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1级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ies,baPWV)和血浆内皮颗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EMPs)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人选高血压1级患者63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60、120d的血压、baPWV和EMPs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结果63例高血压1级患者治疗前后在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循环EMPs水平、baPWV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aPWV及lg—EMPs与收缩压(r=0.846,0.597:P〈0.001)、舒张压(r=0.619,0.428;P〈0.001)及血清内皮素-1(r=0.803,0.454;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801,0.569;P〈0.001)、白细胞介素-6(r=0.844,0.567;P〈0.001)浓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浓度呈负相关(r=-0.482,-0.127;P〈0.001)。患者baPWV与lg.EMPs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baPWV监测对于评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循环内皮微颗粒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动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7年4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入院并行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有无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即置入冠脉支架分为两组:PCI组患者66例,于冠脉造影后即刻以及球囊扩张后第1、3、5、7、24h各取外周血2mL。单纯行CAG检查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于CAG后0、7、24h以同样方法各抽取外周血2mL,所得标本由同一实验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KDR+细胞数量。结果:对照组CD34+/KDR+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CI组CD34+/KDR+细胞数量在球囊扩张术后24h出现升高,较0h升高61%(43.50±29.59vs27.28±13.61,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CD34+/KDR+细胞数量变化幅度与PCI术中冠脉损伤程度显著相关(P〈0.001)。结论:PCI发起EPC的时间依赖性动员,PCI术后24hEPC的最大动员幅度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循环内皮祖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被覆于全身的血管腔面,内皮细胞约占体重1%,但内皮细胞表面面积多达5.000m^2。内皮细胞在血液和组织表面是非常活跃,在正常血液分布、凝血、炎症反应和损伤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具有屏障、抗凝与抗血栓、合成TFPI、PGI2、NO、TM、ET等物质以及血管壁细胞增值调节等作用。作为活跃的“内分泌组织”和强大的“代谢组织”的血管内皮,在血管生物学研究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学研究中的地位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 全身炎症反应
  • 简介:[ 摘要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健心颗粒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及 健心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 ] 健心颗粒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小儿川崎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ECs、EMPs及IL-6、TNF-α的水平,同时在疾病各个时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动态监测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情况。根据研究对象对IVIG敏感程度,选取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9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例IVIG敏感型川崎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病程中出现CALs与否分为CALs组5例、NCALs组4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CECs、EMPs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CECs、EMP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亚急性期CECs、EMPs、IL-6、TNF-α水平略低于急性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以上指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CECs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691,P<0.01;r=0.584,P<0.01);观察组EMPs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714,P<0.01;r=0.799,P<0.01)。(4)观察组中CALs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CECs、EMPs、IL-6、TNF-α水平均高于同期NCA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两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患者CECs、EMPs水平变化与全身中小血管炎密切相关,考虑外周静脉血CECs、EMPs检测可能有助于对川崎病患者出现IVIG不敏感的早期预测,有助于对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患者疗效评估及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判断。

  • 标签: 川崎病 IVIG不敏感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微粒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差相富集技术(SE)与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FISH)整合成的SE-i·FISH技术检测患者的CTC和CTEC,分析CTC和CTEC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T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 P=0.009);胃癌组CTE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9个细胞/6 ml血时,CT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82%(AUC=0.876,95% CI,0.792~0.963,P<0.01);当cut-off值定为6个细胞/6 ml血时,CTE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0%,特异性为100%(AUC=0.727,95% CI,0.603~0.851,P=0.02)。CT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χ2=4.292,P=0.038)、TNM分期(CTC≥10时χ2=4.848,P=0.028; CTC≥11时χ2=6.234,P=0.013)有关,CTE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血清CA19-9(χ2=4.858,P=0.028)和血清CA724(χ2=4.108,P=0.043 )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E-i·FISH技术在胃癌CTC和CTEC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微粒(EMPs)与晚期肺癌疾病进展(PD)的关系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科常规治疗的88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检测治疗前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标志物以及CD105+EMPs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EMPs数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肺癌进展的预测指标。结果88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客观反应组60例,PD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LDH、总微粒(MPs)、CD105+EM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105+EMPs≥70 events/μl(OR=3.623,95%CI为1.345~9.761,P=0.011)和LDH(OR=1.008,95%CI为1.001~1.015,P=0.032)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进展。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晚期肺癌进展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为0.620~0.837,P=0.001),敏感度为32.1%,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为64.2%,阴性预测值为74.3%。结论CD105+EMPs与晚期肺癌进展相关,CD105+EMPs联合LDH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疗效。

