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特别是左心室局部功能,对于患者心脏病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显像技术,相比与其他成像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同时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情况、局部室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此,在这里从以下方面针对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评估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肥厚心肌内外层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灌注不均一性的价值.方法2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得到左心室肥厚模型(AC组),13只大鼠进行假手术(SH组).分别喂养4周和8周,两组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心肌超声造影.分别对心内膜下层心肌(endo)与心外膜下层心肌(epi)进行分析,得到造影成像的时间-强度曲线,读出血流灌注参数A、β、A·β值.计算每一测值的跨壁梯度,即心肌内、外膜层参数比值(EER).结果AC组心肌造影A、β和A·β较SH组均降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层心肌A、β和A·β均比心外膜层心肌减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下层心肌跨壁梯度(EER)较术后4周和SH组均减小(P<0.05).结论心肌肥厚早期内膜层心肌β-endo降低;心肌肥厚中晚期内膜层心肌灌注量和速度均减少,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跨壁分布的异常.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剂 肥厚性心肌病 血液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检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改变。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成人HCM患者15例为HCM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及体表面积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例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静息及腺苷负荷左室MCE检查,运用QLab软件对MCE图像进行分析,获得心肌灌注参数:峰值信号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β值)及A×β值,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根据舒张末期室壁厚度是否≥12 mm,将HCM组心肌节段分为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比较其与对照组心肌节段之间心肌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分析HCM组负荷心肌血流量与左室壁最大厚度(MLV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静息与腺苷负荷状态下,HCM组整体心肌、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荷状态下,HCM组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较HCM组非肥厚节段明显减低,且HCM组灌注异常节段的检出率较静息状态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HCM组整体心肌、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的心肌血流量储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M组负荷心肌血流量与MLVWT、LVMI及LAVI均呈负相关(r=-0.815、-0.805、-0.742,均P<0.05)。结论HCM患者的肥厚及非肥厚心肌均可发生心肌血流灌注异常,腺苷负荷MCE能够明显提高心肌灌注异常检测的敏感性;HCM患者的负荷心肌血流量与MLVWT、LVMI及LAVI均呈负相关。

  • 标签: 心肌病,肥厚型 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灌注 腺苷负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特点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再灌住治疗,血管再通33例,死亡3例。结论用机械方法直接行冠脉再灌注更易达到TIMI3级血流,从而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一般直接PCI冠脉再通率为85%~90%,而溶栓的再通率约65%,且再发事件更多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经转录后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肌缺血后多种miRNA。异常表达,它们在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调控心肌缺血保护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循环miRNAs 心血管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心肌显像对于探测心肌梗塞、一过性心肌缺血及其它心肌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无创性简便、灵敏的方法。心肌SPECT显像已不只是被用于诊断冠心病,它在冬眠心肌的检测,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应用已得到临床公认。定量分析心肌灌注SPECT显像是将来方法学上的重点研究方向。心肌代谢、123I—MIBG等显像对预后估价、疗效判定、合理选择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适应症等是心肌SPECT的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 标签: 核素 心肌灌注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近20多年来,心血管临床工作者一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前向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心肌重构和改善近远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治疗进展 再灌注 粥样斑块破裂 梗死相关血管 前向血流
  • 简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文对几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环氧合酶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舒芬太尼组,Sham+舒芬太尼组。Sham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组开胸造MIRI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S组缺血前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3次,总量共3μg/kg的预处理方式;Sham+S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相同方式注射舒芬太尼3μg/kg;再灌注120min后于腹主动脉抽取血液2ml,然后取心肌标本。血液标本检测CK-MB、LDH心肌酶。结果四组雄性大鼠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与I/R+S组相比心肌酶(CK-MB值)从2538.9U/L下降到157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预处理 舒芬太尼
  • 简介: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并不能完成对心肌灌注的评价,但从成像方法学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灌注有以下优势[1]:(1)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其轴向分辨率<1mm,虽低于磁共振和超高速CT,但较核素和PET高;(2)优于其他影像技术的时间分辨力(30~120Hz);(3)方便无创,可在病床旁完成;(4)相对费用低.随着声学造影剂和超声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首先,实现了经静脉注射超声心动图上心肌显影.随后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试验又在经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新型的超声显像方式成功观察了心肌灌注情况,这种新型诊断技术即为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也称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 标签: 经静脉心肌造影 超声心动图 心肌灌注 造影剂
  • 简介:摘要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中采用相位分析获得简单的参数值来评估左室机械不同步性具有简便和可重复等优势,同时,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GMPI相位分析的应用前景广阔,其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向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其他多种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帮助制定临床决策以及预测疾病的临床结局等。笔者对GMPI相位分析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 冠心病 心肌疾病 相位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的常发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大,死亡率较高。随着近年来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AMI的诊断和治疗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诊断技术、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药物不断涌现,为争分夺秒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本文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策略现状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阐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溶栓 介入治疗
  • 简介:及时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可以重建冠状动脉血运,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但近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的骤然开通与血流恢复,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等,反而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导致再灌注损伤.AMI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40%~50%的坏死心肌为再灌注损伤引起,这种损伤的存在减弱了积极再灌注治疗所得到的益处,因此,减少再灌注损伤成为AMI防治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再灌注治疗 心肌坏死面积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39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指标。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XOD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影响,需引起重视。

  • 标签: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影响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初体外循环(candiopulmonarybypass,CPB)应用于临床以来,心内直视手术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后天性心脏病得以纠治。但心肌保护的问题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心肌保护成为确保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前提,心脏停跳灌注技术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冷晶体停跳液^[1]可降低心肌组织在缺血期间的代谢率和氧耗量,延长心肌缺血时间;抑制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电机械活动;减慢受损心肌细胞的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过程;

  • 标签: 心肌细胞 温血停跳液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心肌灌注成像(MRmyocardialperfusionimaging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支中,29支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支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 冠心病 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