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病人瘫痪部位会出现感觉障碍,感觉信号传递不到大脑,受伤平面以下的皮肤痛觉,触觉,温度感觉会减弱或消失,容易烫伤且难以愈合1。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给病人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脊髓损伤病人的烫伤应该引起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脊髓损伤 烫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肾血管损伤,指导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2013年6月-2016年6月完善肾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患者44例,部分患者完成了肾静脉取血、肾脏ECT检查,分析4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肾一级血管是指肾动脉主干,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是指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等分支血管,肾血管损伤定义为肾血管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其中一种表现者。结果双侧肾血管损伤35例(79.55%),单侧肾血管损伤9例(20.45%);肾一级血管损伤或同时合并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损伤15例(34.09%),单纯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29例(65.91%)。(1)肾动脉造影表现15例(34.09%)患者存在肾一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35例(79.55%)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改变,病变血管以叶间动脉(34例,77.3%)和(或)弓状动脉(14例,31.8%)受累最常见,小叶间动脉(4例,9.1%)受累相对较少;20例(45.45%)患者存在肾血管微血管瘤形成,4例(9.09%)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节段性狭窄和狭窄后扩张交替出现。(2)28例患者行双肾ECT检查(56个肾脏),38个(67.86%)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29.59±17.88)ml/min,38个(67.86%)肾脏肾血浆流量(ERPF)降低(150.42±90.06)ml/min。其中18例单纯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患者双肾ECT示,24个(66.67%)肾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8.22±12.75)ml/min;25个(69.44%)肾脏肾血浆流量降低(149.13±67.14)ml/min。(3)36例患者行坐位肾素活性测定(5.97±3.86),29例(80.56%)患者坐位肾素活性增高。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损伤多累及弓状动脉和叶间动脉,多伴有狭窄、闭塞、微血管瘤形成,提示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病变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损伤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微血管瘤
  • 简介:通过对浙江省7所高等院校武术队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受损伤的时间段和损伤后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在武术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并结合实际分析高校学生在武术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 标签: 武术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 分析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近20年的少年标枪运动员肘关节损伤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少年运动员肘关节损伤的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标枪 肘关节 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高中生体育运动的普及和重要性不断增加,预防损伤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生体育运动的普及和重要性,引出了预防损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分析了高中生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并对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高中生体育运动中预防损伤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高中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 标签: 高中生 体育运动 预防损伤 常见损伤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人群DNA氧化损伤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尿样DNA中8-OHdG的含量。结果尿样DNA中的8-OHdG水平显示,高于半年病程2型糖尿病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分别为(2237±562)ng/mgGr和(2380±758)ng/mgGr,明显高于健康人的(1574±610)ng/mgGr(P<005)。结论高于半年病程2型糖尿病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的DNA氧化损伤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对于预防和监测2型糖尿病病人,测定尿样中8-OHdG含量是一个简单、准确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ELISA 8羟基脱氧鸟苷(8-OHdG)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oxidation damnification of DNA of type2 diabetic patient
  • 简介:通过对全国34所大专院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师当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运动损伤。根据调查结果,在分析了损伤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师预防运动损伤的6项措施。

  • 标签: 体育教师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锐器造成的损伤,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5月份期间新乡医学院及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共抽取其中80名不同阶段的实习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共发生医疗锐器损伤事件146次,包括护士用手直接掰安瓿瓶占被医疗锐器所伤的41.1%,被回套针帽所伤占总数的21.9%,分离针头造成伤害占总数的14.4%,拔针时造成的伤害占总数的11.6%,护士在进行废弃物整理时造成伤害占6.2%,因患者不合作而被医疗锐器伤害占2.1%,其他占2.7%。结论临床工作中,护理实习生锐器伤比较常见,应提高实习护士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提高临床技能,从而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实习护士 锐器伤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桡动脉留鞘不同处置方法对桡动脉损伤观察探索PCI术后桡动脉留鞘的恰当处置办法。方法选取我院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行PCI的12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培训规范》进行恰当处置PCI术后桡动脉留鞘有利于明显减少桡动脉损伤。结论由于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及手术量的增加,经桡动脉PCI术后留鞘对桡动脉损伤复杂,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 标签: 经桡动脉PCI术 桡动脉留鞘 恰当处置 桡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对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足踝部受伤率最高(29.2%);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扭伤(35.4%)和擦伤(27.8%)等;学生因缺乏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准备活动不足和缺乏自我保护致伤的比例较高。建议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和健康心理的教育,有效改善足球场地设施。

