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而此类患者的心血风险综合管理却严重不足且缺乏规范。近几年,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心血结局临床试验证实两类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事件风险。在此背景下,欧美相继发布了糖尿病伴心血病相关指南,对糖尿病伴心血风险或合并心血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代谢心血疾病学组发起撰写该共识,旨在为我国心血及内分泌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该共识以降低心血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风险为宗旨、以综合管理心血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以最新国际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为核心依据,致力于推动血糖管理新模式在我国心血代谢领域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心血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风险的综合管理水平。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糖代谢异常 心血管风险
  • 简介:1.心血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这些危险因素常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体,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1988年Reaven首先将其称为"X综合征",以后又有学者提出:有很多人腹型肥胖、糖耐量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并存,将其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99年WHO采用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概念,定义为:糖尿病、糖耐量降低或者胰岛素抵抗伴随以下两项异常:动脉血压升高、血浆甘油三酯升高、腹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近年来,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凝血异常等都被列入代谢综合征范畴.但WHO认为这些因素并非是确认代谢综合征的必须因素.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syndrome 高甘油三酯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全球流行的重大慢性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全球高血压患者达15亿。我国无论患病人数或这类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居全球首位。据预测,如不积极控制,到2030年,我国心血疾病者将超过5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 高血压患者 防治 膳食 辣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儿童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11 379人(男童占49.6%)。随访2年间,人群新发肥胖率为3.2%(95%CI:2.9%~3.5%),肥胖恢复率为4.4%(95%CI:4.0%~4.8%)。新发肥胖组和持续肥胖组的SBP、DBP、TG、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高于持续非肥胖组,而肥胖恢复组的SBP、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较低(均P<0.05)。此外,以持续非肥胖组为对照,持续肥胖组和新发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各项异常及心血危险因素聚集(异常个数≥2)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而肥胖恢复组在大部分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与持续非肥胖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均可增加心血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而肥胖儿童恢复为非肥胖后上述风险则可有效降低。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持续状态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8 807名研究对象(男童4 376名,女童4 431名)纳入本研究,基线年龄(11.1±3.3)岁。调整混杂因素后,尿酸第三、四分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39倍(95%CI:1.11~1.75)和1.56倍(95%CI:1.19~1.81),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发生高LDL-C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88倍(95%CI:1.16~3.05)、1.98倍(95%CI:1.23~3.17)和2.25倍(95%CI:1.42~3.57);尿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和高LDL-C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1.97~1.27)和27%(OR=1.27,95%CI:1.11~1.45);尿酸水平每增加10 μmol/L,高血压和高LDL-C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OR=1.021,95%CI:1.011~1.030)和2.9%(OR=1.029,95%CI:1.013~1.046);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童之间结果基本一致。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新发组和持续异常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32倍(95%CI:1.09~1.60)和1.50倍(95%CI:1.05~2.16),高T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90倍(95%CI:1.38~2.60)和2.96倍(95%CI:1.58~5.52),高LDL-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78倍(95%CI:1.26~2.51)和2.84倍(95%CI:1.60~5.03)。结论儿童高尿酸水平及持续高尿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高TC及高LDL-C的发生风险。保持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心血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儿童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代谢心血疾病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如何对其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基于心血代谢的慢性疾病的概念有助于对代谢心血疾病进行诊疗阶段划分和精细管理。具体的防治手段上,新型降糖药物、降脂药物以及盐皮质激素拮抗剂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生活方式以及减重手术治疗的获益在高质量研究中被证实。此外,对于心血残余风险的治疗也有新的进展和突破。本综述回顾了2022年代谢心血疾病领域发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善 心血管残余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心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MS受试者的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风险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通过心血代谢风险指数(cardiometabolic risk index,CMRI)评估心血代谢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人体测量指标对心血代谢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tHR)、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fat index, VF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 CI)、体形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腹部体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VI)]MS组明显高于非MS(P<0.05),同时2组的CMRI评分及高心血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在总体人群还是在非MS人群或MS人群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心血风险随着BMI、VFI、腰臀比、WtHR、CI、BRI、AVI升高而增加(P<0.05)。(3)经ROC曲线分析,BMI、VFI、AVI在总体研究人群AUC值分别为0.767、0.734、0.770,在非MS人群分别为0.844、0.816、0.795,在MS人群分别为0.701、0.666、0.702。对于总体人群、非MS人群,BMI诊断心血风险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04 kg/m2、24.36 kg/m2,VF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25、9.75,AV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3 cm2、15.53 cm2。在MS人群BMI诊断青中年男性心血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7.63 kg/m2,AVI诊断MS女性心血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18.08 cm2。结论BMI、VFI、AVI可用于普通人群早期心血风险监测,BMI可作为MS青中年男性心血风险的预测指标,而AVI可作为女性心血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人体测量指标 诊断预测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内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对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循环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升高能够增加心血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病风险,可能是CMD新危险因素。然而营养学和临床上一直将BCAA作为补充剂发挥健康促进作用。BCAA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补充BCAA是否会引起循环BCAA水平升高,进而引起CMD,目前尚有争议。