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研究出来并且广泛地运用,纳米材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使很多领域中的难题得到了解决.纳米作为一种直径极小、灵敏度以及选择性超高的特殊材料,已经被用于电化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当中,本文将对纳米材料在电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纳米材料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 简介:目的: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对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的电化发光免疫法和光激化学发光法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比较二者结果的-致性。方法:收集40例患者血清标本,以罗氏Cobas601电化发光免疫分析仪为比较仪器(Ⅳ),博阳LIC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Y),同时检测血清中AFP的含量;分析2种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致性。结果:2种仪器测定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O.9925),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的前提下,2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致,其偏差可为临床所接受。当同-实验室同-检验项目存在2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甲胎蛋白 一致性 NCCLS-EP9-A2
  • 简介:质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质粒DNA在真核生物中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未甲基化的CpG序列可能抑制基因的表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生产质粒载体过程中将细菌调控序列整体消除。环DNA是一种新颖的小环超螺旋表达框,它是传统质粒在大肠杆菌体内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得到的。环DNA缺乏抗性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细菌序列,增强了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体内、外研究表明,环DNA提高了转基因表达效率。我们就重组酶系统及环DNA的生产、纯化和转染效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微环DNA 纯化 重组酶 进展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方法预测了t-PAK1的三维结构。通过结构叠合确定了t-PAK1、K2,纤溶酶原K1、K4及UKK的赖氨酸结合口袋。静电势计算及疏水性分析表明,在t-PAK2以及纤溶酶原K1、K4与纤维蛋白裸露的赖氨酸之间存在明显的静电势互补和疏水面契合。确定了影响Kringle结合口袋与赖氨酸亲和的重要氨基酸,分析了t-PAK1、UKK不能结合赖氨酸的原因,由此设计了具有赖氨酸亲和力的新型t-PAK1及UKK突变体。利用模拟残基突变技术预测了突变体的结构变化,分析了突变后t-PAK1及UKK与赖氨酸亲和力的变化,初步在理论上肯定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标签: 同源模建 结构功能关系的计算机模拟 分子设计 Kringle区
  • 简介:利用构建的犬2型腺病毒E3缺失质粒pBE3L分别构建了含有和不含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g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BE3LGFP、pBE3LCGFP、pBE3LRgp和pBE3LCRgp,并分别对DK细胞进行了转染实验,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pBE3LCGFP质粒在转染DK细胞后,于36h即可观察到荧光,72~96h无明显差别,传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pBE3LC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于48~96h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糖蛋白的表达,而pBE3LGFP和pBE3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经检测均无表达,表明构建的E3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E3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但利用外源性启动子可使外源基因获得良好表达.

  • 标签: 犬2型腺病毒 E3区 表达载体
  • 简介:黄芪属于豆科草本植物,在中医领域内黄芪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及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了解黄芪的化学成份,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对于正确使用黄芪治疗各种临床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黄芪 化学成份 药理活性
  • 简介: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原水水质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在水源地开展微生物水质修复技术研究,探索原水水质修复技术。

  • 标签: 微污染 微生物 菌种 水质修复
  • 简介:构建小鼠脂联素受体2(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及基因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小鼠AdipoR2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用RT-PCR方法扩增mAdipoR2基因cDNA,获得的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经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因特网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mAdipoR2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一致.通过与小鼠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了mAdipoR2基因结构,其编码序列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个含7个跨膜的膜蛋白,但该受体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s).mAdipoR2与人及大鼠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1%和95%.

  • 标签: 小鼠 脂联素 受体2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分别检测150例梅毒患者及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对150例梅毒血清标本和125例非梅毒血清标本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8.0%、75-3%和97.3%,特异性分别为98-3%、81.6%和97.5%。化学发光法、TPP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RP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3种方法检测,梅毒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100%。结论:梅毒的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疗效观察,与传统方法联检可防止误诊、漏诊,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化学发光法
  • 简介: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化学中的现象与问题,我们都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是在具体实践或者是考试应用上,却难以做出很好地解答.本文就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认知风格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是这种让学生“懂而不会”状况得到有效地解决.

  • 标签: 高中化学 认知 学习困难
  • 简介: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高中教育新课改的实行,高中化学的新课改更加适合新时期下高中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新时期剖析高中化学新课改的特点出发,指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措施。

  • 标签: 新课改 高中化学特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简介: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化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探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块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提出了合理的实验成绩考核方法.

  • 标签: 生物化学综合性 实验设计性 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
  • 简介: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整体框架、反复比较、巧做习题等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全面提高医学类学生的实验创新素养。

  • 标签: 生物化学 理论教学 实验案例 创新素养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并观察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住院的感染性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数目进行分组,每组25例,分为甲组-白细胞数在(4-10)x109/L,乙组-白细胞数在(10-20)x109/L,丙组-白细胞数在超过20x109/L,观察三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幅度、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C反应蛋白为(15.9±3.1)mg/L。乙组C反应蛋白为(25.9±13.1)mg/L。丙组C反应蛋白为(45.9±16.1)mg/L。以上数据表明,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越高,C反应蛋白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幅度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疾病而言,使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查,能够明显反映出患者的感染情况,当早期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存在轻微异常情况时,也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C反应蛋白 生物化学特征 临床 应用情况
  • 简介:目的:克隆并分析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基因。方法:从分泌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8中提取总RNA,根据恒定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5’RACE法扩增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基因,测定并分析可变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结果:重链可变基因序列全长450bp,编码150个氨基酸残基;轻链可变基因序列全长429bp,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在GeneBank中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二者均符合小鼠IgG可变基因的特征。根据Kabat法则对A8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氨基酸序列基因进行分析并确定了3个抗原互补决定(CDR)、4个框架(FR)和信号肽。结论:通过5’RACE法得到了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抗体三维结构,以及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Β淀粉样肽 单克隆抗体 可变区序列 5’RACE
  • 简介:中药狼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者对狼毒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本文参阅了有关文献对狼毒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狼毒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 简介:利用PCR技术扩增HCVns3基因,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质粒pProEX-HTb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DH5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ProEX-HTb-ns3并测序;pProEX-HTb-ns3转化宿主细胞获得工程菌,用IPTG诱导,获得NS3蛋白的高效表达,薄层扫描显示其占菌体总蛋白的35%;目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经Ni2+-NTA凝胶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并浓缩后用丙型肝炎患者阳性血清做为一抗行Western-Blot证实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成功表明,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6His-NTA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HCVNS3蛋白的高效表达及纯化,为利用NS3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及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区 原核表达 纯化 抗原性 ns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