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致急性的最佳临床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致急性患者78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3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均采用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梗死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颅脑损伤致急性采用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情况,降低患者大脑后动脉梗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脑疝 内外联合减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高血压脑出血并急性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急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发病24h内为患者行急诊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6个月后,6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均符合格拉斯哥预后评价量表的III级-IV级评价水平,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出现8例并发症,观察组共出现7例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急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疗效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急性脑疝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致急性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致急性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CS评分、手术方法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为16.07%,GCS评分3-5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评分6-8分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单侧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小脑幕切开+颅内血肿清除+幕上开颅去大骨瓣降压的死亡率,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于单测瞳孔散大死亡率(P<0.05)。结论正确的GCS评分、术前积极准备、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有效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疝 手术治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脑肿瘤患者在高原地区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本文对西藏高原脑肿瘤发生急性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的脑肿瘤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2岁,平均38.9岁。汉族10例。8例为急进高原,2例暂住3个月;藏族1例,从海拔4500米到3700米后发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检查,肿瘤直径3~6cm,其中3例接受了MRI检查。8例急诊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例经抗癫痫、脱水、对症治疗后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脑膜瘤。结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昏迷是高原地区急性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是最常见的诱因。颅脑CT是最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经抗癫痫、脱水等治疗意识好转不明显者,应尽早手术。

  • 标签: 高原 脑肿瘤 急性脑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导致急性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5例颅脑损伤致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办法。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50例,占到76.9%,36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占到55.4%,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4%。结论颅脑损伤致急性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脑疝 手术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位天幕切开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脑复位天幕切开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 常规手术 重型脑外伤脑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剌治疗小儿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侧脑室穿剌治疗36例急性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经过1~4次穿剌放液后,6例经1次引流后症状即显著好转;27例在4天状症状基本消失;3例先心患儿在1次治疗后放弃治疗。结论侧脑室穿剌引流是治疗小儿急性疗效显著。

  • 标签: 侧脑室穿剌 引流 小儿急性脑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抢救原则,即早期在局麻下行锥孔简单减压,后再急诊行Ⅱ期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GCS评分在3-5分者预后良好率为58.3%,中残率为16.7%,重残率为8.3%,死亡率为16.7%。GCS评分在6-8分者预后良好率为39.1%,中残率为17.4%,重残率为13.0%,植物生存率为8.7%,死亡率为21.7%。结论: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的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抢救原则可尽早解除,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复位天幕切开术和常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采取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术后死亡率、重残率和术后并发症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明显的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术后的死亡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疝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挫裂伤致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0例双额叶挫裂伤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手术抢救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不应单靠血肿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手术,应争取在迟发性发生前依据病情变化,及时施行手术减压。

  • 标签: 额叶 脑挫裂伤 脑疝
  • 简介:目的探讨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术对外伤后嵌顿性颞叶钩回的救治效果。方法对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者应用脑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处理嵌顿性颞叶钩回,并与29例常规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复位组56例中,恢复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4例,死亡15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57.1%(32/56),死亡率为26.8%(15/56)。常规手术对照组29例中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3例,死亡14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24.1%(7/29),死亡率为48.3%(14/29)。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恢复较好(良好+中残)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生嵌顿时,对于单侧瞳孔散大时间在2h以上,或已经出现双侧瞳孔散大但持续时间在1h以内者,结合复位或天幕裂孔切开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颞叶钩回疝 复位 天幕裂孔 切开
  • 简介:摘要反常性(PH)是骨瓣减压术后罕见的并发症,是指去骨瓣减压术后因大气压高于颅内压,加之重力作用使颅内内容物塌陷,并最终使实质通过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出的现象。其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的方法相反,需通过尽早行颅骨成形术等措施提高颅内压。本文现围绕PH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反常性脑疝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并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脑出血合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特定的优质护理干预)与参考组(常规护理)各为45例,对患者康复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及患者康复期间,加强病情观察,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脑疝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征象与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偏移程度、脑室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58例患者,术后死亡及生存患者在硬膜下血肿厚度、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中脑C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脑室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对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硬膜下血肿 脑室 中线 CT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幕切开复位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天幕切开复位手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以及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以及27.5%,数据间经比对计算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患者选择天幕切开复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 常规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血管疾病并发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神志是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也是判断病情严重与否、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征之一。早期呈现出烦躁不安,注意力涣散,继而出现反应迟钝或消失等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观察方法经常呼唤患者姓名和询问病情,以判断患者对人物、地点、时间的定向力;也可以手捏患者的皮肤或压迫胸骨柄和眶上神经,以判断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并发 脑疝 护理