的汉人中能辨识出一组有特色的文化因素吗?当然,面对其他不同的群体,不同时空之中的客家人会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即使他们能从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或海外华人社会中寻找更广泛的社会认同。除了服饰、饮食或庆祝仪式等细节,我们能否总结出一套更核心的行为模式或认同模式,使客家能反复地从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其他族群中区分出来?研究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家在很多地区所具有的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

  • 标签: 客家文化 形式和内容 马来西亚 海外华人社会 社会等级制度 社会经济地位
  • 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前已有以儒为职业的,但他们还不成为学派。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开门授徒,以他的思想体系教人,于是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学派——儒家。孔子和儒家有不可分割关系,是大家公认的。后来宋朝兴起了儒教,儒教奉孔子为教主,教主出现在孔子死后若干年,孔子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儒家与儒教不是一回事。北周时已有'三教'的说法(三教

  • 标签: 三教 中国民族 教育事业 佛教经典 贾然 历代政府
  • 简介:基于原始契约与刑科题本,本文揭示了清代地权交易的三大类型,一是债权型融通,二是产权转让,三是股权交易出现。借助于土地但不发生产权最终转移的融通性债权交易的各种形式常被混淆.本文加以考辨与厘清:“押”,以土地为担保并以地租或利租来还本付息;“典”,约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与收益占有来偿还借债;“当”,以地权为中介的各种借贷形式;“抵”,发生地权分割,并以此抵还欠债。清代出现的这些交易手段使农户在保有地权的同时实现其融通性需求,它们与现代金融工具相似,其名称与方式延续并沿用至今。地权转让与收益补偿等交易形式则包括活卖、绝卖、佃权顶退、找价、回赎等,其规则取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地权所有者的权益。土地经营的合伙制与股权交易亦开始出现。凡此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不仅在金融工具缺失的时代充当了资金融通工具的替代,农户赖以济危解困,更促进了土地流转,使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通过地权市场得以活跃和发展。

  • 标签: 也权 债权 交易形式 多样化 资源配置
  • 简介:依据除授方式的区别,告身分为制授告身、敕授告身与奏授(旨授)告身。制授告身对应高层任命,敕授告身承载特旨除授,奏授告身则反映由吏部奏上的常规注拟与迁转。南宋中后期是告身制度的末期,告身书式高度精简、稳定。以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的发现为契机,结合其他存世告身文献,本文总结出这一时期的一般告身书式,并试图以政务运行的眼光,再次分析其文本所反映的政治结构与行政运作流程信息。告身盛于唐宋,作为当时普遍行用的除授凭证,其发展与唐宋间职官体系的变迁同步,是唐宋国家政治体制变化的反映。伴随选任制度的变迁与除授文书体系的调整,作为一种独立文书类型,告身的核心意义由凭证向象征转移。

  • 标签: 告身 官告 文书形式 徐谓礼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