  • 标签: 肺肿瘤,晚期 内皮细胞微粒 进展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为规范显微外科医护人员在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17年9月第七届中国穿支皮瓣高峰论坛现场,对来自全国的266名显微外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监测指标、方法和记录方式,共计20个条目。结果251名(94.36%)所在科室开展了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其中有专门术后微循环监测的记录单占66.92%,使用颜色评估工具的占9.56%,使用红外线皮温计的占17.13%,使用皮瓣微循环分区监测的占15.94%;169名(67.21%)所在科室对术后微循环监测7~10 d。皮瓣监测的颜色3种及以下为主,时段及频次也不一致。结论我国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方法、时段、频次、记录及监测辅助工具的使用均不统一,不同等级医院存在差异,有必要建立规范的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标准。

  • 标签: 皮瓣移植 微循环监测 皮瓣颜色评估工具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30例在低温下进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别采取其术前1天、麻醉诱导后、循环中及术后2小时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含量。同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术前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P<005),循环中ET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t=5.74,P<0.01)。术后2小时与循环中比较ET水平明显升高,并具显著性差异(t=392,P<0.01)。血球压积(HCT)术前平均为42.08%,术中下降为21.36%。结果提示低温CPB期间可造成患者血浆ET含量的明显变化,其水平变化有助于维持CPB期间和CPB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 标签: 低温体外循环 血浆内皮素 放射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丙烯明胶(Embosphere)球与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mbosphere球组(35例)和PVA颗粒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瘤体体积、宫颈局部微循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临床治疗有效率、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P>0.05。Embosphere球组治疗后宫颈局部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小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球组治疗后血流灌注量少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PVA颗粒组(31.43%),P<0.05。结论Embosphere球与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当,但Embosphere球可以缩小患者宫颈局部微血管、毛细血管管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子宫 三丙烯明胶微球 聚乙烯醇颗粒 栓塞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脑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CMB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致的血脑屏障破坏以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CMBs的发生和发展。同时,CMBs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也可能触发炎症反应。不过,相关的机制以及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对与CMBs相关的血管内皮炎性因子及其在CMB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内皮,血管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生物标志物
  • 简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二十世际70年代束发展起来的一种燃烧技术。近些年来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得到较大发展,并不断完善提高。根据多年的运行实践经验,笔者将介绍燃料的颗粒度对流化燃烧的影响并给出恰当的燃烧拉度范围和匹配的比例。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流化燃烧 燃料颗料度 燃烧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颗粒治疗急性哮喘病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期儿童患者68例,均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黄芪颗粒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疗程前后测肺功能。随诊1年。另设正常对照组,21例均为健康小儿。所有患儿在治疗前、2周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抽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结果肺功能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ET值,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随访呼吸道感染发作与哮喘发作治疗组比对照组均减低。结论黄芪颗粒配合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茂颗粒 支气管哮喘 内皮素 肺功能
  • 简介:试图从理论上分析添加铁磁性颗粒流体的沸腾传热特性,具体讨论了磁场梯度与重力相同、相反以及垂直三种情况时磁场对沸腾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磁场梯度与重力方向相同时,在磁场力达到一定程度的"铁磁流体"中可能不再有气泡产生;在磁场梯度和重力方向相反时,会创造一个相应于微重力的环境;而磁场梯度和重力方向相垂直时,气泡的形状和脱离的路径会有变化.

  • 标签: 沸腾传热 铁磁性颗粒 表面张力 磁场强度 蒸气泡
  • 简介: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AS模型大鼠血脂、ET-1、NO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按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药物组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TC、TG、HDL-C、LDL-C、ET-1、N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明显增高(P〈0.05),HDL-C基本一致;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ET-1、NO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调控血脂,并保护血管内皮

  • 标签: 化浊行血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气化油冷点火燃烧器采用的点火和燃烧技术主要表现在燃烧器采用自身燃烧少量燃料的直接点火燃烧过程时,燃烧形成的高温芯首先燃烧掉并点燃部分煤粉,然后,燃烧器利用这部分煤粉燃烧的二次燃烧过程和燃烧器自身燃烧后产生的同能量燃烧的部分残余燃烧热后,直接点火燃烧,进一步点燃更多这部分燃烧后残余的高温煤粉,使能量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逐步燃烧和放大,充分利用油冷却炉实现锅炉直接点火和连续运行循环启动。

  • 标签: 自然循环锅炉 安装 气化微油点火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120例患者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的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为57.5%,实验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骨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病率,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脊柱骨科 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 护理效果
  • 简介:对粉末喂料假设为圆形颗粒的粘性阻尼模型,在PFC2D离散元程序中进行编程,构建径向尺寸逐步变小的尖角狭小型腔,对狭小型腔的粉末注射成形填充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狭小型腔的填充过程是以环状或者半环状波形界面进行的,其尖角部分形成近似的月牙形包裹。在尖角处由于纵向接触分力大于横向接触分力,导致颗粒填充困难。通过对粉末注射成形钳头零件的刃口进行观察,发现存在类似欠注的缺口。扫描电镜证实刃口部位的颗粒致密度低于靠近浇口部位的中心区域,刃口部位粘结剂组分偏多。

  • 标签: 粉末微注射成形 颗粒模型 波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