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发现,在能量过剩和能量缺乏及能量平衡的状态下,BCAA在C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并不一致。现就近期BCAA与C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氨基酸,支链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评价指标筛查为肥胖的学生,进行以健康风险评估为目的的临床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量(身高、体重及体质成分),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肥胖状态;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定儿童高血压;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中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判断血脂异常;以空腹血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809/3227名(56.1%)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完成了现况调查且具有完整体检数据,平均年龄12.2岁.肥胖学生心血代谢异常指标检出率分别为:高血压30.8%,血脂异常43.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66.6%,肝功能异常11.6%,脂肪肝16.0%,黑棘皮症21.9%.肥胖男生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2项及以上心血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肥胖女生.重度肥胖占总肥胖人数的29.9%,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重度肥胖学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黑棘皮症和2项及以上心血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学生.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代谢异常高发,心血代谢异常随肥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相关心血代谢异常高发需要得到更广泛关注.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风险
  • 简介:摘要心血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早期实现精准风险分层是心血防控的首要任务。而传统心血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所有被心血风险评估指南推荐的风险模型均未纳入心血系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将心血标志物纳入心血风险评估将会显著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从传统心血风险评估工具的局限性、新一代风险评估工具应具备的价值以及心血标志物在心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心血特异性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必将成为提高传统心血风险评估系统效能的最得力帮手,可以更早期、更精确地对普通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减少我国心血病负担,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标志物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代谢组学是采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生命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心血代谢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系统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从代谢改变的视角提供了病因探索的新思路。代谢组学的研究问题包括分析代谢物与心血代谢疾病的关联、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等。本文从物质类别出发详细介绍代谢组学在2型糖尿病、心血疾病、高血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

  • 标签: 代谢组学 心血管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代谢心血病是指代谢异常与心血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排除了其他心血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病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以心脑血管事件为主要结局,干预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预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能量代谢失衡介导的代谢异常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的评估及其改善对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是防治的关键。实践多学科管理与搭建新技术平台有助于促进代谢心血病亚专业的发展。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近些年,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快速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疾病涉及心血内科、内分泌科、营养与运动医学科等多个科室,仅单一专业领域难以综合诊治,降低疾病的治疗效率与效果,增加患者经济和时间负担。因此,学界提出了“心血代谢医学”这一新的内科亚专科,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互相协作,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预防为主,进行多重疾病综合管理,降低心血疾病风险。本文将介绍心血代谢医学的历史起源、现况分析、未来展望等方面。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代谢医学 心血管代谢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50例,其中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155例,其余295例均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和判断糖代谢情况。结果本研究中295例非糖尿病心内科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共有153例,占51.86%;在450例心内科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共有308例,占所选心内科患者的68.44%。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提高确诊率。对心内科糖代谢异常患者确诊并及时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异常 研究分析
  • 简介:在美国肥胖症已经开始流行,并且已导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yn)明显增加。该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疾病的危险因子,其特征是影响内脏的肥胖(visceraladiposity)、胰岛素抵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下降,及全身性促炎症状态(proinflammatorystate)。在美国,MetSyn影响大约25%20岁以上的年轻人,和45%的50岁以上成年人。美国国家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3(ATPⅢ)指南,阐述了该综合征的关键特征,提出了促进临床诊断和预防的意义。该病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并发症 肥胖 血脂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血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病人中有5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FPG(空腹血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比较其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45例非糖尿病心血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18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5例糖尿病患者后,50例心血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23例,占实验总数的46%;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现象。结论心血内科疾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检测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检验时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 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内科患者临床表现中存在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随机在2020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心血内科患者中选择的110例疑似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对参与实验的患者分先后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判断哪种检测方法对患者糖代谢异常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果 通过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获知,其中有4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并且确诊其临床症状中存在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剩余的70例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但是也确诊了40例糖代谢异常的病患,在此次确诊结果中,有15例患者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确诊,有25例患者是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数据对比发现,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方法的确诊率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异常 空腹血糖检测 葡萄糖耐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