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性抗体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致回忆性迟发型溶血反应的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200例输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00例患者输血前的激素使用情况,将输血前未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因素。结果200例输血患者中,有18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15例患者过往输血达3次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及病种无关,输血次数越多则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输血前使用氟美松等激素类药物并不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但如出现输血反应,可用激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用药。

  • 标签: 血液病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高原反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红景天和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平均治疗时间4.3±0.7d;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平均治疗时间6.4±0.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红景天 急性高原反应 临床
  • 简介: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于输血24h内的为急性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循环负荷过重、低体温、电解质紊乱等。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 标签: 急进高原 体能变化 急性高原反应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应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由于检验试剂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对照组的体检人员采用传统溶血素检验,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溶血素进行检验,对比各小组体检人员的检验效果和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进行不同思维溶血素检验,效果不同,其中检验结果中实验组体检人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该血液指标中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RBC)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红蛋白计数(Hb)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检验效果优于传统溶血素检验方法,应用新型溶血素检验方法后,不仅提高了Hb的含量,而且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信赖和推广。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乳酸脱氢酶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检测血清LDH水平,之后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经过42天的持续治疗后,再次对患者进行血清LDH水平检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实验组一组,实验二组和实验三组,其中实验一组症状完全缓解,实验二组症状部分缓解,实验三组症状没有缓解,对此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DH水平。结果持续治疗42天后,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4例,临床缓解率为94.59%,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的血清LDH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实验三组的血清LDH水平无明显变化。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一组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实验二组,最后为实验三组,组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血清LDH水平下降越明显,说明治疗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越好,血清LDH水平可以作为衡量急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参考,动态观察更加有助于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发展情况。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血清乳酸脱氢酶参考文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首次进入海拔3800m的健康人群采取复方丹参滴丸+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248例健康人群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124例。单一组进行地塞米松进行预防治疗,联合组则在使用地塞米松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高原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联合组高原反应的发生几率29例(23.39%)明显低于单一组71例(57.26%),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首次进入海拔3800m的健康人群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地塞米松联合预防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预防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地塞米松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析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的护理进展。方法在总结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和护理相关病理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法、总结比较法分析了前人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急救的相关文献16篇。结果当前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的主要手段有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的临床常规护理、光疗护理、换血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提高患儿的恢复状况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 Rh 溶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 2016 年 9 月至 2016 年 10 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 Rh 溶血患儿,观察其临床特征 、 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4 例患儿中有 3 例为第 2 胎第 2 产, 1 例为第 3 胎第 3 产。 3 例黄疸发生时间在生后 24 小时之内, 1 例在 48 小时之内。 4 例患儿均给予了光疗及输血治疗。其中 1 例进行换血治疗,应用白蛋白及丙球各 3 例。 4 例患儿脑干听及头颅 MRI 结果均未见异常,其中 1 例 b 超提示双侧室管膜下出血伴液化。结论:加强对 新生儿 Rh 溶血的认识 ,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重症患儿,需采用换血治疗 。

  • 标签: 新生儿 Rh 溶血 黄疸 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检验在急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胆囊炎的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其患病情况进行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非细菌性急性胆囊炎为对照组,比较所有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与C反蛋白含量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血清检测后对照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1.59±0.19)ug/L、C反应蛋白水平(99.27±18.12)mg/L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4.89±0.22)ug/L、C反应蛋白水平(159.99±29.7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结果中急性胆囊炎患者较非细菌性急性胆囊炎患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增高,根据其检测结果可以更准确、快速地辅助临床确诊疾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急性胆囊炎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的检查对于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炎组和感染组各55例。同时选择55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血沉以及C-反应蛋的检查。结果肺炎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血沉C-反应蛋的指标均明显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感染组的血沉、C-反应蛋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急性肺炎患者采用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 血沉 C-反应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 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命名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命名为研究组;给予两组进行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并比较分析;研究组接受对症治疗后的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与接受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前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与接受治疗后的治疗前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 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疾病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血清 C反应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客家地区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检出率及血型分布情况,并探讨早期应用溶血三项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住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的295例疑似ABO溶血的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95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的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7%(11/295),游离试验阳性率为28.5%(84/295),释放试验阳性率为34.9%(103/295)。A型患儿溶血三项试验的阳性率都略高于B型患儿的。日龄不超过3d者各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日龄超过3d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客家地区的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早期(≤3d)应用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ABO溶血 客家 溶血三项 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体检治疗的22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体验的过程中将其分为溶血组与正常组,每组各有检查血液标本110例,对两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的影响情况。结果根据检测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溶血组的ALP(碱性磷酸酶)、Glu(血糖)指标比正常组低,而Alb(白蛋白)、UA(血尿酸)、TP(总蛋白)、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CHOL(总胆固醇)、AST(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现象均能影响血液细胞中的AST、ALT、ALP、Glu等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为了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必须防止血液溶血现象产生。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至 12月期间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 88例正常人群,每名受检者均采取 10mL的静脉血,平均置于两支试管中,每支试管 5mL,检测两组试管的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谷氨酰转肽酶( rGT)、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肌酐( Cr)、尿酸( UA)、尿素氮( BUN)、血清葡萄糖( GLU)等指标的含量情况。结果:患者的 TBIL、 DBIL、 rGT、 ALT等指标前后差异显著;而 BUN、 GLU及 Cr溶血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溶血在临床的生化检验中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杜绝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出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临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