  • 标签: 中学生 足球 运动损伤 调查
  • 简介:通过对徐州市几所高校391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受欢迎的足球项目中,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受伤人数较多,达1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8.39%.本文对受伤部位、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足球运动 高校 调查与分析 情况 人数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助福建省第15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为研究平台,对中长跑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不同组别中长跑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损伤,且损伤程度不一;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小腿、膝部、足趾);损伤类型中,发生骨膜炎、擦伤、关节损伤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身体疲劳、压力过大、运动负荷过大、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肌肉力量不足等。

  • 标签: 高校 中长跑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为职业个人防护的于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58名护士在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58名护士中有40名发生过锐器伤,锐器伤率58.82%。锐器伤发生时正在进行的操作主要为开安瓿、处理针头、废物、注射、采血等。

  • 标签: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调查分析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办公人群的颈椎病、腰椎病和肩周炎患病及分布情况,探讨相关预防因素,为进一步推出脊柱保健操等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选取松江区2397名静坐办公人群,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9%的人群上班长时间静坐或偶尔走动,26.2%出现头晕、头痛、眩晕、头部麻木,45.9%颈、肩、背部肌肉僵硬、疼痛,28.2%确诊颈椎病,14.6%确诊肩周炎,61.4%感觉这些症状和疾病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结论浦东新区办公人群的脊柱慢性损伤问题已很普遍,可能与长期保持的工作体位和工作时间等因素有关。如何针对性的为办公室人群探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业界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办公室人群 脊柱慢性损伤 调查
  • 简介:根据哈尔滨市高校足球比赛受伤情的临场统计分析,受伤率高达1/3,擦伤占总受伤数之半,踝关节扭伤占第二位,主要原因是思想重视不够,场地和训练质量较差,组织竞赛和裁判水平不高,建议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 标签: 擦伤 扭伤 疲劳状态 判罚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年住院患者药源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方法调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且住院期间诊断符合AKI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按照AKI是否由药物引起,将患者分为药源性AKI组和非药源性AKI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合并疾病、血肌酐(Scr)变化、出院转归、肾毒性药物使用情况及药源性AKI关联性评价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92例AKI患者纳入本研究,药源性AKI组138例(23.31%),非药源性AKI组454例(76.69%),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疾病、入院时Scr水平、入院后Scr达峰值时间及出院转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源性AKI组住院期间和出院时Scr峰值(178 μmol/L,116 μmol/L)均显著高于非药源性AKI组(129 μmol/L,103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药源性AKI组138例患者共涉及231例次可疑药物,居前6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81例次(35.06%)、利尿药40例次(17.32%)、造影剂31例次(13.42%)、血浆代用品23例次(9.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9例次(8.23%)和非甾体抗炎药16例次(6.93%)。造影剂和血浆代用品致AKI发生的时间最短,范围为1~3 d,抗感染药致AKI发生的时间最长,范围为1~12 d;与非甾体抗炎药和造影剂相关AKI患者住院期间Scr峰值较低[118(103,300)μmol/L,133(90,243)μmol/L];抗感染药致AKI患者住院期间Scr峰值最高[223(138,396)μ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8.369,95%CI: 3.379~20.724,P<0.001)和高龄(年龄每增加10岁,OR=1.689,95%CI:1.206~2.365,P=0.002)是药源性AKI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因药物引起的AKI占全部AKI的23.31%,抗感染药、利尿药和造影剂是主要的可疑致病药物,低蛋白血症和高龄是药源性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住院患者 药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HBV)现感染及既往感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肝损伤。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56例 DLBCL合并HBV感染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和分期、治疗方案和时间,肝功能指标基线和治疗后水平。根据HBsAg情况,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HBsAg阳性为HBV现感染组,记为HBsAg(+)组;HBsAg阴性为HBV既往感染组,记为HBsAg(-)组。根据抗肿瘤治疗方案,将以上两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联合化疗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肝损伤。结果 HBsAg(+)组49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后有7例出现肝损伤(14.29%,7/49),其中联合化疗组7例(占16.67%,7/42),单纯化疗组有0例。HBsAg(-)组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后1例出现肝损伤(14.29%,1/7),其中联合化疗组1例(占14.29%,1/7),单纯化疗组0例。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两种HBsAg情况对抗肿瘤治疗后发生肝损伤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化疗方案对抗肿瘤治疗后发生肝损伤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HBV感染 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